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耀强
【摘 要】国防教育在高校课程设置上对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越来越高的认同。作者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诸如国防教育内容单一、国防教育氛围严重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强化理念教育,加强国防教育宣传,营造国防教育的浓厚氛围等建议,以期实现增强民族精神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国防教育 认同感 民族精神培养
所谓认同感,在管理心理学中,是指群体内的每个成员对外界的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通常能有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在统一价值论中,是指当自己的价值关系与他人的价值关系同属于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时,自己与他人具有相同的价值认识方式与价值判断标准。在事关国家安全这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命题上,毫无疑问,必须取得全民族最大可能的一致认同,必须支持所有为国家安全而做出的各项工作,其中就包括国防教育课程的安排,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达到增强民族精神培养的目的。
一、提高国防教育课程在高校师生中的认同感
2002年6月19日,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把军事课(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军事课在普通高校虽然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但也是属于国防教育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它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趋于成熟的关键引导,特别是在强手如林的未来世界激烈竞争中,他们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民族精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国防教育课程,特别是军事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的实践中也得到了高校师生的高度认同。
1. 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认同感
多年来实践证明,各高校把军事课看成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上好这一课将给大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被各高校领导及教师们认同。由于各所高校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给予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高校中充分体现出了它的育人地位和效果。
2. 学生的认同感
军训期间学生们能自愿接受紧张而艰苦的军事训练,亲身体验军营生活接受军事锻炼,部队派出的优秀教官进校军训,在完成承训任务的同时,把人民军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带进了校园,使同学们有了面对面向解放军学习的机会。解放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优良作风对同学们产生了直接影响,解放军的良好素质和军人魅力给他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并建立了深厚友谊。虽然是十几天的军训生活,却能使他们终生难忘,军训后仍然留恋那十几天的军营生活。
3. 家长及社会的认同感
家长及社会对高校的学生军事教育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认同。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军事训练改变日常生活中懒散懈怠作风,锻炼他们的意志品德,平衡他们的心态。认为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则是更大的财富的道理。
社会上一些企事业单位招聘高校学生也把学生是否经过军事教育作为一个条件来优先选择,普通高校的军事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与鼓励,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说:“中国政府多年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提高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工作已初步形成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由此看出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有它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是不可多得的实施人才兴国战略、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基地。
二、提高认识,实现国防教育的目的
1. 关于国防教育目的的认识
国防教育是以增强公民的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树立爱国情感和强化国家安全意识为目的,是有组织、有计划、有规范内容和特定形式的教育活动。《国防教育法》第2条规定:“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公民有了明确而强烈的国防观念,就能够把自己的切身利益与国家的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公民就会自觉地迸发出保卫国家的强烈意识。反之,如果公民缺乏国防安全意识,就会把国家安危当作与己无关的事情。当国家面临外部侵略时,国民可能麻木不仁,视而不见。
2. 中外一些国家为实现国防教育目的的做法
纵观世界各国,凡是负责任的政府,都把国防教育列为重要的政府活动,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例如,美国国会于1958年8月颁布的《国防教育法》,阐述了美国关于国防教育的基本政策,规定了联邦政府对国防教育的具体计划,包括国防教育基金计划、国防学生贷款计划、地区专业教育计划等,并规定了每年完成各项计划的指标。美国国会将该法的制定视为美国教育史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是美国联邦政府督促、协助各州政府教育机构加强国防教育的基本法律依据。
在我们国家,除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许多重要讲话中强调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之外,还于2001年4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非常明确地以法律形式表明了“国防教育”是“国家行为”。也就是说,国家为了国防安全,需要设立专门的国防教育机构,提供必要的国防教育经费,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有了法律保证和政府行为,国防教育的目的才能实现。
三、更好地开展国防教育课程,增强民族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把国防教育与公民素质紧密联系在一起,指出国防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国防关系到公民的生存与安危,因此,国防观念是公民素质的必然成分,国防观念的强弱,与公民素质的高低是成正比的。公民国防观念普遍偏低的民族,不可能是高素质民族。正如瑞士军事思想家约米尼所言:“假使在一个国家里,那些牺牲生命、健康和财产去保卫祖国的勇士们,还不如一些包税者和交易所的生意人受到尊重,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是非常可悲的。”这种可悲的国家,一定是低素质的公民占据了主导地位。
国防观念的高低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国防教育,是可以逐步提高公民国防观念,进而提升公民素质的。通过国防教育,可以激发公民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是国防意识的精髓。一个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其公民必须有爱国精神,没有爱国精神的民族,是不能自主自立的。
爱国精神和爱国热情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育的结果。以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为例,从共和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70年代,不管是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还是苏联的大兵压境;不管是三年大灾荒的饥饿威胁,还是美、苏的核恐吓,我们的人民都能够同仇敌忾,随时准备与侵略者决一生死。这种强烈的爱国精神,是与积极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组织的国防教育分不开的。
在和平环境下,由于忽视国防教育,不仅削弱了公民的国防观念,有些人甚至忘记了国耻、丧失了民族尊严。比如,“在有些人住的公寓里,日本的‘东洋刀被当作了装饰物;有些照相摊主,为了多挣几个钱,把‘皇军的帽子、衣服、东洋刀摆出来供游客穿戴留影;更有的青年穿着‘皇军服,挂着东洋刀,洋洋自得地合影留念”。出现这类荒唐的、忘记国耻的现象,并不是这些人有叛国之心,而是他们无知。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放松了国防教育,使许多人不具备国防常识和基本国防历史知识。因此,越是在和平环境下,越应注重通过国防教育,使公民懂得,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国耻,什么是民族尊严,什么是英雄主义,什么是国格和人格,等等。如果国防教育坚持经常开展,并合理组织,不仅上述国耻事件会消失,而且可以激发全体公民的爱国热情。
四、展望与寄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富裕了,日子好过了。于是,到处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随之而来的是,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看不到战争的威胁,这些都与淡化国防教育有关。
在和平环境下,我们更应该突出国防教育,培养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尚武精神。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广大青少年增强体魄,掌握军事技能,热爱军事生活,把保卫国家、崇尚军事注入思想意识之中。谨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