A爆胎一般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扎”,一个是“硌”。
“扎”很好理解,比如钉子和碎玻璃,一不小心碾过去了,把外胎刺破。应对的办法就是换用带凯夫拉(KEVLAR)编织层的防穿刺外胎,和防弹衣一个原理,就能有效避免外胎被尖锐的物体刺破了。但如果“老”是爆胎,就不是扎的问题了,毕竟正常人RP不能这么差。
对于“硌”来说,就是指内胎被轮圈和硬物夹在中间,挤破了。比如在胎压不足的时候骑车上台阶,轮圈和台阶边缘狠狠地把轮胎挤在中间,内胎上直接两个洞,这就是我们俗称的“蛇咬”。避免硌破的办法就是打足胎压,上一期杂志有详细介绍如何按照胎压来打气,总之一句话概括:照外胎上标记的建议值往高了打,就不容易爆胎。
Q压缩盘和标准盘以及TT盘都是怎么回事?
A回答这个问题要先说说BCD的概念:牙盘螺钉所围成的圆的直径称为BCD,常见的BCD规格有两种,分别是110mm和130mm,彼此不通用。
标准盘就是传统尺寸,常见齿数为53T/39T,因为齿数多盘片大,所以是130BCD。
压缩盘就是把标准盘压缩了,BCD缩减为110,齿数通常为50T/34T。压缩盘完全是为了爬坡考虑的,牙盘的齿数少了,蹬起来就轻了,对于非职业的骑士来说,力量需求降低10%以上还是很有意义的。
TT盘是为了计时赛存在的,盘片齿数比标准盘略多,BCD也是130。因为计时赛大部分以平路为主,巡航速度会很快,对于职业选手来说,牙盘齿数增加一方面是能使齿比变化更加绵密,一方面也避免了踏频过高的局面。另外,TT盘很多都是不带镂空的封闭盘,因为TT赛段对于重量要求并不苛刻,封闭盘可以稍微降低一些风阻,收益更大。
Q骑行中如何把握心率节奏?
A心率是可以确实反映出当前骑行强度的,重点在于我们要读懂心率所蕴含的意义。
目前主流理论最大心率的计算公式为:
最大心率=220-实际年龄
而心率区间是指当前心率处在最大心率范围内的位置:当前心率/最大心率,越高就说明运动强度越高,越不能持久。
关于各个心率区间的状态和效果:
·50%~60%:
运动出力状态:放松的简单运动,有规律的呼吸。
效果:初始阶段的有氧训练;减轻压力。
消耗:脂肪和糖份消耗量均比较小。
·60%~70%:
运动出力状态:舒服的速度;稍加深的呼吸,但还可以说话。
效果:很好的减脂运动区间。
消耗:脂肪消耗最大, 糖分消耗一般。
·70%~80%:
运动出力状态:中等的速度;说活有些困难了。
效果:可以锻炼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最理想的心血管健康训练。
消耗:脂肪消耗一般, 糖分消耗较大。
·80%~90%:
运动出力状态:很快的速度并有一些不舒服;呼吸稍有些吃力。
效果:提高无氧运动能力和极限;提高最大速度的训练。
消耗:脂肪消耗很小, 糖分消耗最大。
·90%~100%:
运动出力状态:巅峰、不能长时间坚持;费力地呼吸。
效果:提高无氧运动能力和肌肉的耐受能力;提高力量。
消耗:糖分消耗最大,基本无脂肪消耗。
Q弯把的宽度应该如何选择?
A原则上说,公路自行车弯把的宽度应该是“与肩同宽”,和您买衣服一样,从背后量出肩膀的宽度,然后选择相同尺寸的弯把就可以了。如果肩宽42cm,就选择C to C(管材中心到中心) 42cm的弯把。
但是有些职业选手也会选择明显比肩膀窄很多的弯把,这主要是出于减少风阻的考虑。当弯把变窄后,整个人的迎风面积也会缩小不少,高速骑行时对减小风阻会有不少的好处。但缺点是会影响胸腔的展开,对呼吸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简单说就是主动降低肺活量。另外对于控车也会有影响,尤其是在摇车的时候,车把越窄操作也就越不稳定。
对于骑行的新手,还是建议您不要使用过窄的弯把。
Q总是听说金属有疲劳期,这个应该怎么理解?
A金属疲劳是指材料和零部件在应力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逐渐产生局部永久性累积损伤,经过一定次数的应力作用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完全断裂的过程。当材料和零部件受到重复的应力作用后,应力值虽然始终没有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甚至比弹性极限还低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损坏,这种现象就叫作金属的疲劳破坏。
简单点说,所谓金属疲劳就是某个金属零件在用了很长时间以后,有一天毫无征兆地断裂了。听着很可怕,但实际上离我们还是比较遥远的,原因我逐条给您分析。
自行车上,需要考虑金属疲劳的部件基本只有车架,因为上面提到的“一定次数的应力”实际上是个十分巨大的数字,只有车架(包括固定驮包的货架)在骑行时产生的颠簸震动,够得上这个“一定次数”。
目前主流的金属车架是钢、铝、钛。其中钢架和钛架天生具有过滤并无视掉细微应力的性质,也就是说骑行时产生的颠簸震动对于钢架和钛架根本不算受力,直接结果就是钢和钛的金属疲劳期极长,长到您完全不用考虑金属疲劳这件事。
只有铝架确实需要考虑金属疲劳的问题,但目前各个厂商所生产的铝架也已经是十分先进的各种“铝合金”了,其抗疲劳能力比纯铝要高出不知道多少。
在专业队里,训练用自行车铝架是半年一淘汰,而队员们每年的训练量是数万公里。您可以算算,对于咱们来说,这个疲劳期也足够骑好几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