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迫在眉睫

2014-10-23 17:48田亚鹏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建议高校

田亚鹏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大学生违法犯罪已经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近些年,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违法犯罪人员占高校总人数的1.26%,比例有所上升,而且犯罪类型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工作刻不容缓,笔者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建议

一、引发大学生犯罪率逐年上升的原因

1.从大学生自身特点来看。大学生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期,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加上大学生人生体验浅,而社会又极其复杂,如果引导、教育及时得当将促进他们心理成熟;如果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引导,他们一旦受外界不良观念的影响和某些不良刺激容易冲动、失控、行为越轨,必然使脆弱的心理受到扭曲甚至诱发犯罪。其病态心理表现为:不顾家庭本人的经济条件,高消费,心理空虚,无度攀比,损人利己,满足自我,追求虚荣,铤而走险,自我定位不准,挫折承受力较差,心理预期过高,严重脱离实际,就业相对困难,行为消极颓废,心理迷乱,情绪躁动,一旦遇到较大的压力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2.从社会大环境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价值观念都发现了重大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必然会受到冲击,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的复杂化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复杂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生的犯罪率逐年上升有一定的必然性。

3.从家庭教育角度来看。主要因为父母溺爱、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缺乏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沟通。一方面劣等的家庭教育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养成了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不良习惯。因此,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另一方面,由于父母自身文化素质低、非交流的内向性格或者繁忙的工作压力等原因,加之父母往往只重视子女智力教育,忽略了健康人格的培养,很少与自己的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有些大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更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容易误入歧途。

4.从家庭经济条件来看。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层次和经济背景不同经济条件、学习生活状况反差较大。一些条件较差的学生因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异,不能抵御物质的诱惑,不能调整自己的心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物质欲望走上歧途。少数贫困学生犯罪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是歧视和嘲笑他们“寒酸”,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加重了他们本身或多或少具备的自卑、自暴、自弃和妄自菲薄的心理。加之他们性格内向,缺乏交流,难以找到倾诉对象,压抑情绪得不到释放,轻者产生消极、厌世情绪,重者敌视他人和社会,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5.从学校教育来看。高中阶段,偏重于知识的传播忽视学生德育培养,把精力集中在高考复习,家长更是推波助澜,从精神到物质予以激励。加之许多独生子女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形成自矜、自骄、自负的心理。从小缺乏一定的社会协调性,造成人格缺陷,甚至出现浮躁、越轨、暴力等心理膨胀。到了大学,一些高校只重视结构调整和布局。在教育观念上,只重视专业课和外语,而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比较忽视。同时,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对法学专业以外的学生来说,法制教育的内容基本上是空白。实践中不断发生在各类大学生身上的“法盲现象”,频频向我们揭示:高校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守法。

内蒙古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两名在校大学生因为经济拮据,便连续制造了两起血案,分别造成受害人一死一伤。当问及犯罪嫌疑人作案动机时,其中的一个犯罪嫌疑人张某某坦言:“实施抢劫就是想减轻家里的负担。”一个轻描淡写的理由,就成为一个鲜活生命丧失的理由。

备受媒体关注的马加爵杀人案、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北京某高校学生马忠义携带仿真枪绑架案以及许多大学生因难以承受失恋而导致的犯罪等等,都成为大学生法制意识淡漠造成血案的典型案例。

在高校校园内,抄袭毕业论文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很少有人知道此举“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属于违法行为。”

在大学生求职的历程中,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供需合同后,又私自毁约或者违约的现象屡见不鲜。

此外,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薄弱,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这使得许多大学生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从而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二、加强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迫在眉睫

(一)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减少大学生违法行为,维护校园、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需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高校将一个无知‘犯罪的人送到社会,就是给社会增加一个危险分子。”

有人认为,大学生是从众多中学生中严格筛选出来的,文化基础好,素质高,自然地,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也很高,已能适应依法治国的要求,不需要再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了,这种思想认识是错误的。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希望所在。必须加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使大学生在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懂得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切实履行公民义务,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

(二)加强法制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前几年,犯罪大学生多出自民办大专院校,而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多。据上海一项关于“校园犯罪”的调查,在犯罪的51名大学生中有16人来自重点院校,占了总数的31%.在大学生犯罪中,其中不乏博士生和硕士生。这些重点院校的大学生频频犯法说明我们不能只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迫在眉睫了。

(三) 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任务

大学生毕业后是要踏上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法制意识强的毕业生能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法制意识差的毕业生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违法违纪,甚至走上违法的道路,造成终身的遗憾。

三、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目前高校已经把法律基础课列入教学计划,但是对该门课程的投入却非常少。法制教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还不够重视,只是将其作为一门普通的课程来对待,而没有将其看做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与修养的重要举措。

(二)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非政法院校的法律课师资是由社科部、学工处、德育处、团委或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担任。他们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法律课程不重视就不难理解了。

(三)法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单一

法制教育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教育。目前,在高校法制教育中,偏重于法律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未能给学生提供参加有关社会实践的机会。缺少有针对性的以案说法的内容。

(四)法制教学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各高校评价法制教育效果好坏的唯一办法是阅卷考试,学生追求的仅仅是该课程的分数,并未真正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解决高校法制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

1.构建并完善合理的法制教育体系

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和一个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在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上要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具体化、制度化,改变陈旧的、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构建并完善合理的法制教育体系。

2.制定并完善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

高校要根据各项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根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制定并完善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寓法制教育于课堂教学和各项活动中,使法制教育从单线型转变为网络型,构建课堂内外、校园内外一体化的法制教育网络,巩固法制教育效果。另一方面,紧抓前馈环节,多方面多渠道地灌输法律意识、渗透法制教育、培养法律素质。

(二)高校要在法制教育中,改进方法,积极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形成合力

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标准要求,抓住大学生心理特征,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渠道,发挥各有关课程在法制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受法制的熏陶加大普法的力度和广度,提高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

2.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校园文化这块主阵地开展一系列文明、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组织学生举行模拟法庭、参观监狱;开展社会调查、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征文;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开展法律知识及咨询活动、开办相关网站;与校广播站联合开办法律专题栏目、在校电视台播放大学生德育教育节目、参加校内治安联防等活动。

3.用先进事例引导学生

高校法制教育应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反面教育为辅的原则,以社会主义的新风尚去教育和熏陶学生、用遵纪守法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影响和感化学生,努力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重视教学实践环节

高校应积极与地方司法部门联系,开辟并充分利用法制教育的“第二课堂”,让大学生多参与一些生动活泼、主题鲜明、形象直观的司法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请法官、检察官、律师和立法工作者来高等院校开设法制讲座、剖析典型案例等,利用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对大学生进行生动的、直观的法制教育,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守法的自我修养,积极参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民主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实践。

5.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巩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现在,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和思想伦理观念急剧变化。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高校要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其消除不良的心理状况,最大程度上预防和避免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违法行为,从而巩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三)高校要加大力度依法治校,综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1.实行依法治校。高校应加强校风建设,形成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学校在制定一些重大决策、修改和完善的一些规章制度时,都要善于利用和遵循有关法律法规,使各项政策和管理制度更加合理合法,并且在实施中要坚持严格要求,坚持维护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树立起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从而对广大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示范、教化、熏陶的作用。

2.各高校及各单位、各部门要与地方各级政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净化校内和校园周边的环境,坚决取缔校内及校园周边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场所。通过切实有效的整顿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保证良好的校园秩序,从而对高校法制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育人的目标上,家庭和社会要同学校形成一致性,共同创造育人的大环境。高校法制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进行法制教育已显得势单力薄,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同心协力。在三方的合力下,构筑起一个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崔长珍.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3)

[2]易月红.认真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J].中国司法,2006(5)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建议高校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