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对电力公司的营销安全风险评价爱以及管理体制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对电力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实际的风险评价以及管理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以致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管理松散。基于次基础上,本文通过对电力公司营销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能够进一步促进电力公司的发展,为界内相关人士提供给相关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电力公司;营销;安全风险评价;管理体系
1 前言
营销风险是指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的宏观环境以及微光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不确定性,更重要的就是企业的认识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制定的营销策略与市场的发展变化不和谐,进而导致可能导致营销活动受阻、失败或达不到预期营销的目标等企业承受的各种风险。对于企业而言,营销风险在本质上是一种损失的可能性,表现在风险发生与否、发生时间、发生原因、潜在损失多大等的不确定性。产生营销风险和影响其风险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信息因素、商业因素、管理因素等诸多方面。其中,环境因素、信息因素、商业因素是产生风险的外因,企业的营销组织管理因素是内因[1]。
2 电力公司营销安全风险评价分析
2.1 安全风险评价的重要意义
在收集安全信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风险识别。安全识别是安全风险管理中较为关键的环节,其主要是能够及时发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安全识别的的方式多种多样,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进行评估中作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其依据收集的安全风险信息,逐项计算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并将计算结果进行汇总,与历史的数据进行比较,图发现其中存在风险因子,应该重点分析,得出风险级别。
2.2 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依据Kolmogoror为理论基础,对于任意确定的e>0,都具有一个完整的三层神经网络,可以采用e均方差的精度逼近任何有力函数。考虑到尽可能减少系统规模以及训练时的随时、复杂性,其中主要的内容可以总结概括为:输入层:依据营销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把考察企业的营销风险的状态的经过主成份,选择后的营销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作为神经元素输入;输出层:将代表电力公司营销安全风险综合状况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值,对应的营销报警信号输出,要充足的样本对其神经系统进行训练,是得不通输入量得到不同的输出值,然后对企业营销风险作出定性的评价,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2]。
3 电力公司营销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的技术流程可概括为以下5步:
3.1 营销风险度量
对于各类营销风险采取不同的度量方法:对于营销市场风险可采用RiskMetrics方法。计算商品价格的VaR值,可以得到商品价格的变动率和变动方向:对于营销信用风险可采用CreditMetrics方法。计算商品赊销的VaR值,建立信用状况和到期付款情况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受信客户信用变化带来的企业赊销产品价值的变化:对于营销操作风险可采用Delta、EVT等方法。
3.2 动态监查调整
营销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内部审计部门需要随时检查管理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并及时反馈,加以调整,根据修正后的资源配置计划,重复上述流程进入下一个管理周期,以保持风险管理系统整个流程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3.3 营销风险定位
营销风险定位应根据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目标和风险偏好来决定。体现为构建营销评价体系所选择的一系列营销安全性和盈利性指标上。并具体细化到风险阈值和经济资本的持有新市场营销法则助推企业成长电子商务、食品餐饮、建筑房产、消费品等营销水平上[3]。
3.4 营销风险控制
常见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从企业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各个风险因素的相关性,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策略组合,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
3.5 营销风险识别
按照给企业带来潜在损失的不同风险类别对企业营销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并分析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将营销风险分为营销市场风险、营销信用风险和营销操作风险三个类别[4]。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电力公司应该充分立足于本行业以及抓住本行业的特点,在实际的营销安全评价以及管理中,充分应用安全风险管理的优势,合理、科学的分析公司面临的风险,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进一步促进电力公司的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曉茜.电力公司营销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体系研究[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12):1-10.
[2]刘向宏.电力公司营销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2,11(30):20-25.
[3]韩宁宁.供电公司电费安全风险预警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2,03,(01):26-30.
[4]李贺松.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及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2,04(01):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