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伏
[摘 要] 生态文明由“生态”和“文明”组成,是指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体。从“文明”的发展阶段来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后形成的一种高级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新阶段。从“文明”发展的类型来看,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列的文明类型。
生态文明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 森林生态 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9-0134-02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Ecosystem)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 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态建设的首要对象和工作重点。
从区域面积来看,目前全世界约有森林面积40.3亿公顷、草原面积34.8亿公顷、耕地面积15亿公顷、湿地面积12.8亿公顷。
从生态功能来看,森林是“地球之肺”,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具有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杀菌降噪、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物种、休闲游憩、调节身心等多种生态功能,同时是重要的资源和文化宝库,功能的多样性是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相比的。
从生态效益来看,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占地球生物量的99%,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占陆地生物量的90%。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尽管海洋面积全球最大,但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在陆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重点在陆地。陆地中森林面积最大,占陆地面积的32.7%。
二、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文明的渊源
人类离不开森林,是森林孕育了人类,哺育了人类,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是森林生态系统演变的历史,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
1.原始文明。人类始于森林,原始(极其贫乏)的物质文明完全依赖于原始的生态文明,开始了人类文明的原始阶段-原始文明。
人类原始文明于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是人类进化的摇篮。人类的祖先类人猿生活在原始森林里,森林生态系统给类人猿提供了憩息的环境(树木),也提供了最简单的生存保障,食禽兽之肉,采树木之食。由猿脑的逐步进化到简单语音的产生;由四肢行走到直立行走、把猿手解放出来,能够从事最简单的劳动,这一系列有猿专变成人的过程,始终发生在森林生态系统内,从而开始了人类的原始文明。
2.农业文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始于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改变,物质文明的前进开始影响生态文明,开始了人类文明的初级阶段-农业文明。
大约在1万年前,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类的基本需求在逐步提高,为了获取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开始有意识地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开始砍伐树木和开垦种植农作物。有人说,人类文明始于砍伐第一颗树木,我个人认为不无道理。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虽然社会生产力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还较低,人类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有限,人类只要能够获取少量的生活、生产资料,就能过满足自身的生存,尚处于文明程度不发达阶段,才开始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农耕社会对森林生态系统有了一定的改变作用,但是,当时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森林生态系统改变的幅度小且微弱,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平衡尚未完全打破,生态安全是很有保障的,生态文明才处于初级阶段(主动地利用和被动地保护),据统计,在历史初期,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陆地为森林所覆盖,面积达七十六亿公顷。
3.工业文明。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物质文明前进,生态文明倒退,从而开始了人类文明的中级阶段-工业文明(主动地、不加以保护的利用)
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进入了18世纪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迅猛提升,人类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加快了对地球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取得其它产业的资本和原料,实现原始资本结累,其中就重点包括了森林资源。下面用三个资料数据反映十八世纪以来,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影响程度:
3.1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地球上森林面积减少到55亿公顷(1862)。
3.2二十世纪中叶地球上森林面积则进一步减少为38亿公顷(1963),减少17亿公顷。地表上原有森林(76亿公顷)的一半化为乌有,昔日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森林资源,现已感到不足。
3.3 1990年~2000年的十年间,全世界森林面积每年平均减少940万公顷。
尽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工业文明,人类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物质文明建设得到了空前发展,但是,现在地球上森林面积在迅速减小,物种在逐渐消失,森林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的整体功能和作用在随着森林的消失而消失,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在地球上日益猖獗,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影响人类生活环境的灾害得不得有效的控制,人类再次面临着如何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
4.生态文明。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在合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注重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保护与发展工作,从而出现了人类文明的高级阶段-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阶段)
随着世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也在迅速恶化,森林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挑战,面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必须要走“生态文明”的道路,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也是在日益严峻的环境考验面前,开始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2012年,十八大报告再次论述“生态文明”,并独立成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2%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从2002年到2012年的三个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我国对认知保护生态环境的三个过程即“认识”到“确认”再到“实践”,这三个过程,是由量边到质变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论认识,最后发展到理论实践的过程。据统计,这十年间,中国推出了退耕还林、森林保护等一系列政策,全国累计完成造林面积0.5753亿公顷,是历史上造林面积最多的时期,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6.55%增加到20.36%。2013年,全国一类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活立木总蓄积164.3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22亿公顷,蓄积122.96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0.69亿公顷,蓄积24.83亿立方米,成为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位跃居世界第5位和第6位。
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至今,我们发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得与失与人类文明的兴与衰是密不可分的,留给我们的启示很多:
4.1文明离不开森林,人类文明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森林生态系统,需要靠森林生态系统来养育和支撑。世界上没有一种自然资源能够像森林那样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如此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4.2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创造文明,提升文明程度和水平。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古文明能够成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其的兴起与繁荣度与森林繁茂密不可分。中国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其文明发展史从殷商王朝到北宋,经历了3000多年,成为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究其原因,是因为这里土地肥沃、林木茂盛。
4.3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可以使文明倒退。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对文明倒退更具有长期性、广范性和不可逆性,必须高度重视森林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协调。人类的经济活动历来是一柄双刃剑:一面是征服自然,推动经济发展;一面是侵犯大自然,而不断地遭到自然的报复。众所周知,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古文明的衰落无一不与滥伐森林、生态破坏有直接关系。中国的黄河流域,因为数千年的乱砍滥伐、战争的人为因素,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黄河流域已变成了黄土裸露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面积达到33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极其恶劣,母亲河黄河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三、林业在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方面的主体作用
发达的林业、良好的生态,是国家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生态建设主要包括培育森林生态、恢复湿地生态、保护草地生态、优化农田生态、改善荒漠生态、建设城市生态、加强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矿山植被恢复等多方面,其建设主体隶属于多个职能部门。林业部门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的主体任务,承担着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的建设任务,并在其他生态系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水土保持、城市生态建设、矿山植被恢复等都必须以林草植被为重要依托),基于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这一客观事实,林业当然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任务,决定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这个主体地位,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追求,基于自然生态建设这个基础地位,基于生态产品生产这个核心。
四、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
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综合国内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我们认为必须要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现代化。
1.要推进林业治理体系现代化。我国现有的一些林业治理体系,都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制定和实施的,如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1984年制定的,1998年作了局部修改。许多林业治理体系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阻碍了林业的发展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对原有林业治理体系要有大的突破,要建立健全九大林业治理体系即:森林生态资产产权体系、森林生态资产产权体系、森林生态资源监管体系、森林生态资源保护体系、森林生态资源修复体系、森林生态资源勘测评估体系、森林生态资源森林经营体系、森林生态资源市场配置和调控体系、森林生态资源补偿体系和森林生态资源财税金融扶持体系。
2.要推进林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了现代化的林业治理体系后,一定要有相适应的林业治理能力。我国林业治理能力在解放后虽然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营造防风固沙林、建立森林公园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林业治理能力涵盖的范围很广,我门认为要从九个方面来着手:全面加强组织保障能力、全力提升林业人才队伍的综合能力、全面加强依法治林能力、全面加大科技支撑能力、全面提升减灾防控能力、全面加强林业信息化能力、全面加强林业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面推广生态文化传播能力和全力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是在生态良性循环和自然持续供应前提下的生产力持续发展,是人类继续生存下去的需要。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发展观,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生态文明建立为基础,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部门更要以切实保护、培育和大力发展森林,作为建设森林生态系统的首要任务,充分發挥林业在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向着多功能、可持续的现代林业目标迈进。我们完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呈现给我们的一个高度平衡、高度发达的、与人类休戚与共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社会永续提供生态、物质和文化产品,到那时,生态文明的建成还会那么遥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