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裕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科
关于一节好的历史课的讨论如果是在历史教学行内研讨,大家可以提出若干很专业化的衡量标准和条件,前不久,笔者应邀参加由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组织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中)优质课大赛与研讨活动,听到一位非历史专业的学者对本次竞赛的同课异构单元历史课堂教学的总结点评,其中有一句话引起了笔者共鸣:好的历史课一定要有足够的“历史味儿”。联系这次历史课堂研讨活动的课例,与会历史教学同行深感这个点评看似直白平常,也没有多少深奥的理论,但却一语中的,耐人回味。
怎样理解这里的“历史味儿”?笔者的解读是,一节好的历史课,设计思路尽可以独具匠心、教学目标尽可以丰满深刻、教学内容尽可以大胆整合、教学模式尽可以鲜活开放,教学媒体手段尽可以丰富多彩……但无论如何巧妙构思、怎样整合设计,都应以不破坏甚或凸显历史和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基本属性为前提,诸如历史的时序性、线索性、具体性、阶段性、联系性、综合性、故事性,等等。其中,就初学历史的初中学生而言,时序性(含空间)和线索性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因为历史进程的展现是以时间为坐标的,历史的发展、变化、延续等状况均可从时间上体现出来,历史认识也是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因而历史知识的学习一定以时间顺序为基础,“脱离特定时间,就难以理解任何历史现象”。①这些应是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中绝对不能忽视的基点,唯有围绕这些基点来设计和施教的课堂,才可谓靠谱的“历史课”;唯有这样的课堂,方可使即便不大懂历史的人,也能被历史课堂所吸引、所打动,不经意间品味到足足的“历史味儿”。
新世纪课程改革以来,在新研制的历史课程标准中,继承并发展了有关加强历史学科基本特征教学的思想理念,2011年修订版初中历史课标分别在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历史教育须遵循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更为鲜明地阐述了以时序性、系统性、联系性为基础的历史基本特征,以使初学历史的初中学生,初步获得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②
诚然,新课程改革倡导了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理念本身是积极的、先进的,值得我们结合学科教学实际逐步实践、贯彻。但不论贯彻实践什么理念,不论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还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抑或是教学内容的设计、整合等等,均须以保证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为前提。若失去历史学科的特色,失去历史课堂的“味道”,也就失去了历史教育教学的基本意义。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师须时刻关注学科自身的基本属性和特征,紧紧扣住这个属性和特征来考量和设计教学,从历史的视角去审视历史、思考历史,在此前提之下,再根据实际与可能适当考虑与其他因素的综合、整合。
本次活动中三位教师围绕着《交通工具面面观》进行了同课异构,基于多种原因,在把握与彰显历史学科特点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设计1的基本思路是好的,分别从交通工具发展历程、发展原因、意义影响几个方面,以问题情境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材料情境内容也很丰富。但在本应重点铺陈的“发展历程”的设计上太过简单,课堂上仅通过几幅交通工具的图片,进行了简单的浏览式解读,缺少相应的历史材料,尤其看不出历史的时空的“发展线索”,因而无法落实交通工具演进、发展历程(时代、时间、地域、环境等)的教学任务,学生也无法形成明确、清晰、具体的关于交通工具发展的历史表象和概念;本课教学的另一重点之一——“意义影响”,也没能按照历史事物的逻辑设计——即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交通工具,分别带来哪些不同的历史影响。由于对交通工具发展的时序性、阶段性、联系性的表现揭示不足,因而,尽管整堂课问题情境设计不少,材料运用也较丰富,也注意了历史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联系,注重学生主体学习过程的设计,但最终给听课人的总体感觉还是欠了“一口气儿”——即缺少了一点儿“历史味儿”。
设计2的突出特点是紧密联系授课教师所在地——海南,课题表达为《交通工具的变迁与海南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入乡土历史材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教育,是很有意义的,这既是历史教育的传统做法,也是新课程强调的一个理念和要求。但笔者认为,处理这样的课题,须牢牢把握课程目标的内涵与要求,处理好课程本身内容与地方史、地方材料的关系,其基本原则是要以更好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更好地落实课程规定的教育目标为前提。然而,本课设计恰恰在这里出现一些问题:在整合海南地方史讲述交通工具演变历史的意图下,既想突出海南地方材料,又要考虑交通工具发展历史本身的内容;既要从史实中分析出人类交通工具发展的整体影响,又想从海南地方材料中挖掘出某些特殊认识,而又缺少一个符合本课教学目标要求、体现学科特点、统一系统的整合思路,从而导致教学设计和教学首鼠两端,既破坏了交通工具发展演变的时序性、联系性、整体性,也没能贴切地彰显海南地方历史的特殊教育意义。
设计3之所以被行外学者认定为富于“历史味儿”,源自多方面因素,包括执教教师富于“历史味儿”的生动语言,朴实、自然、本真的教态,巧妙的内容呈现方式和师生间生动的互动方式,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等。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在于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了历史学科基本特点。
第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正确,教学思路与定位准确。交通工具的发展见证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发展,同时交通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教师确定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探究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以及交通工具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积极和负面影响”;“教学重点是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发展及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学难点是交通工具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对这个课题内容的理解以及中心教学内容、重难点的理解与把握比较准确,教学形式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运用、师生互动的设计,特别是教学内容的整合,地方史内容的嵌入等,都紧紧围绕对本课内容的这个理解与把握。这也成为本课设计与教学凸显历史学科特点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