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贺+段江玲+孟威
摘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此类城市发展长期研究、探索的课题。克拉玛依市作为典型的石油城市,依据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将生态城市建设作为本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配合、社会参与”的建设之路,已初见成效并具推广意义。
关键词:生态城市;克拉玛依市;资源型城市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诸多资源型城市都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并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克拉玛依市依托打造“世界石油城”的战略目标,将生态城市建设作为本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生态城市:克拉玛依转型压力下的选择
克拉玛依是一座因油而生的年轻城市,在近六十年的发展中,该市由矿区逐渐发展为一个功能性齐全的现代化城市。其中,石油开采一直是其主导产业,为该市的发展乃至全国能源的供应起到突出贡献。但克拉玛依又是一座对石油开采依赖性特别高的城市,具备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典型特点。根据《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划分标准,我国资源型城市可分为四类:成长型城市、成熟型城市、衰退型城市和再生型城市,克拉玛依市属于成熟型城市。相关研究证实,资源型城市的成长呈现倒“U”形式的发展趋势,即成长型城市和再生型城市有着较大发展潜力,成熟型城市与衰退型城市则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1]而且,富裕的自然资源会导致制度创新动力不足。[2]所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是“产业递进缓慢、产业结构单一”[3],这在克拉玛依体现的也较为明显。
克拉玛依在可持续发展的定位上,立足本地实际,提出了打造“世界石油城”的宏伟目标,建设油气生产、炼油化工、技术服务、机械制造、石油储备、工程教育六大石油石化基地,发展金融产业、信息产业、旅游产业等三大产业。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克拉玛依市需要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其中,人才是关键。影响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虽然是多样的,但是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特别是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在此发展理念支撑下,建设生态城市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走向生态文明的现代城市
(一)克拉玛依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做法
围绕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这一城市转型发展的目标,克拉玛依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响应、社会参与”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
1.政府主导
政府在克拉玛依市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将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市“十二五”规划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克拉玛依市政府的基本做法主要有:一是任务分解、落实责任,2010年初,市长与市属4个区及市政府各相关部门签订2010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4];二是加强环境监管力度,监管范围涉及到饮用水安全、餐饮卫生、噪音、污染防治、危险废物等;三是加大财政资金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减排资金9.79亿元 [4]223;四是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传统和新型媒体积极开展环境保护传宣教育活动。
2.完善激励机制,吸引企业配合
资源型城市建设生态城市,企业是重要建设者,但现实在却存在着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企业参与,而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的现状。对此,克拉玛依市创新了一条吸纳企业配合的途径——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一通过吸纳企业负责人参与政府召开的环境保护会议塑造他们的环保意识,2010年3月2日[4]223、2011年2月27日[5]、2012年3月7日[6]253三年召开的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均有企业相关人员参会并基本实现常态化;二是根据实际对企业的环保工作进行奖惩,一方面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进行惩罚,2012年全年处理环境违法案件91起[6]254,另一方面,善用荣誉称号授予方式,吸引企业参与生态城市建设,2012年授予4家企业为主要污染物减排先进企业称号 [6]253;三是对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如2012年“积极帮助7家企业争取到自治区资金310万元,开展新型墙材基金返还工作,给与企业资金支持260多万元”[6]329。
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该市企业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得到提高。油田公司、地方企业基本上都积极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宣传等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来。2011年油田公司治理沙漠面积1800多万平方米,绿化面积960.53公顷[5]292。此外,其他企业也积极参与生态城市的建设,仅2012年,就有42家建筑企业、9家房地产企业和1家民营企业认建绿地12.27公顷,认捐树木2.7万株[6]300。
3.社会参与
生态城市建设离不开公众的参与。由于公众参与往往通过社会组织向政府表达其环境保护诉求,所以,社会组织的参与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克拉玛依市除通各种宣传途径吸引公众参与外,还特别重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在保持‘12369环境保护热线等信访渠道畅通的前提下,2012年克拉玛依市共受理群众举报277起环境投诉案件,案件处理率和答复率均达到100%。[6]254对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进行及时反馈,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参与的效能感高;而效能感高的人一般会积极进行政治参与[7]223。通过上述措施,克拉玛依市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明显提高,效果也较为显著。如在2010年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中,市妇联、各类兴趣协会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活动[4]224;2012年,克拉玛依市“共有6000多人、682个家庭、161家企事业单位及民间组织报名参加春季森林公园义务植树活动”[6]300。
(二)生态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通过观察近三年克拉玛依生态城市建设的效果,可以发现:该市生态城市建设已初见成效。可以从环境治理、城市绿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综合指标中进行对比考察。
在环境治理方面,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克拉玛依市逐渐成为一个环境适宜的城市。空气质量持续保持良好,空气污染指数显示,2010、2011和2012这三年克拉玛依Ⅰ级(优)和级Ⅱ(良)的天数占全年的均达到98%以上。此外,水质保持的也较好,根据2011、2012、2013这三年的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可以发现,三年以来,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音和道路交通干线噪音平均值也均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克拉玛依市生态城市建设初见成效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早在2010年,该市就有绿地面积2222.1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8.8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2.9%[4]312;2011年由新增绿地184.2公顷、苗圃绿地146.3公顷,各项指标在新疆处于领先水平[5]382。绿地面积增加不仅净化了空气,而且还带来了气候的改善。克拉玛依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半荒漠气候,干燥少雨。近年来,该市降水量不断增加,2013年全年降水量首次达到200.3毫米。这与克拉玛依河的建成及城区绿化的不断增加有很大关系。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之后经济发展乏力的问题。就资源型城市而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非主导资源型产业对该市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加大。这种非主导资源型企业多指高新技术产业,它们一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克拉玛依城市发展战略的转移,华为、ZTE中兴等100家互联网企业逐渐落户该市,并带动该市云计算产业园的建立与发展,进而提升了非石油产业对该市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观察该图1②可见,其贡献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此可推导出:克拉玛依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将不断增强。
综合环境质量、城市绿地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可以得出结论:克拉玛依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效果显著。
三、结论与启示
克拉玛依市的转型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生态城市建设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它启示我们: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生态城市建设,意味着城市发展战略的调整。在现代治理体系中,涉及一个地方发展战略调整的宏观性事物,只有政府才能有能力、有资源承担起。而且,克拉玛依生态城市建设的各项举措均体现着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是主导,但还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的作用。在克拉玛依市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企业的配合、社会参与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企业的配合、社会参与是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
吸纳企业、社会参与,政府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企业,政府除了加强监管外,还必须善于利用奖惩,重视企业的贡献等;对于社会公众,政府要尽可能提升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效能感。
注释:
①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克拉玛依市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0、2011、2012这三年的统计公报中工业部分的数据计算所得。
参考文献:
[1]杜勇.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理论月刊,2014,(4).
[2]张天舒.资源禀赋、制度弱化与经济增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6).
[3]丁湘城,张颖.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模式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8,(8).
[4]克拉玛依年鉴2011[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
[5]克拉玛依年鉴2012[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
[6]克拉玛依年鉴2013[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
[7](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M].马殿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杨立民)
课题基金:“全疆党校系统百名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科研项目《克拉玛依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环境治理方面,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克拉玛依市逐渐成为一个环境适宜的城市。空气质量持续保持良好,空气污染指数显示,2010、2011和2012这三年克拉玛依Ⅰ级(优)和级Ⅱ(良)的天数占全年的均达到98%以上。此外,水质保持的也较好,根据2011、2012、2013这三年的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可以发现,三年以来,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音和道路交通干线噪音平均值也均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克拉玛依市生态城市建设初见成效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早在2010年,该市就有绿地面积2222.1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8.8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2.9%[4]312;2011年由新增绿地184.2公顷、苗圃绿地146.3公顷,各项指标在新疆处于领先水平[5]382。绿地面积增加不仅净化了空气,而且还带来了气候的改善。克拉玛依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半荒漠气候,干燥少雨。近年来,该市降水量不断增加,2013年全年降水量首次达到200.3毫米。这与克拉玛依河的建成及城区绿化的不断增加有很大关系。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之后经济发展乏力的问题。就资源型城市而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非主导资源型产业对该市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加大。这种非主导资源型企业多指高新技术产业,它们一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克拉玛依城市发展战略的转移,华为、ZTE中兴等100家互联网企业逐渐落户该市,并带动该市云计算产业园的建立与发展,进而提升了非石油产业对该市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观察该图1②可见,其贡献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此可推导出:克拉玛依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将不断增强。
综合环境质量、城市绿地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可以得出结论:克拉玛依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效果显著。
三、结论与启示
克拉玛依市的转型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生态城市建设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它启示我们: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生态城市建设,意味着城市发展战略的调整。在现代治理体系中,涉及一个地方发展战略调整的宏观性事物,只有政府才能有能力、有资源承担起。而且,克拉玛依生态城市建设的各项举措均体现着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是主导,但还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的作用。在克拉玛依市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企业的配合、社会参与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企业的配合、社会参与是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
吸纳企业、社会参与,政府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企业,政府除了加强监管外,还必须善于利用奖惩,重视企业的贡献等;对于社会公众,政府要尽可能提升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效能感。
注释:
①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克拉玛依市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0、2011、2012这三年的统计公报中工业部分的数据计算所得。
参考文献:
[1]杜勇.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理论月刊,2014,(4).
[2]张天舒.资源禀赋、制度弱化与经济增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6).
[3]丁湘城,张颖.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模式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8,(8).
[4]克拉玛依年鉴2011[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
[5]克拉玛依年鉴2012[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
[6]克拉玛依年鉴2013[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
[7](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M].马殿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杨立民)
课题基金:“全疆党校系统百名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科研项目《克拉玛依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环境治理方面,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克拉玛依市逐渐成为一个环境适宜的城市。空气质量持续保持良好,空气污染指数显示,2010、2011和2012这三年克拉玛依Ⅰ级(优)和级Ⅱ(良)的天数占全年的均达到98%以上。此外,水质保持的也较好,根据2011、2012、2013这三年的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可以发现,三年以来,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音和道路交通干线噪音平均值也均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克拉玛依市生态城市建设初见成效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早在2010年,该市就有绿地面积2222.1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8.8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2.9%[4]312;2011年由新增绿地184.2公顷、苗圃绿地146.3公顷,各项指标在新疆处于领先水平[5]382。绿地面积增加不仅净化了空气,而且还带来了气候的改善。克拉玛依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半荒漠气候,干燥少雨。近年来,该市降水量不断增加,2013年全年降水量首次达到200.3毫米。这与克拉玛依河的建成及城区绿化的不断增加有很大关系。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之后经济发展乏力的问题。就资源型城市而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非主导资源型产业对该市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加大。这种非主导资源型企业多指高新技术产业,它们一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克拉玛依城市发展战略的转移,华为、ZTE中兴等100家互联网企业逐渐落户该市,并带动该市云计算产业园的建立与发展,进而提升了非石油产业对该市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观察该图1②可见,其贡献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此可推导出:克拉玛依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将不断增强。
综合环境质量、城市绿地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可以得出结论:克拉玛依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效果显著。
三、结论与启示
克拉玛依市的转型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生态城市建设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它启示我们: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生态城市建设,意味着城市发展战略的调整。在现代治理体系中,涉及一个地方发展战略调整的宏观性事物,只有政府才能有能力、有资源承担起。而且,克拉玛依生态城市建设的各项举措均体现着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是主导,但还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的作用。在克拉玛依市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企业的配合、社会参与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企业的配合、社会参与是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
吸纳企业、社会参与,政府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企业,政府除了加强监管外,还必须善于利用奖惩,重视企业的贡献等;对于社会公众,政府要尽可能提升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效能感。
注释:
①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克拉玛依市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0、2011、2012这三年的统计公报中工业部分的数据计算所得。
参考文献:
[1]杜勇.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理论月刊,2014,(4).
[2]张天舒.资源禀赋、制度弱化与经济增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6).
[3]丁湘城,张颖.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模式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8,(8).
[4]克拉玛依年鉴2011[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
[5]克拉玛依年鉴2012[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
[6]克拉玛依年鉴2013[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
[7](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M].马殿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杨立民)
课题基金:“全疆党校系统百名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科研项目《克拉玛依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