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心理发展是衡量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合理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对策
大学生作为中国文化层次较高的年轻群体,如果仅仅从躯体疾病的角度看,各种严重躯体疾病的比例并不高。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分析,情况则大不一样。许多大学生的心理上存在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适应性障碍,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所以,我们有必要全面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中主要存在的心理障碍为神经症性的情绪、人际关系和强迫倾向等障碍;尽管大学生中存在如此普遍的心理障碍问题,其中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接受了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帮助;心理障碍的发生在年级、专业间存在差异,即竞争压力大的专业,发生心理障碍的人数多,从年级上看,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一年级次之,四(或五)年级最少,来自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来自城市的学生的问题要多。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一)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
大学生要增强心理卫生意识,学习一点心理卫生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就等于把握了心理健康的钥匙,在必要时就可以用来进行自我调节。这可以说是掌握了心理健康的主动权。
(二)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1.用来进行学习的时间要适当。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很多心理活动都与学习有关。研究表明,个体在适度的压力和焦虑情绪之下,可以提高思考力和机敏力,因此大学生的学习应有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对心理健康发展及学业的完成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分加重负担。
2.确立合理的生活节奏。大学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为合理安排生活节奏,积极参加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在条件。这样既可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又可以开阔视野,广交朋友,发现自己在各方面的潜力,增加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从而经常体验大学生活的快乐。这种平稳的积极状态,能使大学生充分发挥其潜在能量,增强自信,使自己的生活有节奏感,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得到最佳的适应。
3.注意用脑卫生。大脑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过度的疲劳、紧张,或长时间的高度兴奋、强烈刺激,都会引起脑功能失调,要恢复失调的脑功能,颇为费时费力。因此,大学生千万注意不要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强,忽视用脑卫生。
(三)保持健康的情绪
第一,应学会合理宣泄,找到充分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既不要压抑自己,也不要放纵自己。在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不良刺激。然而,剧烈的情绪会降低人的智力水平,一旦失去了控制,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所以,一个人应在自己情绪剧烈变化的过程中及时予以控制,以避免愤怒情绪的最终爆发。
第二,对于消极情绪,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排遣。当遇到一些忧愁、不平和烦恼时,应把它发泄出来,长期压抑情绪是有害于心理健康的。在忧郁的时候,找知心朋友或亲人倾诉,使不良情绪得以发泄,压抑的心境就可能得到缓解,甚至大哭一场也不失为一种调整机体平衡的方式。并且在倾诉郁闷的过程中,还可能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以及找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学会去爱
建立良好而真诚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的途径。大学生都是同龄人,共同点较多,人际关系比社会上单纯。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实现平衡、健康的心理是需要丰富营养的,最重要的营养就是爱。爱不是抽象的,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除了大家通常意义上的男女爱情之外,诸如眷恋、关怀、惦念、安慰、鼓励、帮助、支持、理解等等,都可归为爱的范畴,而这些都可以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并且又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大学生的友谊往往是深刻而持久的,它可以成为大学生感情的寄托,可以增加归属感。而且,去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又能促使自己拥有博大的胸怀,从而大大增加生活、学习、工作的能力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学习应激和心理危机感,这是人们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生活在群体之外的人,是不可能做到心理健康的。
(五)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大学生们的这种成功欲望更为强烈,但是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都具有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以此付诸社会实践,做到这一点,对于保护个体少受挫折及充分发挥才能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以内,使自己通过艰苦努力,最终实现这一目标 。这些成功的体验,对于维持心理健康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付英.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J]. 青年文学家,2014(1):20-22.
[2]谭彬.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3(6):57-59.
[3]鲁威,赵敏. 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对比及启示[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0):69-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