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涛
(水利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柯坪河流域位于新疆天山南脉黑尔塔格山(又名柯尔塔格山)南麓,地理位置介于东经77°00′~79°05′,北纬40°20′~40°55′之间,行政隶属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流域北部以黑尔塔格山为界与托什干河相邻,流域南部以孔卡山为分水岭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相接,流域西部与恰克马克河、布谷孜河相望,柯坪河经出山口后由西向东穿过柯坪县,最后汇入阿恰河。
柯坪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全流域分北部山区和南部盆地两部分。北部黑尔塔格山海拔在3400m左右,无常年积雪,基本无植被覆盖,为陡峭山区;南部为由南向东南倾斜的盆地,高程在1600m~2400m之间,地面多为砾石戈壁覆盖。
柯坪河主要是由泉水汇集而成[1],但其出山口以上流域面积(4428km2)较大,又值暴雨高值区,当上游山区发生暴雨时,时常产生暴雨洪水,危及下游柯坪县城安全,但该流域无水文站长期控制,其设计洪水一直无明确统一的计算成果。
柯坪河流域地处塔里木盆地的西北边缘[2],是西南天山支脉南麓中低山区。柯坪河流域气候特点是西、南部山区冬暖夏凉热量不足,无霜期较短,冬季有逆温带,山区无终年积雪;流域中部盆地为温带干旱区,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多风沙,降水稀少,蒸发较大,气候干燥,属于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柯坪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受地形影响,流域内年降水量地区分布较不均,由西北山区向东南盆地逐渐减少。据柯坪气象站1960年~2009年降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3.6mm,最大1日降雨量为73.8mm(2009.8.19);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连续最大5个月降水量出现在5月~9月,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83.7%;7月份是降水最大的月份,占年降水量23.1%;冬季11月是降水量最小的月份,占年降水量0.4%。
柯坪河流域位于黑尔塔格暴雨高值区,暴雨主要发生在5月~9月,根据柯坪气象站的降雨资料统计,单次暴雨总历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且大暴雨在9月份也多次发生。
柯坪河洪水按成因可分为暴雨型洪水和季节性融雪型洪水[3]。其中春末夏初的4月~5月主要为积雪消融洪水,而夏秋季节6月~9月以暴雨型洪水为主。柯坪河较大的洪水均为暴雨型洪水,洪水过程多则几日,短则十几个小时[4]。根据《柯坪县志》反映及实地探访,柯坪河暴雨洪水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图1 柯坪河出山口以上水系分布图
表1 各参证水文站及洪水资料收集情况表
柯坪河出山口附近曾设有柯坪水文站,但由于测站断面控制条件差,该站仅观测一年即撤消,无法利用本流域水文站洪水资料进行设计洪水计算。
本文在气候及下垫面条件相似的基础上,分别选用流域面积相近的布谷孜河阿俄水文站、恰克马克河恰其嘎水文站和台兰河台兰水文站作为参证站,进行设计洪水计算。各参证水文站及洪水资料收集情况见表1。
阿克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于1972年对柯坪河进行了历史洪水调查,1996年对1996年“8·21”特大洪水进行了调查,2010年又对2010年“9·18”大洪水进行了调查,各次调查断面均位于柯坪河出山口附近,调查成果如表2[3]所示。
表2 柯坪河洪水调查成果表
另外据《柯坪县志》反映,柯坪河在1982年发生了较大洪水,在出山口断面处洪峰流量为500m3/s,出于该场洪水未经水利部门核实,真实与否不易确定,因此仅作为参考,不列入表2中。
利用阿克苏水文局的洪水调查成果,并参考有关历史洪水调查、历史洪水访问、历史洪水文献及《柯坪县志》,分析以上调查洪水的重现期,具体如下:
柯坪河1996年洪水洪峰流量(1130m3/s)为历史调查洪水中的最大值,若考虑历史洪水考证期,其重现期大于等于102年,重现期取整为大于等于100年。
柯坪河2010年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730m3/s)在调查洪水中排第2位,其重现期取整为50年一遇(即102年/2)。
柯坪河1924年(560m3/s)、1935年(550m3/s)、1971年(542m3/s)调查洪水,其洪峰流量相当,可按同一量级考虑,则在调查期内(1912年~2012年)共有5场洪水大于等于该量级,因此,540m3/s~560m3/s量级洪水重现期取整为20年一遇(即102年/5)。
柯坪河2012年调查洪水洪峰流量(500m3/s)在调查洪水中排第6位,其重现期取整为17年一遇(102年/6);若假设《柯坪县志》中描述的1982年洪水真实存在,且其洪峰流量为500m3/s,则在调查期内共有7场洪水洪峰流量大于等于500m3/s,其重现期取整为14年一遇(102年/7)。
柯坪河1912年(450m3/s)、1947年(400m3/s)调查洪水洪峰流量相当,可按同一量级考虑,若假设1982年洪水真实存在,且大于该量级,则在调查期内(1912年~2013年)共有8场洪水大于等于400m3/s~450m3/s,则400m3/s~450 m3/s量级洪水重现期取整为12年一遇(即102年/8);若不能确定1982年洪水是否存在,或不能确定其量级,则可在1912年~1972年间分析其重现期,在1912年~1972年间共有5场洪水大于等于400m3/s~450m3/s,经分析,其重现期取整也为12年一遇(61年/5)。
柯坪河1972年洪水洪峰流量为300 m3/s,考虑其量级相对较小,不易确定其重现期,不分析其重现期。
综上,柯坪河调查洪水重现期成果见表3。
表3 调查洪水量级重现期分析
原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水文队在20世纪50年代曾对布谷孜河出山口一带做过历史洪水调查。调查地点位于阿俄水文站附近,调查得洪峰流量为1150m3/s,洪水发生时间为1944年6月。
柯坪河流域内没有实测的洪水资料,仅有8场调查洪水资料,经整理分析后可得到5个量级的洪水及其重现期。
依据邻近流域的恰其嘎站、阿俄站、台兰站实测年最大洪峰流量模比系数系列,以及布谷孜河调查洪水洪峰流量的模比系数,采用P-III型曲线按方法二[5]对点群进行适线,区域综合洪峰流量模比系数频率曲线图[6]如图2所示。在定线时,除照顾各水文站点群外,还以柯坪河调查洪水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依据,对适线参数进行微调,达到如下控制作用:
图2 区域综合洪峰流量模比系数频率曲线
图3 区域综合洪峰流量模比系数频率曲线
表4 柯坪河出山口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
(1)频率曲线中,20年一遇洪峰流量的Kp值约为3.10,12年一遇的Kp值约为2.37,两者比值为1.31;柯坪河20年一遇历史洪水调查洪峰流量(540m3/s~560m3/s)与12年一遇历史洪水调查洪峰流量(400 m3/s~450m3/s)的比值在1.20~1.40之间,两比值系数相当。
(2)频率曲线中,50年一遇洪峰流量的Kp值约为4.52,12年一遇的Kp值约为2.37,两者比值为1.90;柯坪河50年一遇历史洪水调查洪峰流量(730m3/s)与12年一遇历史洪水调查洪峰流量(400m3/s~450 m3/s)的比值在1.62~1.83之间。两比值系数较为接近。
(3)频率曲线中,100年一遇洪峰流量的Kp值约为5.65,12年一遇的Kp值约为2.37,两者比值为2.38;柯坪河100年一遇历史洪水调查洪峰流量(1130m3/s)与12年一遇历史洪水调查洪峰流量(400m3/s~450 m3/s)的比值在2.51~2.83之间。两比值系数较为接近,若考虑1130m3/s量级洪水重现期大于100年的可能性,则两比值系数更为接近。
考虑20年一遇历史调查洪水的流量值较为集中,故取由550m3/s(即为542m3/s、550m3/s、560m3/s均值)洪峰值反算得到的均值作为多年平均洪峰流量。查频率曲线,20年一遇洪峰流量Kp值为3.1,反算得到的均值为177.4m3/s,即柯坪河出山口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177.4m3/s。
将柯坪河出山口多年平均洪峰流量值177.4m3/s,乘以各频率Kp值,可计算得柯坪河出山口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见表4。
按推求的柯坪河出山口洪峰流量均值177.4m3/s,计算柯坪河出山口附近调查分析的5个量级洪峰流量模比系数,并将模比系数点绘在区域综合洪峰流量模比系数频率曲线中,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本文计算的区域综合洪峰流量模比系数频率曲线,不仅符合区域各水文站洪峰流量模比系数分布,也基本符合柯坪河各调查洪峰流量的分布规律,可认为在现有资料条件下,本文的计算成果是合理的。
柯坪河洪水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由于流域内无实测洪水资料,且其流域面积较大,不宜简单的进行比拟计算,其设计洪峰一直无明确的计算成果。
笔者以邻近流域水文站作为参证,以本流域丰富的历史洪水作为控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柯坪河出山口处设计洪峰流量进行计算,其成果经分析是合理的,对柯坪县城市防洪及下游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或参考意义。
[1]宁新伟.新疆柯坪县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地下水[M],2010(7),第32卷第4期:155、168.
[2]王蓓,王晓,陈德军.浅谈柯坪县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思路.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M],2009(4),第20卷第2期:142-144.
[3]严宇红,沈永平,王国亚等.新疆天山南麓柯坪河水文特性与洪水分析.冰川冻土[M],2007(10),第29卷第5期:824-828.
[4]吕明松,和润萍.柯坪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方式探讨.新疆地质[M],2004(9),第22卷第3期:253-255.
[5]SL44-200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2006
[6]龚原,韩萍,周红枚等.地区综合洪峰流量模比系数频率曲线Excel表化研究及其应用.新疆地质[M],2007年第2期: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