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因触犯众神,被惩罚推一块巨石上山,每每将到山顶,巨石却又滚下,前功尽弃,如此周而复始。在教育界,减负曾被喻为“西西弗斯巨石”,形容其从未止歇,却始终收效不大。
事实也的确如此。从全国的“减负十条”,到地方的“八个严格”“六个不准”“四个禁止”……从严控作业量、考试频率、在校时间,到针对违规行为提出严厉惩治措施,个别地区甚至使出了降低高考难度的“杀手锏”。但是,“减负减负,越减负担越重”,教育部门号召减负、学校和家长却暗中给孩子“增负”的现象仍比比皆是。
原因有很多。有人说这是管理者、学校和家庭等主体之间的减负互动并不积极,有人说是由于机会不公、资源不均导致的“全民焦虑”在教育领域内的折射。当然,更多人将责任归结到评价体系与管理举措的有效性。
减负很难,但果真无解吗?当然不是。
可以通过增效实现减负。增效并不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其重点在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让他们迸发出进一步学习的渴望和主动性。老师真正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就能让课堂活起来,就能将课堂还给学生。当学习成为一种主动,增效减负也就不难实现了。
实现减负,更重要的在于,要让“指挥棒”更加科学,真正实现“绿色评价”。
教育部门和家长都用升学率衡量学校教学效果的高下,学校用考试成绩、名次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和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势必会把所有学生都捆绑在分数的“战车”上,分分必争。再有,一个数学考90分、语文考60分的孩子,和一个数学考60分、语文考90分的孩子,尽管总分一样,但是两个人的个性、学习取向截然不同,评价他们的方式,就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分数加权,但现行评价体系的缺陷,却极易让师生陷入对分数的简单追逐中而难以自拔。
实行“绿色评价”,就是强调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比如,不仅要考量学业水平,还要考量身心健康、道德水平,更要考量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学习压力指数,睡眠时间以及师生关系,等等。简言之,新的评价体系,就是从关注分数飞跃到关注人本身。
当然,“绿色评价”还要同现行的人才选拔体系相结合,让“绿色”不仅成为评价学生和学校的重要指标,也成为未来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减负过程中的“绿色”无缝对接。最终,“西西弗斯巨石”才能抵达山顶。 (来源:《人民日报》 赵婀娜/文)
突击离婚择校是负面的家庭教育
据媒体报道,4月18日是南京市小升初跨区借读生回原籍登记的第一天,在不允许跨区择公办校的严规下,名校云集的鼓楼区,报名的人特别多。记者发现,有些孩子根本不符合户口、实际居住地及房产证三个条件,但不少家长拿出了近期才办的离婚证,有的还是登记前一天才离的婚。他们都是一方放弃婚后房产,带着孩子迁回住在名校学区房的父母家。
为孩子上一所好学校而“突击离婚”,这当然是一种无奈,也是教育的悲哀。但在不少家长看来,这样的无奈操作很值得,因为孩子一旦跨进名校,就等于进入了保险箱,孩子成才似乎指日可待。
而事实上,孩子的成长成功有着复杂的因素,孩子自身的资质、勤奋程度、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等,缺了哪一环都不行。而家长把一切交由名校这个外壳,实际上难逃推卸责任之嫌,这本身就是种教育的无能,传递给孩子的无外乎父母会投机取巧,对孩子可能贻害终生。
从技术层面说,假离婚进名校并不是个简单的活,需要经历层层考验,面对学校校长老师的拷问,家长和孩子需要统一口径,孩子是纯真的,当家长出于利益考虑,事先如此这般用谎言欺骗教导孩子时,又传递了一种怎样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此外,无论是为房子离婚,还是为择校离婚,都存在着一定的婚姻风险,倘若有夫妻一方假戏真做,岂不是轻率地自毁家庭?更为关键的是,这种结局很可能断送孩子一生的幸福。难道和名校未来的高分相比,孩子的切身的幸福不是更加重要?
现今教育与我们的生活一样,充斥着焦虑的情绪,很多教育工作者都非常推崇一篇小文章,名字叫《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家长又何必逼着孩子、逼着自己一路狂奔?不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在直面现实中健康成长。
(来源:《金陵晚报》 陈艳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