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教材 灵活使用教材

2014-10-27 19:54张建超
中国教师 2014年19期
关键词:习题习作教材

张建超

教材是教学的凭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抓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帮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以下简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其超前的理念、开阔的视野、独特的编排、精美的内容,一举成为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即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在多年的使用中,经历“认识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丰富教材”的过程,特别是以教材为依托,以单元主题为方向,我们开展了“增量阅读”的课题试验,使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形成文化主题、语言材料、体裁方法等多方面的积累。本文结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第三学段的教材,谈谈怎样在研读和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实现有效整合、整体推进,进而取得较大化的教学效果。

一、面对好教材,树立新“三观”

每套教材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容量偏大,注重实践,这就对传统的“教教材”的做法提出严峻的挑战。为了用好教材,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与教学观。

1.教材观

语文课本是学生重要的、优先的读本之一。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的总体特点是精美,有两层含义。所谓“精”,是指编者的“精选”,围绕系列化的特定主题,从浩瀚的文海中选取不同题材、不同体裁、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的一组组文章;所谓“美”,主要体现在整体编排的形式和原汁原味的语言风格上,一条语文素养的“红线”串起一颗颗闪亮的训练“珍珠”,选编的课文既保留作者原有的文章内容和语言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多方面的体验。虽然课文有举一反三的特质,和同类其他版本的教材相比容量较大,但和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阅读量的要求相比,30万字的文字总量还远不能适应语言运用的需要,还应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拓展阅读。

2.学生观

每个小学生都是成长中的小读者、小作者、小书法家、小演说家。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出众的潜质,但现阶段的特点就是“小”。学习的自控力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对问题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等,现在他们还比较稚嫩,要从小到大慢慢地成长,我们不能试图替代他们。课程标准给出各学段的具体标准,教材给了学生实践的平台和依托,教师能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用好资源,让他们去读、去做、去说、去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顺利达成三维目标,形成较好的语文素养。

3.教学观

教学的重心在“学”,学习的主体是“生”,教是为了学,帮助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是教学的重要原则。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扎实而有效地做好教材的研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合理分配时间,创设学习环境,给予适时的评价。

二、从课标和学生的角度认识教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胸中有课标,手中有教材,教学有方法。如果课程标准的精神能够内化于心,教材内容能够烂熟于心,教学对象能够了解在心,那么,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能得心应手、外化于行。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坚持“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的原则,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路径,开展深入的学习研究,尽可能地发现教材的纵横联系和隐含着的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就本学段内容看,听说读写、学习运用、三维目标等都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推进的方式可以是同主题下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编排形式,古今中外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相互补充,从单项训练到综合活动进行安排。

1.准确把握各年级阅读方面的主要训练点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以主题为依托,采取重点突破、螺旋上升的做法,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定位,把握要点,做好教学的接力活动。例如,三年级上学期在延续第一学段独立识字的基础上,句段成为训练重点,包括联想与想象、看上文、查字典等理解词语的方法,但到三年级下学期,重点转向了通过提炼关键词、抓重点段落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等到了四年级,阅读方面的主要训练点是写读书笔记,如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同时理解重点词句。学习提问也是此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五年级的训练重点逐步过渡到整篇文章的学习理解以及学习方法的发现和总结方面,如学习列提纲、画情节曲线图、了解倒叙和插叙的表达方法、学习写心得笔记、批判性阅读。在六年级时,教师要综合学生前几年的学习成果,侧重他们独立阅读及习惯的养成,训练内容包括制订单元计划、搜集资料等。

2.让课后习题成为教师教学的导引

课后习题是编者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参考依据。我们不能为完成课后习题而备课、上课、组织练习,同样也不能为考试让学生抄答案、背答案,正确的做法是透过习题看清编者的用意,让习题成为教学的导引。

主体课文后面的习题一般是两道,第一道题是在阅读中搜寻确定性的问题,由个人概括整理,第二道题是通过思考探寻非确定性的问题,多包含文章的写法如何,需要师生结合课文内容一起发现总结。例如,三年级课文《小虾》的课后习题是:(1)你喜欢小虾吗?为什么?(2)想一想,“我”是怎样观察小虾的?(暗含顺序)又如,六年级课文《山中杂记》的课后习题是:(1)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动物?“我”从中享受到了哪些乐趣?(2)课文中怎样描写小鸟一家相亲相爱的情景?为什么重点描写它们?(重点描写)

对诗歌类的课文与古文,主体课文后往往只有一道练习题,但却包含着语言运用的因素,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要求背诵,淡化了理解分析。例如,四年级课文《大地的话》的课后习题是:仿照课文前四节,试着再写一节。这是以写带读,前四节是什么样子,只有通过研读、比较,才能把握。

从这些习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课内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提取和概括内容,发现并学习一般的写作方法,这也突出了语文课程学习的核心是运用语言文字。

3.借助“语文天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小学语文的训练点很多,分散于不同的单元,尽管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有着编者深深的用意,我们不能只盯具体的内容,做形式上的模仿,也不能简单地按照“丁丁”和“冬冬”的提示去写,应跳出课文,做切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果的练习。例如,三、四年级的语言文字训练侧重于单项的“写”,从抄写有特点的句子到仿写,让学生思考与发现怎样才能将句段写具体、写生动,《奇妙的海底世界》一课要让学生学会写排比句,《可爱的小生灵》一课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四年级上学期的语言文字训练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进行巩固与拓展,继续解决“写”具体的问题。到了五年级,则侧重于让学生在读中进行体会,增加了“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等方面的练习,发现句子中蕴含的规律,尤其是到五年级下学期时,要让学生学会用另一种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例如,《为了他的尊严》中妇人间接地拒绝曾帮助过的独臂人让全家人迁到城里的提议时的语言表达、叙述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拟人与排比等手法的综合运用等。六年级则将读写蕴含于综合活动中,不再有专门的段的读写,转向整篇的阅读,进行综合性的练习。

4.将习作课变成学生语文能力展示的舞台

与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一样,教材中的习作安排也很丰富多彩,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阅读成果,促使语文学科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迁移。

1)第二学段的习作

本学段的习作侧重于写实,主要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文字写出自己的思想,特别强调加强习作与学生生活和实践的联系,做到大小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既不放松平时的练笔,又认真地指导好每一次的单元习作。对“笔下生花”,我们训练的重点是要站在单元主题的高度,抓好拟题、审题和选材,从源头上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化。同时,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积累的词语和在小练笔中学到的方法,通过个人修改、同伴互改、师生互动,使语文习作符合要求,达到阅读与习作共进、做人与作文共成的目的。

三年级语文教材的习作练习内容多为一个题目,基本上是全命题,一些单元并没有给出明确的习作要求,只是给出一个方向。例如,《春天的脚步》这一单元没有安排习作,但并不是不需要进行练笔。这是一个与时令联系非常紧密的单元。春天的到来会给所有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更会给小学生带来无限的遐想和习作的素材,教师要坚持每单元一次大练笔的做法,设计和组织好相关的活动。那么,到底写些什么,是从课文中寻找读写的结合点,如《古诗二首》后的提示“见过哪些春天里特殊的景物?”还是让学生学习其他的描写春天的诗句,抑或是让学生想想他们在春天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或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这些春天的雨、春天的草、春天的风,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

四年级语文教材的习作练习内容多为两个题目,会让学生自行选写一个,出现半命题的形式,并且每次的习作要求都会有一句或几句充满文学性和主题特点的提示语,既是对学生的引导,又是对单元主题的强化,更是对学生投入习作的鼓舞。每次习作练习后会附着关于如何修改的新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边指导学生练笔边指导他们修改。例如,《话语》后的两个题目都和“话”相关,第一个题目是“忘不了的那句话”中“那句话”是谁说的,要说给谁?是不是像《语言的魅力》或是《难忘的一句话》中的那句话会给别人带来变化,给自己带来愉快呢?其实,“畅所欲言”中的内容也是习作的好材料,学生可能会对曾经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但怎样形成文章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出现的背景以及产生的作用,这样一来,就会让两篇课文都有参考的价值。第二个题目是半命题形式,写一下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话,是谁说的,又是什么样的。

2)第三学段的习作

第三学段的习作练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少有命题练习,大多是提供几项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项,自行拟题来写。另一个较大的变化是习作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给学生的习作练习创造了更大的空间。然而,有些单元内容的地方色彩较为明显,这会限制习作的范围,需要进行调整。例如,“龙”单元中有两个习作内容,一个是关于“龙”的风筝的故事,另一个是龙井茶。学生对这两项内容都了解得不多,但在“初显身手”中,教师要让学生搜集“龙”的形象和工艺品、含“龙”的特产和地名,在“畅所欲言”中知道关于“龙”的故事以及欣赏“龙”字的写法,这都是习作的好材料。这个练习告诉我们,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还是要让学生来完成,否则,就不可能有真实而鲜活的素材。

六年级语文教材的各个单元都会围绕特定主题,从人、事、物、景等不同的类型设计综合活动,教师可以按照编者的提示,认真地组织,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主题的认识,丰富习作的素材,掌握更多的习作方法。

三、以语用为核心组织好课堂教学

把握好教材,了解好学生,这为教师的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以“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的编排原则为导向,着眼于奠定“学好其他课程、两个‘形成及终身发展”的三个基础,着力搞好语言运用。

1.让兴趣始终成为学习的先导

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兴趣先导无异于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一个动力源。兴趣适用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由浅入深,由短到长,由弱变强,由少到多。用好兴趣源,挖掘兴趣源,创设兴趣源,这是教师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兴趣的主要步骤。

2.引导学生经历从学会到会学的全过程

一个人从学到学会,以致会学的路程因人而异,长短不一。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的“金钥匙”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提供了一定建议。“丁丁”和“冬冬”的温馨提示也给学生以帮助。通过“定期自检”,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方法。而用好“金钥匙”的较好做法是教师要让学生看说明后再尝试,而且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好差异学生之间“兵教兵”、“兵强兵”的好资源。

3.按预设的三维目标整体推进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主题单元的编排很好地体现出整体推进的思想,彻底地改变了由部件到整机的传统做法。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任何割裂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语文综合素养中的听、说、读、写、习也是一个整体,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单元整体的设计和实施符合编者整体推进的意图,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而且,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举多得的语文实践,实现由线性结构向面性结构以及立体结构的转变。鉴于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走几个来回,如缩小语境、识字学词—扩大语境、体会运用“阅读—结合点—习作”。

4.在语言实践中增加文化积累

语言积累只是文化积累的一个方面,此外还有文章体裁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文化主题的积累等。积累达到一个足够的量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积累和运用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运用的积累是死的,没有积累的运用是空的,且积累和运用紧密相连,运用是最好的积累。

积累是必要的,形成并扩大知识模块也是必不可少的。积累也需要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围绕主题从不同的角度选材,学用不同的形式表达。

(作者单位:河南省灵宝市教体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习题习作教材
教材精读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