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得心应手

2014-10-24 16:30蔡章戟
新课程·中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联系语文教学生活

蔡章戟

摘 要:从两个方面简单阐述了语文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得心应手。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联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之方法论,我们知道就是“教学做合一”,其内涵所在是教育必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

一、从生活中来——读懂生活才能读懂语文

生活孕育着教学。我们要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习语文的教材。其实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教学时,我们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使学生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也就是说,只有读懂了生活,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语文,才能真正懂得语文的运用。

1.联系学生实际,进行语文教学

这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很多学生只是停留在端茶送伞的层面上,对于“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袄”的父亲背影,对于从中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亲情,学生不能深切地体会,有的学生甚至嗤笑“父亲”的肥胖。所以在教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从生活中切入,布置学生一项特别的家庭作业:观察父亲或母亲的背影半小时,观察时要用心去体会。一个星期后作文课上,让学生根据观察完成命题作文《背影》,要注意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进去。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接着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让大家鉴赏这篇课文的魅力。结果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学习气氛浓厚,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较为深刻。

2.联系社会生活,进行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和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以及说服他人的能力。

3.善于抓住生活点滴,进行语文教学

在学生的生活中,有时会出现进行语文运用的极好的时机,这些时机稍纵即逝,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利用。有一所中学举行拔河比赛和接力赛,张老师负责的班级里有一位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误了比赛,致使本班稳拿的冠军化为泡影。张老师没有批评他,而且让班里的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这件事,并在班上发言。这位学生也讲了未到校参赛的原因和此时的心情,很动情。全班学生都受到教育,这时,张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个小评论,结果学生写得速度快、质量好。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作为教师更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教学语文的内容和方式,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

二、到生活中去——语文是生活的缩影

语文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活学活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语文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我们留意一下生活,就会发现语文无处不在。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

1.仔细观察,走进生活

有些课文内容是社会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学生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

对此,在教学这类课文时,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提到的那段生活的理解。如《看云识天气》一课,云对于每个学生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学生不多。讲课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天上的云,并描绘云块的厚度、高度,记录天气情况,从云的变化当中识别天气的变化。《蝈蝈与蛐蛐》一文,可指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去观察蝈蝈与蛐蛐这些小昆虫及其住宅,真正理解了其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含义。

2.创设情景,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以文字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语文教材中有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和桥有关,有的写关于桥的故事,有的写桥的构造,有的写桥的风貌。很多教师在学习这个单元时,都带着学生去实地观察桥,了解桥的结构、外形和历史背景。

3.亲自动手,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一位教育家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景,把学生带进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体验感悟,加深感受。

4.美文欣赏,感悟生活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透露出物美、景美、事美、情美、人更美,由此巧妙运用,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能唤起人们的美感。《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学安排就是:学生一边自读课文时,一边找出重点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心情表达出来。学生反复朗读,寻找感觉,体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汇报时,学生边读课文,边配上音乐,让学生头脑中浮现画面,想象当时的情景,理解美的语言,感觉美的意境。

5.让语文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来

联系生活最广阔的天地是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为社会服务,让他们亲自看到自己的语文能力在社会上发挥作用,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家庭、学校和社区中需要使用文字的地方,应尽可能指导学生去写,如家属和朋友之间的通信、学校的通知、图书馆的新书介绍等。结合社会调查进行作文教学,在参与社区生活中运用语文,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很多的。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就是让语文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活成为语文课的源头活水,也让课堂成为语文与生活联系的纽带。这样的语文教学必定会得心应手,丰富多彩,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endprint

猜你喜欢
联系语文教学生活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