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畅21岁的阿曼开着救护车熟练地穿行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满目疮痍的街区,他的目标是3公里外一名腿部中枪的小女孩。作为索马里红新月会志愿者,阿曼每天的任务是开着一辆没有防护装置的救护车,在2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展开医疗救护。这次的3公里阿曼没能顺利通过,他被持枪者袭击了。这部讲述索马里医疗救护困境的短片,在21日北京国际饭店举行的“战地救护面临危险”研讨会上播放后,现场一阵静默。研讨会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年度项目,旨在探讨如何能让手无寸铁的医护人员在战场安全通行。“从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保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近中东地区行动部负责人罗伯特·马尔蒂尼接受《环球时报》独家专访时表示,医护人员在战场上的每一次行动都有赖于事前沟通,“要和该国政府保持良好关系,也要尽力和每个反对派组织打上交道,绝不能硬闯”。有一次为接触盘踞叙利亚北部阿勒颇的一个武装派别,国际红会和当地救援组织先了解到该派别控制着城郊一家医院,又听说医院缺医少药,急需补给。“我们想从塔尔图斯运送一批药品和设备过去,行动之前,首先要协调沿途控制方让我们通过,还要确认叙利亚政府可以接受这次行动。”每一次行动前和十几二十个武装组织交涉是常事,过程短则一天,长则数月。这种交涉有赖于当地人穿针引线,也有赖于国际代表当面的说服能力,有时是公开谈判,有时是极隐秘的地下接触。马尔蒂尼说,安全保证大概有70%至80%,“地面负责人可以凭经验定夺是否行动”。一次成功交涉并不代表永久安全,“叙利亚的武装派别在过去三年半不断分化、解体又重建,战线每天都在变化,目前我们的行动尚不能覆盖全国”。叙利亚本国救援人员塔曼·穆赫莱兹已经总结出一套战场通行经验。“遇到武装关卡,一律停车,不要闯关,配合对方询问,但不要单独到一边或角落谈话;途中遇袭,迅速从子弹过来的相反方向撤出,以车体为掩护;救护车一律不携带武器,不搭载任何武装人员,即使在战区也不能搭乘非伤员。” 穆赫莱兹展示了过去牺牲的救援人员照片,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很少穿戴头盔和面具等防护装备。“救护车严禁武装护卫,你必须以全部姿态证明你展开的是人道主义救援,一次擦边,就可能再无信誉。”没有防护装备,是因为“情况总是很紧急,穿戴行动不便,而且戴着面具伤者会害怕你”。 在伊拉克,国际红会派驻机构和当地救援组织已和“伊斯兰国”(IS)展开接触。马尔蒂尼称,医护小组目前有能力在部分IS及其从属组织控制的区域活动,曾向法鲁贾医院运送药品和医疗设备,“但这不代表下次还能进去,初步接触阶段,需要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