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做家务?这是“糊涂的爱”

2014-10-24 16:27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4年6期
关键词:家务硕士国学

“五一”劳动节期间,一组“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图”被网友频频转发。对比图中,在中国孩子一直忙着学习、上辅导班、培训班时,美国家长则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家务活儿:2~3岁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6~7岁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7~12岁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

引起热议的无非是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差异:多数美国家长认为,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当然,中国的大多数家长也认同应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但也有部分家长以“孩子没时间,做不好”等理由,剥夺了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对他们而言,学业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事情。

在我看来,剥夺孩子劳动机会,这是“糊涂的爱”。当我们的孩子不愿主动参加劳动,甚至连最简单的家务也不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不是颇让人忧心?

我们要告诉孩子:只有亲手劳动,才能创造最美人生。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开创自己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有劳动才会有产出、有收获、有成功。清代画家郑板桥老年得子,病危时要儿子亲手做馒头给他吃。可儿子从未做过馒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做好,待送到父亲床前时,其父早已咽气,留下一张纸条:“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我们要告诉孩子:劳动能力要从小开始练就,劳动技能要从小开始培养。有些孩子认为,“等我长大了,自然会劳动”,一些家长也是如此想。事实上,劳动是孩子成长的“促进剂”,孩子应该在劳动中长大,劳动使之长大,而非长大了才劳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 (来源:《北京日报》)

国学热背后的冷思考

近日,北京大学宣布开办“燕京学堂”,将开设一年制“中国学”硕士项目。有关负责人称,燕京学堂将帮助学生接触中国社会,领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招收的学生中,65%将来自国际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一流高校,35%来自中国内地的顶尖高校,各国学生将集中住宿学习。

近年来,国学热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笔者看来,这一热潮的积极效应不言而喻。中国传统文化对今人也极有养分,众多学者呼吁要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重视国学教育,让更多人学国学,无疑是一种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好办法。北大此次兴办的“燕京学堂”招收“中国学”硕士,从教授内容来看,也大多属于国学范畴,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文、史、哲等人文、社科基础。在国内最有名的大学开设这样一门国学课程,体现了社会对于国学教育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硕士的一大特点在于招收国际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学生占到了大多数。以此观之,这一学堂除了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之外,更承担着弘扬国学文化,让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这样的文化交流功能。但谈到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按理来说,“中国学”课程应该对有志于国学研究或者对国学感兴趣的学生最有吸引力。但对前者来说,仅一年制的硕士学制显得过于单薄,国学经典汗牛充栋,一年时间能学到多少东西值得怀疑。而对于后者来说,在硕士这样的研究型教育阶段还停留在兴趣上,又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之嫌。此外,这些学生毕业后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岗位上,还有待实践证明。

实际上,国内知名大学兴办国学班,在北大之前早有先行者,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都有先例。在看到国学班促进国学教育等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人大国学班几年前招生时便曾一度遇冷,有学生直言工作不好找不愿报读。的确,公办院校本身为普通大众提供教育服务,国学班能否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外界看国学班有各种“高大上”,真正入读的学生却对找工作忧心忡忡,这样的国学班很难接地气。要解决这一问题,国学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联系社会实际,比如从《孙子兵法》看到企业竞争的战略,以孔孟之道来分析社会上“扶不扶”现象的症结……国学教育不是回归古代,而是观照当下,启迪未来。否则,空有一肚子古籍经典,还是读死书。

若将眼光从大学国学班扩展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国学班,则会发现更多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国学热当然是好事,但没有理解国学内涵,只是有样学样赶时髦,导致国学班泛滥到遍地开花,则是过热产生的泡沫。有的国学班走向迷信化,算命、风水等伪科学充斥其间;有的国学班则染上铜臭味,不仅要求学员非富即贵,还频频推出不过一两周课时的天价“速成”班。纵然也打着国学的旗号,实质却是挂羊头卖狗肉,欺骗了消费者,也给国学添上污名。

当然,高等学府里的国学班也好,社会上的国学班也罢,至少都说明了一点:公众对于国学的热情还是不缺的。因此,引导好这种热情,满足公众的学习需求便至关重要。笔者认为,高端的研究型教育当然需要,但一定得是货真价实、足质足量的研修学制,师资、课程都必须精良配置。但更为重要的则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将国学教育融入中小学课堂内外。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国学本无定式,学习方法更不靠死记硬背,讲究的是潜移默化、厚积薄发,在青少年阶段就对国学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更能让国学的种子在公众心中生根发芽,避免国学热只是昙花一现。

(来源:《广州日报》)

猜你喜欢
家务硕士国学
做家务
帮妈妈做家务
“垂”改成“掉”,好不好?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这些家务活儿,你应该学会做哦!
唐维泽、段立作品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法国优秀硕士奖学金项目:France Excellence”
不爱做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