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波
干旱是导致玉米产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最近几年干旱在我县时有发生,对我县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我县、乡科技人员及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下,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克服重重困难,使得我县的粮食损失在灾情之年降到最低。笔者作为基层一名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对本乡镇实地跟踪走访调查,秋季经农业站对全乡15个村、60户农户的60块地块进行实地田间调查及测产,在大灾之年涌现出许多高产类型,为我乡农业生产抗灾、保丰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下面分析、总结大灾之年本乡的农业生产,为指导今后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 不利条件
1.气候条件不利
2013年我乡7、8、9月份的总降水量为25.7 mm,比历年的357 mm减少了331.3 mm,减少了92.8%,尤其是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抽雄期和灌浆期遭到了严重干旱,连续两个多月的无雨,使农作物的雌穗分化发育受阻。抽雄期干旱,影响到玉米授粉,玉米秃尖增长、秋掉、植株早衰、百粒重降低,减产严重,甚至有的地块绝收。
2. 部分地块密度过大
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耐密型玉米品种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但田间密度过大,耗水量增多,对土壤水分要求也愈高,势必加重了旱情,降低了品种抗旱性。如本乡北老豪村五社王丰,种植品种为郑单958,其公顷种植密度为7.1万株,2013年秋季田间表现为穗小、秃尖长,经田间实测其公顷产量为7136 kg,比相邻合理密植公顷保苗6.0万株的地块减17.6%。苗圃村吴丰和种植的郑单958,其公顷保苗7.17万株,秋季田间地块减产5274 kg,比公顷保苗5.92万株的后加把村二社段贵东家地减产50%。
3.施肥不合理
近些年,由于化肥的大量普及和施用,使得广大农民不重视农家肥施用,施用量少或不施。在化肥施用上,不能按照测土配方施肥。从调查的农户看,有70%农户施底肥,不施用口肥,尤其是用一次性垄面追肥或使用高碳做底肥的,由于种肥隔离不好,造成烧种、烧苗。追肥方法上有60%的农户采用垄面撒、大犁盖,造成氮素的大量损失。
4.病虫害发生较重
由于连年耕种,加之冬季气候变得偏暖,使得一些害虫病菌能够安全越冬,得以大量滋生和残留,使得如旋心虫、玉米螟、蚜虫等虫害在部分地块发生较重,造成减产;个别地块由于玉米种衣剂选用不当,造成黑穗病发生较重。
二、 有利条件
1. 选用优良品种
想要高产,品种的选择非常重要,高产品种如先玉335、先玉508、良玉99等品种在近几年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米质好、产量高,在对这60户的调查中,种植先玉335、先玉508、良玉99等品种的农户,比种植其他品种的农户增产10%~20%。
2. 采用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北老豪村的村民多数采用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宽窄行种植,起到了抗旱增产增收的作用,加之其它的栽培技术到位,在2013年的特殊气候条件下获得了大丰收,为我乡农民的科学种田树立了榜样。
三、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实现节本增效
本乡霍家村的很多村民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化验结果,在生产中施用禾冠复合肥(28-18-11)750 kg,配施口肥二胺100 kg,一改往年施用禾冠复合肥1000 kg不施口肥的做法,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在2013年大旱之年,水浇两遍,经农业专家秋季测产,获得公顷产量为12 416 kg,实现了大灾之年不减产,真正实现了节本、增收、增效。
四、 尽一切可能开发旱田水浇农业
由于我县以雨养农业为主,分析我乡2013年部分高产农户,他们之所以获得高产,关键因素是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除其他栽培措施到位外,做到了适时进行2~3次的水浇,采用沟灌、小白龙浇灌、喷灌等灌溉方法,满足了作物对于水分的需要,在大旱之年获得了高产。
分析我乡的农业生产,无论是大灾之年,还是风调雨顺之年,有的农户增产,有的农户减产,非常值得我们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深思。我们农业科技人员在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同时,应该加大对于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养,将常规技术与新技术一起抓,以点带面开展工作,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头作用,做到良种配良法,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
通过走访调查和2013年的生产实际,使我感觉到,应该加大对农民进行科学种田的培训和宣传,增强其科学种田的意识,杜绝过去那种靠天吃饭的意识。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这样才会在今后的生产中获得大丰收、创造更大的价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