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信仰迷失的因素探析

2014-10-29 13:52李伟汉
教育界·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高职生探析

李伟汉

【摘 要】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对必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其他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本文调查高职生信仰状况,探析影响高职生信仰迷失的因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生 信仰迷失因素 探析

作为一个人来讲,人类的组成不单单是一种物资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不单单要在物质世界上完善自己,在精神世界中我们更需要完善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需要在这精神世界中实现人生的重要意义,生命要有信仰的引导。所以对于作为新一代接班人的大学生来讲,需要在精神空虚、崇拜金钱等价值观偏差的指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将来而努力。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信仰状态

现在高职生在政治信仰上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是正确的,绝大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较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感兴趣;但少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实用价值不大”,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

二、对高职生信仰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思维现状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学生信仰迷失的今天,出现这种迷失是一个多因素的结果。这其中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因素,大学生受各种外界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信仰被迷失。

1.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带来的影响

当前社会处于经济转型期、利益调整期、矛盾凸现期,其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必定反映到校园、反映到学生中。特别是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机制不健全带来的腐败问题,容易导致高职生价值取向的混乱,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此外,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问题,如一些地区的国有企业效益不高、下岗职工增多、农民负担较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等,也使得一些高职生对社会主义事业失去热情,信仰产生动摇。

2.本身心理因素滋长的影响

高职生多表现出心理成熟进程缓慢、自制力较差、意志力薄弱、价值感失落、情感世界敏感、缺乏耐性等。作为教育本身,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与地位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是,社会普遍认为考不上本科院校的考生是高考的失败者,对许多考生来讲,到高职院校读书是无奈之举,学生本人及家长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高考失败的阴影以及由此产生人生的失落感对相当多的学生而言会久久挥之不去,这个群体需要心灵抚慰,不少学生为了平衡失落的心理会寻找精神寄托,如不加以引导,部分高职生会产生宿命心理,进而会抵挡不住宗教文化的渗透。于是“有事”的时候求个签,烧香拜个佛,求一下“主”试试灵不灵就不足为奇了。高职生出现心理障碍时,必然谋求释放以重新获得心理平衡。他们会向父母、亲友、师长等亲近人群倾诉以求得援助,有的通过心理咨询部门获得指导,有的就投向宗教(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12%)。

3.西方敌对势力渗透产生的影响

西方国家凭借全球化趋势和经济文化的强势地位,利用人权、民主、宗教、民族等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而且特别注重干预教育,向学校渗透,特别是针对高校大学生群体实施“金字塔”工程,发展宗教信徒、寻找代理人,使得少数学生开始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甚至对党和政府失去信任,从而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

4.宗教文化造成的影响

深圳商报报道,2014年2月18日深圳弘法寺35万香客集体拜财神,上午12点前后,通往弘法寺的几条路被挤得水泄不通,请香、敬香的香客络绎不绝。近年来大江南北掀起建寺立庙热,寺院文化已经成为地方重要旅游资源,不少宗教场所已经成为观光胜地,大学生耳闻目染宗教文化,宗教对高职生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调查统计表明有29.35%的高职学生去过宗教场所。

三、应对对高职生信仰产生不良影响因素的对策

在现在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根据现在学生思想的走向进行因材施教。在思政教育中教师们也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信仰教育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切教育事务的主旨和精髓,所以在现在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坚定现在的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定社会主义理想。

建设有说服力的信仰教育,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思想政治不仅仅要以马克思理论为主要教授内容,更需要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国情或者与学生周边事物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教会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要强调的重点,更是能够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真正地认识到马克思基本原理的重要性与指导性,这样不仅在全球化、网络化的今天能坚定自身的思想立场,而且在信仰教育中能够联系经济全球化的思潮、网络信息和我国社会发展出现的“多元化”进行信仰教育。

增强信仰教育的渗透性,增强信仰教育的人文性。信仰教育是由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集中提出的,其实信仰是每个人具有的自身的精神思想特点的一项反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这项反映的归纳与总结。所以在现在新的教学理论提出时,作为老师更要改变原来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而更多地是在教育教学中改变和创新出自己的方法,使得教育更能贴近于学生、贴近于社会生活。在思政教育中,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是实现信仰教育的有力途径,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又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与他人的互动性,引导大学生认识现实社会,真正地摆正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开展起来,才能真正地对学生们的信仰迷失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所以说针对高职生信仰迷失的问题,要根据高职生的身心特点对信仰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复,信仰教育不单单在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一样的作用,也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价值的统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生探析
VR阅读探析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HTTPS探析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