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第一次听到王玉文的名字,同时听说的是“他是一个拍东北大工业的摄影家”。
王玉文是第六、第七届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摄影师,在这些头衔之外,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大东北曾是我国工业基地,这30年来,从气贯长虹到转型势微,他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主题,为什么能一拍几十年?他的“工业主题”作品里那么自然地展现着人,是如何做到的?他牵头成立了近年来少有成立的“国字头”的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他在想些什么?
带着这些好奇与疑问,在王玉文去参加“2014年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赛”前夕,我们采访了这位在东北阜新矿区长大,对东北大工业关注了大半生的摄影家。
《金融博览》:东北大工业这个题材您拍了几十年,现在还在拍吗?
王玉文:我一直在拍,最近还在拍。
东北大工业曾对我国国民经济振兴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共和国的脊梁。我在东北阜新矿区长大,我和那里的矿区、矿区里的人是融在一起的,我对他们有感情,他们也熟悉我,我下去采访、拍摄,他们都是“老王、老王”地喊我。
工业题材没有风光题材那么秀美,但有它的独特性,它更钢性,似乎更淡漠,拍它们要守得住寂寞,要更深入地去挖掘所拍题材背后的东西,带着情感去拍。我下去采访,会带上几盒烟,和他们边抽边聊,生产情况、生活苦乐,什么都聊。我熟悉他们,也尊重他们,能聊到一块去,他们也愿意和我说。
我和他们交朋友,交心,所以我的照片和这些拍摄对象间没有距离,不是凌驾于他们之上的拍摄。我的照片有看头,经读是因为它不是纯形式,里面有我对这些工人的情感,里面是真实和真实带来的生动。照片不能只剩下技巧。
《金融博览》:我在许多介绍您的地方都会看到一张照片,在一间看起来挺简陋的房子里,有一位戴着帽子的工人,面前放着几个饭盒,这张照片是您个人非常喜欢吗?
王玉文:那是在本钢,钢还没出炉,一个浑身脏兮兮的工人在尝他的午餐,酸菜炖粉条。
《金融博览》:热在炉子上的午餐?
王玉文:那不是炉子,那是一块烧红了,还没有冷却的铁块,他们把自己的午餐放在那上面热着,一个工人趁着钢没出炉的时候进来尝了一口,要等那炉钢出炉了他们才能真正进屋吃饭。
这些工人总是让我特别感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兴衰很多人大概都清楚,上世纪80年代,数百万产业工人和家庭都经历了转型的阵痛。工作了几十年的工厂倒闭,面临下岗,他们把一生中最好的年龄献给了东北大工业,人到中年却不得不重新去寻找生存之路,这中间也有我的亲人。
他们在过去为国家作了那么多的贡献,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始终乐观,而历经阵痛之后,他们也没有更多的抱怨,默默地接受下痛苦,自谋出路,有的就是卖菜,有的去新工厂,他们不该被忘记,要有人为他们留下影像。
《金融博览》:现在的东北工业和过去比起来拍摄中有什么差别?
王玉文:这二十来年,过去高污染、低效能的老工业形式在逐渐消亡,它们被淘汰了,一批批地被拆掉,同时一批批的新工厂建立起来,工厂不再满是煤灰、钢屑,现在新厂区像花园一样。现在的工人是90后、80后、70后,这代工人有文化,最低也是技校工人,拍他们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生龙活虎,他们代表着希望,不能完全用老方法去拍。我也一直在琢磨,怎么去呈现这年青一代的状态、他们对工厂的情感,我也还在探索。
《金融博览》:曾有人评价您“霸气和惆怅与东北大工业的命运很吻合”,怎么理解这个评价呢?
王玉文:(笑了笑),东北工业的阵痛,给很多人带来惆怅,我也有这个惆怅。
有人说我包容、平和,做事就要做到极致,这里有一种气魄。我只是觉得做就要做得好一点,定了目标就要义无反顾地完成。协会的工作也好、个人创作也好,我想做些探索,不要那么平庸。去年主办中国工业摄影大展,有十几个国家的摄影家来,当时受题材、经费等因素限制,很难推进,但最后还是干成了;今年6月,中国工业摄影协会成立,这之前一年多时间,我和方方面面的人去谈,据说“国字头”的一级协会已经很久没有获批了,这需要经过民政部和国务院的同意。
《金融博览》:人说功夫在诗外,对摄影者来说,这“诗外”的功夫怎么做?
王玉文:一张照片就能看到这个摄影者的修养,提高摄影水平也要在“诗外”做功夫。摄影这个艺术门类比较独特,造型能力的形成要靠积累,要懂些音乐、绘画、文学,要多读书。比如音乐,它讲节奏,摄影也讲节奏,影像变换起伏的节奏,音乐上的素养也会体现在片子上。各方面的修养提升上来,创作才能有深度与高度。选题的把握与呈现体现的是思想修养。
《金融博览》:您对现在的摄影者有什么建议?
王玉文:摄影后期制作中的二次创作非常重要,甚至占到成功因素的一半以上。有一些片子很可惜,它们的色彩、影调、画面构成不能承载创作者主观上想表达的东西,表达不完整、不丰富,这里面反映的也是学习不够、交流不够、升华不够。
《金融博览》:金融摄影起步较晚,坦诚讲,现在金融人还没有完全找到一种能很好表现金融题材的摄影方式,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王玉文:我结合我自己的感受讲一条。这些年,我就是拍我身边的内容,我很少去外地拍摄,我没去过西藏。摄影人应该拍好自己的生活半径,拍好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儿,这些东西是自己最熟悉、最有感情的,是最有权力与义务去呈现的,也是最有可能拍好的。长城脚下有个人,就是拍长城,近几年多次获奖,他离长城近啊,比如拍雪景,别人要赶着去,他天天在,随时可以拍。
这个道理放在金融摄影,我想还是金融人来拍金融,拍自己身边的工作生活,因为最了解,知道哪里重要,哪里不重要,把感情放进去,然后用摄影的语言、按摄影的规律来讲就好。 □
艺术简历
王玉文,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六、七届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摄影师。1986年 摄影作品《矿工》获辽宁省政府文艺创作奖,并入选日本举办的第四十六届国际影展。1987年 摄影作品获美国波特兰市长奖。1991年 随中国摄影家代表团访问芬兰。同时,在芬兰第二大城市坦贝雷举办《王玉文、李瑞雨摄影作品展》。1993年 在日本扎幌举办《王玉文摄影作品展》。2000年 摄影作品《冬天的河》发表于《中国摄影》杂志,并入编1957~2000年《中国摄影》精选作品集。2006年 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王玉文摄影作品集《影像背后》。2006年 举办王玉文工业摄影展览及创作研讨会。中摄协顾问吕厚民、中摄协主席邵华、中摄协副主席朱宪民、中摄协副秘书长谢海龙、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郭兴文出席并讲话。2006年 摄影作品集《影像背后》获2006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凤凰卫视杯”中国摄影家优秀画册奖。2006年 荣获首届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艺术节优秀策展人奖。2007年 30幅反映东北老工业的摄影作品在上海国际影展展出。2008年 系列作品《东北老工业记忆》入选新华社策展的中国十位摄影家作品联展《观看中国》,在日本展出。2011年 中央电视台《见证 亲历》栏目制作系列专题《为中国肖像二》之《工业摄影家王玉文》,在中央电视台记录九频道及数字频道播出。2011年 朱宪民、王玉文摄影作品联展《工人 农民》在云南、广东展出。2011年 在新华社举办王玉文、朱宪民《工人 农民》典藏展。2011年 王玉文摄影工业作品展《时代印记》在辽宁美术馆展出。2011年 获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组委会颁予的中国摄影杰出成就奖。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第九届、第十届作品组评委。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第二十二届、第二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第一届、第二届中国摄影大师资格评委会委员。2012年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辽宁省文联举办《时代印记》王玉文工业摄影作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