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肃
9 月9日,中海集运发布公告,其与达飞轮船、阿拉伯联合航运签订三项重要合作协议(O3)。O3包括亚洲—欧洲、亚洲—地中海、跨太平洋、亚洲—北美东四大海运贸易区域,其中跨太平洋及亚洲—北美东的合作协议均待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批准。据悉该合作计划在年底展开。
一拍即合的合作
当马士基航运与地中海航运“放弃”达飞轮船达成2M合作战略时,外界都在好奇达飞轮船将如何找盟友予以“还击”,9月9日,答案揭晓了。内部人士告诉《航运交易公报》记者:“此次O3的合作进程较为顺利,用较短时间敲定大部分合作项目。中海集运与阿拉伯联合航运在这些贸易区域本来就有长期合作,与达飞轮船的合作也有长期良好的基础,所以三方的很多合作项目都水到渠成。”来自海通证券分析报告指出,中海集运与达飞轮船、阿拉伯联合航运的合作是种必然。
根据报告,中海集运一直以来通过大规模航线合作形式参与欧美线竞争,合作方先后包括阿拉伯联合航运、达飞轮船、长荣海运、以星轮船、中远集运、阳明海运、川崎汽船等,相对而言,达飞轮船、长荣海运分别在欧线、美线上与中海集运有较强互补性。但伴随去年 CKYH 吸收合并长荣海运成立 CKYHE、达飞轮船拟加入 P3网络(后未被中国政府批准),与中海集运合作始终未果。剩余的合作方中以星轮船因连续亏损导致资金紧缺,去年开始大规模取消订单,并一度将大船转租给马士基航运、长荣海运,未来被主流市场边缘化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不具备与中海集运长期合作的基础。事实上,在目前可选的合作伙伴中,仅有达飞轮船和阿拉伯联合航运最为理想,它们与中海集运有过长期合作经历,船型匹配度较高,航线互补性强,因此此次敲定合作可谓一拍即合。
缓解大船揽货压力
提及大船,就不得不联想到中海集运近期有2艘1万TEU、5艘1.9万TEU型船将交付使用,若仅靠中海集运自有航线揽货,恐有不小压力。对此内部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坦言,大船陆续交付后确有舱位压力,此次合作将有效缓解该压力,提高装载率,充分发挥超大型船舶的规模优势,进而降低实际运营成本。中海集运一直坚持“只合作,不联盟”的宗旨,对于此次合作,其也否认是联盟。O3合作方式包括共同投船、舱位互换、买卖等,与传统联盟内部的合作方式并无明显区别,但有别于2M和G6联盟目前采取的排他政策。
达飞轮船官网上的2015年航线计划暗示O3在欧美线的远期运力投放将达到150万TEU,目前3家企业合计在欧美线上的运力约为75、35万TEU,合计 110 万TEU,结合三方在手的 74 万TEU订单(2014—2017 年陆续交付)和正常的运力替代、到期退租等因素,海通证券判断3家企业已基本拿出全部可用的大型运力,合作的诚意和紧密度远超以往,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海集运对联盟合作的迫切和重视程度。
与此同时,中海集运表示将继续保持并扩大与CKYHE在东西主干航线的合作,不排除未来与2M及G6联盟合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