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籍华
摘 要:村镇银行是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也是我国目前农村信贷市场的新生力量,对“三农”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改革农村金融,为“三农”提供更多更好的进入服务。在政府政策扶持和农村金融市场引导下,村镇银行承担了一定的财政职能,且具有很强的发展动力,但因受诸多因素制约,以及农村金融组织自身特点影响,村镇银行存在严峻的信贷风险问题。为避免信贷风险,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必须及时采取有效路径防范村镇银行信贷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常见的信贷风险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路径。
关键词: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路径
前言:村镇银行是农村新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是农村金融领域的新生力量,其建立主要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村镇银行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农村金融市场内源型融资结构,规范了社会资本在该市场的投向,而且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农村金融市场引导下,农村金融市场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但因受诸多因素制约,以及农村金融组织自身特点影响,村镇银行存在严峻的信贷风险问题,以致遭受严重的损失,无法充分发挥对“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作用。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路径防范村镇银行信贷风险。
一、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常见的信贷风险表现
(一)农村信用资本发展水平低。农村信用资本发展水平低是导致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而且与其他金融机构对比,村镇银行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1)服务对象弱势。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业和农民,这些对象通常较为弱质和弱势,原因在于农业极易受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影响,以致存在较大的收益风险,而且分散的农业种植,严重影响农户信贷风险防范、金融机构收回放贷等。(2)担保和抵押物缺乏。获得村镇银行贷款的前提是有效的担保和抵押物,但是农民通常缺乏有效的担保和抵押物。(3)信贷风险防范和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信用制度缺失情况,而且未制定和完善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实施细则和风险防范法律法规,以致村镇银行无法准确判断和处理不良贷款[2]。
(二)信贷投放目标和结构不科学。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国家放松农村金融市场的核心。但是大多数出资人参与村镇银行的目的主要是获得大量贷款或高利润回报,以致涉农贷款比例低,农户贷款受到限制,严重背离建立村镇银行的初衷。因此,对村镇银行而言,上述信贷投放目标和结构不科学的经营方式不仅增加了信贷风险,也无法充分发挥对“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作用。村镇银行因经营方式导致信贷风险增加主要体现在:(1)村镇银行对基层政府和企业的贷款虽然有一定的经营规模,但规模成本有限,一旦出现坏账情况,会致命性的打击村镇银行。(2)村镇银行资本规模有限,现代经营手段缺乏,不能和大型商业金融机构竞争商业信贷,也无法承担市场风险。
(三)自主信贷经营能力缺乏。对村镇银行而言,虽然其是独立的法人实体,但因多种因素约束,仍缺乏自主信贷经营能力。这些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村镇银行为获得信贷利润,向基层政府放贷,同时吸储政府资金;其二是基层政府和金融主管部门为更好的介入农村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更多的信贷资源,并介入村镇银行体系中,以致村镇银行自主信贷经营受到基层政府的严重限制。除此之外,村镇银行信贷业务重要的服务对象是企业,企业贷款几乎占所有贷款的最大比例,但村镇银行因资金薄弱、信贷风险抵御能力低等,向企业贷款时,极易产生依赖,严重的甚至失去自主信贷经营权。
(四)内部风险约束机制不健全。内部风险约束机制的建立健全,可以确保村镇银行抵御信贷风险,但目前村镇银行内部风险约束机制还不健全,主要体现在:(1)员工素质低。上岗前,没有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员工接受贷款者回扣后,随意放贷。(2)动态信用跟踪管理体制缺乏。前期信用评估和预警难以保证后续信贷资金安全,而且受发展水平制约,村镇银行没有能力建立动态信用跟踪管理体制,以致贷出资金难以安全回收。(3)信用安全评估和预警体系缺乏。确认贷款人信用评级和资质,科学估计不同等级违约概率和损失,可确保信贷资金安全,但村镇银行缺乏客户评价体系和能力,以致信用安全评估和预警体系缺乏。
二、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路径
(一)建立贷款人资信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资信评定机构和贷款人资信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公正的评价贷款人偿还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发放贷款前,信贷人员需详细核查贷款人资金需求、经济收入、信用程度等,初步评定贷款人资信等级,并填制成评审表,以利于确保贷款人基本情况真实性。村镇银行建立贷款人资信评价指标体系后,可借鉴其他金融机构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贷款五级分类法,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存在的信贷风险。
(二)建立完善信贷风险内控机制。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内控机制的建立完善需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贷款各环节落实风险内控机制,分离审贷工作,贷款时将各项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如贷前贷款人资信审查、贷后监测、贷款回收等。与此同时,应加强和贷款人的联系,尤其要协调和联系外出打工的贷款人和借贷企业。此外,应对村镇银行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信贷质量,并避免随意放贷,从而有效控制村镇银行信贷风险。
(三)健全自主信贷经营法制体系。现阶段,各银行有防范信贷风险的法制体系,但村镇银行与这些银行对比,经营规模、信贷对象、产权安排、组织形式等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结合村镇银行具体组织情况和农村信贷风险特点,健全防范信贷风险的法制体系,如自主信贷经营法制体系,以利于控制村镇银行信贷风险,提高自主信贷经营能力。自主信贷经营法制体系的健全主要体现在:规范村镇银行管理制度,观测落实优惠政策,通过法律确保信贷回收;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管理体制,严格执行信贷风险责任制和报批制,尤其要注意考察政府贷款项目。
(四)建立完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目前,村镇银行普遍存在风险监测和控制手段缺乏问题,需建立完善并贯彻执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以改善信贷风险判断和反应滞后情况,从而有效提高贷款效率和决策质量。与此同时,还应优化贷后管理技术,接受客户评价,做好授信工作,及时纠正客户指出的不足。在建立完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过程中,村镇银行应遵循信贷风险传递顺序,利于超前搜索和控制信贷风险。此外,还应加强信贷风险整体监测,如区域、特定客户群等,从而可靠有效的增强信贷风险预警系统。
小结:总之,村镇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贷风险防范是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对我国农村金融和“三农”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我国村镇银行因受诸多因素制约,如农村信用资本发展水平低,信贷投放目标和结构不科学,自主信贷经营能力缺乏,内部风险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存在信贷风险,但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路径,不断建立完善贷款人资信评价指标体系、信贷风险内控机制、自主信贷经营法制体系、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等,可以有效促进村镇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对“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卉,蔡振宇.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03):30+393.
[2] 封军,辛立秋.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分析及其对策选择[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