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倩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高职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能够丰富企业实践工作经验,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同时,到企业锻炼的教师可以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收集大量信息。把握最前沿的行业热点,掌握行业最新职业标准和行业人才需求情况、提升行业工作技能,增强双师素质。这些信息对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毋庸置疑,高职教师企业顶岗锻炼是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教师下企业锻炼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教师下企业锻炼。一是政策导向。成立专门的下企业锻炼的考核和实施小组,督促和要求各专业每年选派一定数量专业教师以不同的模式到企业锻炼,而且通过文件形式制定措施和考核制度。如教师企业顶岗锻炼申报工作流程、企业锻炼工作量计算标准、下企业锻炼与职称评定和评优的关系等;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校企合作力度,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选择相关企业合作;三是明确了下企业锻炼教师考核制度。通过调研,对企业顶岗锻炼教师的考核重在工作总结,缺乏过程性监控和考核。
分析高职教师企业顶岗锻炼现状,可以发现,对企业顶岗锻炼教师的管理重视形式,比如申报流程、工作量核算标准等,轻视过程管理。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工作总结,没有相关的过程管理制度,导致管理松散。主要表现如下:
教师企业顶岗锻炼地点相对分散,导致学校监管难以到位。我校下企业锻炼教师主要分布在珠海、佛山、深圳、中山、广州等不同城市不同类型企业锻炼,限于人力和物力,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只能是企业顶岗锻炼工作总结,不可能长期与企业锻炼老师进行沟通,也无从实现对老师的过程管理和监控。同时,由于缺乏配套的过程管理部门、管理制度和措施,校方没有主动了解教师在企业的工作情况,教师也没有特意汇报企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教师下企业时间较短、部分教师与企业管理者彼此熟悉、甚至教师与企业管理者本就是亲属关系等原因,企业管理者往往以朋友或者客人的姿态对老师,对教师工作任务的分配和管理也较为松散。从考勤看,教师来与不来,是否参与具体工作,企业并不介意。从工作任务分配看,企业没有明确教师的工作任务,一般都是哪里需要帮助就安排在哪里,导致很难对教师进行管理。鉴于企业商业秘密,教师接触不到核心工作岗位,挂职岗位与实践工作计划不符。从企业培养看,教师在企业顶岗锻炼时间短,又不是企业员工,不能为企业创造持久经济效益。企业从教师方得不到任何帮助,对教师的培养也就缺乏热情。
在工作安排上,很多企业都是安排有名无实或有职无岗甚至与教师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教师心理落差大,工作积极性受挫。另外,因是企业编外员工,不能参与企业重要工作,教师找不到归属感。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给定的岗位与教师需要提高的工作技能不匹配,教师工作热情降低。综合各方面因素,导致教师自我约束能力降低,随便应付企业顶岗锻炼工作。
构建企业顶岗锻炼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层次,有学校层面的,有二级学院(系)层面的。二级学院(系)是办学的最基层单位,直接面对教师,其对顶岗锻炼质量的监控作用最直接、效果最明显。本文重点探讨如何构建二级学院(系)顶岗锻炼质量监控体系。
要从总体上提升教师企业顶岗锻炼的效果,必须加强顶岗锻炼的过程管理。企业顶岗锻炼全过程可以分为企业顶岗筹备阶段、企业顶岗锻炼实施与企业顶岗锻炼总结三个阶段。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顶岗锻炼质量,就要对这三个阶段细化管理并严格把关,实现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过程管理。根据以上分析,确定企业顶岗锻炼质量监控体系,如图1所示。
顶岗锻炼任务以及锻炼标准是质量保障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合理的标准体系构建,在企业锻炼中,教师缺乏引导和有效约束,企业锻炼完毕,学校没有办法对老师进行综合性评价,企业锻炼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因此,制定顶岗锻炼教师的锻炼任务、锻炼标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并配合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对保障顶岗锻炼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要在深入调查基础上,针对各专业的工作特点、行业特点以及顶岗锻炼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构建符合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目标的顶岗锻炼标准。
在标准制定后,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操作性强的顶岗锻炼考核评价指标,促进学校与企业共同重视教师的顶岗锻炼,引导教师按照评价指标做好顶岗锻炼工作,从而从整体上提升顶岗锻炼的质量。考核评价指标应该涉及到企业顶岗锻炼的全过程。包括岗位契合度(顶岗锻炼岗位与所教课程的对口度)、企业工作技能、后期科研成果、后期教学成果、总结报告等。
在实施阶段,监控的重点内容是顶岗锻炼期间是否依据锻炼标准实施工作计划、企业分配教师工作任务与教师所教授课程匹配度、教师完成任务的情况、企业对教师指导情况、教师科研以及备课储备准备情况等。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后,如何对企业顶岗锻炼质量进行现场监控,是各高职院校教师企业锻炼管理中的一个难点。传统的监控办法是通过走访实习企业、电话咨询、QQ联系等方式完成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工作,这种方式不能有效地实现学校、所锻炼的企业和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对庞大的原始数据也难以及时处理及反馈,无法从总体上保证企业锻炼质量。因此,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企业锻炼管理平台,实现对企业锻炼教师的全过程管理。顶岗锻炼管理平台作为数字化校园系统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传统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习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总结阶段的质量监控包括现时监控和后期拓展监控。现时监控由校企双方完成,包括企业对教师工作技能的总体评价、教师向学校提交的顶岗锻炼日志、锻炼总结等材料。拓展监控包括教师在企业锻炼期间及锻炼前后相关科研水平的提升、锻炼后教学水平的提高等。
[1]郭元.由高职教师奔赴企业挂职锻炼引发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23):17-18.
[2]程联社,王燕.关于提高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效果的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69-71.
[3]方亦飞.“双师素质”背景下高职教师下企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40-141,155.
[4]龚江南.高职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2,(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