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勇坚 姜宝东 施利华 朱跃建
(1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浙江湖州,313000;2长兴职教中心,浙江长兴,313100 )
近20年来,由于政策利好,环太湖区域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提高当地经济(纳税、创造就业岗位、增强产业实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民企由于没有审时度势、经营无方、措施不力,在恶性竞争中转瞬即逝或处于步履维艰的状态;一些民企则能把握机遇、勇于进取、管理科学、善于借力,在业界游刃有余,做大做强。
综观那些生存并得到长足发展的民营加工制造类企业,有什么经营秘诀呢?从管理方式和经营手段上来看,大致走过了两个阶段。
一是拼劳力、拼设备阶段。在民营企业自主创业初期,几乎都走过了一段设备简陋、管理粗放、工作环境差,且还采用加班加点、变相压低员工工资的历程。特别是企业中技术含量不高的岗位,若干企业主还采用较长的试用期、不断更换新员工的手法,来降低生产成本。经营状况不佳时,个别民企还采用伎俩,让员工自动离职,以减轻由用工违约而产生的附加生产成本等。尽管这种不正当的经营方式曾使企业在短期内一度获利,增加了若干积累,但是终究不能持久。随着民企的增多,劳动者的选择余地在扩大,再加之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也随之增强,因而诚信和善待员工才是根本,是企业凝聚人心、激发创造力的内在动力。
二是依靠科技进步阶段。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态势下,相互压价一度成为主色调,这种恶性竞争的结果,导致多败俱伤,产业不景气,制造业难以上层次。企业要想冲出重围,占据发展的制高点,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科技进步,靠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加工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于是一些有远见的民营企业主,在经历一段恶性竞争困惑期后,转变了思路,率先采取抓两手的经营方法。即一手抓研发,从单纯地为大中型企业承接零部件外加工、做配套,到有自己研发的产品销售;一手抓设备更新换代,不断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加工质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凡是生产成规模、经济实力尚可、经营者有胆识的民营企业,都率先购置了成套数控新设备,掘得了新科技带来的又一桶金。
在环太湖区域,中小民营企业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早已形成共识,都看到、甚至体会到新科技、新设备给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益处。当然,设备的更新换代是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需要有条件的。粗略地说,由这样三个因素来促成:①企业的资金实力或容纳资金的能力,②生产和销售的市场业务量,③会操作使用新设备的人才。
随着数控设备的普及,民营企业的加工制造能力普遍得到提升,而市场对产品的容纳度终究有限,再加上近年国际反倾销的寒流,从而使得新一轮的竞争又开始了。
如今,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提高,雇佣劳动力已经变得不易,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了劣势。正当这些民企再度感到困惑之时,工业机器人的出现与应用,又使这些中小民营企业看到了新的曙光。
笔者近期走访了环太湖区域的若干家民营企业,看到了工业机器人工作的情景,极为欣慰,其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浙江德马物流企业集团、湖州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图1、图2分别为笔者在那里生产现场拍摄到的照片。
浙江德马物流企业集团创建于1997年11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物流自动化输送分拣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现有7个子公司和湖州、上海2个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250亩,拥有各种加工设备400多台(套),包括数控加工中心、精密钣金加工设备、高精度计量检测设备等。公司现有员工8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人数有近20人。该公司用自己研发的物流装备承接当地物流公司若干输送和分拣的工作,既作为第二产业进行创收,又起到了产品示范的作用,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对产品进行优化完善。
图1 浙江德马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正在分拣物品
图2 湖州星光流水线上的激光机器人
物流输送和分拣,倘若纯粹由人工来完成,是一项费神费力的工作。为了减少或消除差错,常常得配备较多的员工在物流线上,装卸时还得另安排员工,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用上工业机器人后,情况大为改观,分拣和装卸可以一步到位,而且准确率高,大大减少了人力配备。据初步估算,两台机器人所能从事的工作量(各一人操作),相当于过去10-12人的工作量,且质量有保证。
湖州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0年,主要生产联合收割机,也生产少许的插秧机。目前企业拥有员工300余人,其中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大学和硕士学历的人员占了近25%。现阶段,该企业主要的生产加工模式是,一般的常规零件多数采用外协加工,自己仅负责少许,而组装均由自己来完成。年销售联合收割机3-4万台,年产值数亿元。
公司产品的特点是,与汽车具有相类似的结构形式,即由底盘、车身、侧围等所组成。这些零部件的组装,采用的是焊接技术。在过去,该企业采用手工焊接,不仅焊接变形大,造型欠佳,而且所需的人工也多。比如说以三位员工合作进行施焊组装,少说也要1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台套的工作任务,且质量不稳定,返修率不低;而现在使用工业机器人成对施焊(点焊与CO2弧焊),三对机器人呈流水作业,则每天至少可以加工80台(套),操作人员仅需5人,且工人劳动强度大为降低,产品质量稳定并提高,真正实现了优质高效。如今,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增强,企业从弱变强,成为当地的一家后来居上的标杆企业,不久后还有望上市。
在目前环太湖区域,工业机器人的引入主要用在焊接与热切割加工,此外也从事一些如搬运、物流等工作。与人类相比,机器人具有更高的承受力、可靠性和精确度,因此也使得企业进一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和技术进步成为可能。所以,机器人目前行情看涨,新企业应用的数量在快速增加。
工业机器人被批量使用的场景,一开始出现在汽车制造工程,那是一些大企业,主要用于焊接与热切割加工,如今,它的应用范围正在快速拓展,许多经营状况较好的加工制造类民营企业,几乎都不同程度地用上了工业机器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和人才培养后,民营企业中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正在增加,既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规格品种多样。此外,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快速向电子信息产业、建筑、采矿、造船等领域延伸。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年均增速有望达到30%,用于搬运、物流的移动机器人,每年增幅同样会非常可观。在未来的中国、乃至于世界企业的舞台,是机器人更为活跃、并大显身手的时代。
[1]陈兵,骆敏舟,冯宝林,等.类人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3(4):21-26.
[2]凌勇坚,姜宝东,龚丽娜,等.“数控集成”使物流装备跃上新台阶[J].数控机床市场,2013(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