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薇
摘 要:本文从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入手,以这一特殊群体为例,来分析艺术类学生的普遍特征,其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改善和提升,以及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之所在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99万,创历史新高,而相应的用人单位招聘岗位则下降了10%~15%,人才供大于求,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高、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符合构成了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三大主要原因。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如何帮助大学生认清形势、准确定位、增强自身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提高综合素质,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而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学生的独特性,本文拟探讨这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和意见。
1 艺术类大学生的特征
(1)文化课基本功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艺术类的学生,大多数由于文化课成绩较差。因此,被动选择艺考作为进入大学的一种捷径。通过短暂的专业培训,突击似的文化课补习,好不容易敲开了大学的校门。进入大学后,由于大学的培养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而艺术类大学生在此方面普遍能力较弱,渐而思想懈怠、懒惰情绪滋生,文化课水平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差距越拉越大。
(2)综合素质较差。课程设置和专业安排上,艺术类大学生往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专业学习上,而对于其他的非专业课程只要合格即可,很少有深入学习,进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理论修养的。因此,导致了很多艺术类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综合知识和能力方面明显有所欠缺。
(3)追求个性和自由,以自我为中心。艺术类大学生不像普通大学生,他们大多特立独行、标新立异、打扮另类,有着自己的所谓的个性,同时不受约束,不被管理,不喜欢被束缚,缺少计划和规划,待到毕业时,“艺术家”大多没当成,都成了北“漂”。
(4)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由于专业要求,艺术类大学生需要用敏锐的触感去感知美的事物,并用笔触去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所以大多富有想象力、情感细腻、感知能力强,善于求新、求变,同时由于他们过于封闭在自己的创造世界里,没有去加强自己的理性思辨能力,导致艺术类大学生大多思想单纯、想法单一、缺乏理性的思辨能力。
(5)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较弱。在艺术类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前提下,缺乏主动性、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即使在一个团体组织中,也很难想团队之需,从团队的角度进行思考,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仅仅是被动的服从安排,消极的完成任务。另外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地为同学、为班级服务,多数都抱有较强的功利心理。缺乏团队精神,进而会导致缺乏主人翁意识,缺少同舟共济的精神,最终使得学生进入工作单位后的流动性大,跳槽概率大。
2 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关于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我院905份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发现,在入校之处,绝大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完全不了解,通过课程学习后,有了自我分析、职业分析、目标定位等相关的概念,但是仍然停留在肤浅的层面,理性思考和实践性不足。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薄弱和自我分析的肤浅化。通过对学生抽样调查发现,入校初,绝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完全不了解,通过课程学习后,在学生的生涯计划书中很多同学都表示知晓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知道了职业生涯是需要规划的,不应该简单地等同于找工作,或者仅仅与工作相关。能够采用SWOT分析或自我盘点的方式进行优劣势分析,但大都感性化、非具体化,只是停留在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上,对于隐形的心理素质、人格特征、意志品质等认识不够。
(2)职业目标定位的盲目性和随意化。大部分艺术类大学生进校后,很少去关心和关注本专业的发展形势,最新和最前沿的相关讯息,也很少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而且在内地省份的艺术类大学生相较于沿海等大城市的学生对艺术相关资讯的获取也相对落后,导致很多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专业,也不了解专业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而对于面临毕业时的择业很盲目。在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自我分析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学生目标锁定在当前社会的热门:考研、考公务员、当中小学老师。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中极少数学生提出创业,以创业为职业目标定位的学生不到20个。
(3)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效果不明显。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对专业课程以外的公共课程兴趣不大,有的多采取漠视的态度,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此外,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一期间进行授课,大部分学生感性上认为毕业离自己还很远,将来更不需要过早担心,此外主要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枯燥、实践性、可操作性不强,艺术类大学生对此多反感,没有兴趣。因此,忽略了职业选择前的准备过程,思想上重视不够,行动上准备不足,课程结束之后仍然过着自己自由散漫的生活。
3 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探索
(1)完善职业生涯测评体系。职业生涯测评是职业能力测试的一种,是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前对职业兴趣、能力倾向、价值观、性格等内容进行测评。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相关测评的程序、方法模糊不清,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大都抄袭、拼凑、敷衍了事,使得生涯设计手册的可操作性不强,指导意义不大,另外有很多学生反映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困惑不知如何解决,向谁咨询。因此,规范职业测评,引入科学的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学生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更好地进行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首要任务。学生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自助测评,在线答题,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线预约,学校再根据学生的预约进行一对一的咨询。
(2)分阶段性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原本大一一学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分阶段具体实施,由原来的一次性灌输到逐步深化,渐进式地融入学生的思想中,避免填鸭式的课堂教育造成学生囫囵吞枣,只知道其表,不识其里。大一阶段,了解生涯规划的基本内涵,引导学生对兴趣、爱好、特长进行自我分析,拓展学生对于工作世界的认识思路,探索工作世界信息的内容与方法,逐渐树立规划意识,学会设立短期目标。大二阶段,可以指导学生对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进行评估和测试。例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使自我分析和职业选择更加科学、理性,根据测试的结果再让学生进行规划,予以个性化的指导。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的知识理论,能够初步的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后,艺术类大学生要通过多渠道扩大视野,可以寻找专业相关的见习机会,通过实践来丰富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调整自己设定的职业生涯规划。
(3)健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除了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学分管理,使学生一开始就将重要性定位在和专业课同样的地位,加强考核力度。在此基础上适量安排一些拓展训练课程,模拟场景,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沟通、合作等综合素质;在专业指导教师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引入职前教育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另外,可以定期开办相关的系列课程,或联合校外各界知名人士、校友如当代知名的画家、批评家、设计师等业内人士,结合当前专业的发展形势举办系列报告会,通过贴近实际的引导、摆脱单纯的理论教育,使艺术类大学生更易接受,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准备。
(4)构建立体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由于艺术类大学生普遍的主动性较差。因此,提高主动性,培养和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是首要问题。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面向全体学生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网络平台,以及通过其他一些宣传手段。例如,报刊、海报、专栏等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意义;构建自我认知体系,除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咨询辅导、职业规划测评、职业规划档案系统建立之外,开设丰富的团体活动。例如,辅导学生如何进行情绪、压力的管理;在院部开设阅读室,购买相关的书籍免费供学生阅读;每周设立一个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日,由专业指导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和交流等,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认知;加强实践探索,很多艺术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过多停留在直面上,脑海中,很少真正通过实践锻炼获取经验和认识,所以造成职业生涯规划大多空想化。所以艺术类大学生除了常规性的考察学习课程外,要引导学生提早对工作世界进行了解,可以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开设艺术讲坛、建立艺术类报纸、杂志阅览室等途径,丰富学生的信息来源,通过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等渠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提高主动意识为出发点,以加强自我认知和探索实践为着力点,以初步职业抉择,设立生涯目标,确立大体发展方向为落脚点,构建一个立体化的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服务体系。
(5)增强创业意识,加强创业教育。艺术类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过多的将目标锁定在公务员、考研、中小学校教师等方向,极少数学生有利用专业优势进行创业的打算。但是以目前同类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能够考上公务员、研究生的学生是少数,一是由于公务员考试的岗位中很少有艺术相关的,另外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基础较为薄弱,特别是英语的基本功较差,成为很多学生不可逾越的门槛。因此,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就选择了与自己专业并不相关的工作,或无业可就,暂缓就业等。所以加大创业的意义和价值的宣传,转变就业观念,在大学期间积极做好就业准备,是拓宽就业渠道,实现自我价值的更好方式。可以课堂内与课堂外、专业课与创业课、组织各种创业竞赛、创业沙龙,邀请高年级优秀创业学生、已经成功创业的校友、校外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提供指导和交流,以及成立专业化的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等,从而激励更多的艺术类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就业。
4 引导艺术类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由于艺术类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相比较其他专业的学生,经济投资巨大,四年的投入基本在六万元以上,但是高投入没有换来高回报,毕业后就面临着比其他专业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因此,本文希望通过目前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初步探讨,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意见,使艺术类大学生能够有效地、及早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转变就业竞争中的劣势地位,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奋进。
参考文献:
[1] 钟谷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朴树阁,李文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探究[J].人民论坛,2010.
[3] 朱娜.美术院校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2012.
[4] 方勇.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