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画派”是清代初期至中期活跃于扬州地区的画家群体的总称。由于这一画派的画风非常怪异,与当时的正统画风不和,因而被人们称为“扬州八怪”。
“扬州画派”非常注重写生。从“扬州画派”的创始者石涛开始,无不对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搜尽奇峰打草稿”成为石涛及“扬州画派”画家绘画创作遵循的重要原则。
“扬州画派”画家绘画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受和新鲜的生活气息。如石涛《淮扬洁秋图》就是通过观察扬州城郊的秋天景致写景入画而创作的一幅山水画作品。
“扬州画派”深受文人画影响,比较注重画家个性的发挥和精神情感的表达,这无疑使他们的绘画作品具有丰富深邃的精神情感内容。
郑燮(板桥)在表现自我情感上,堪称典范。他在《托根乱岩图》中题:“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此诗成为咏志的千古名句,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在“扬州画派”看来,书法、绘画之间没有根本的差异,书与画本来就是一体。引金石、书法入画,突破了传统审美观念的束缚,把传统写意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成为清代以来写意花鸟画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摘自《读者欣赏》赵启斌/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