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物
黑冠猕猴的自拍照
2011年,英国摄影家大卫·斯莱特在印尼北苏拉威西国家公园参观时,一群黑冠猕猴跑来玩他的摄影器材。有一只黑冠猕猴不小心按到了快门,然后不停地按快门。它前后拍了数百张照片,右边这张拍得非常好。维基百科将它收录到了专门存储和共享公共领域图片、声音、视频的维基共享资源网中,并将版权归属描述为“黑冠猕猴”。斯莱特很生气,他认为自己拥有这张照片的版权,并将起诉维基百科。
微世界
真菌蚊蚋卵
这是自然状态下放大了90倍的真菌蚊蚋卵。真菌蚊蚋生活在高湿、阴暗、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食蚊虫,幼虫持续发散蓝绿色光芒。这张照片由格哈德·罗林德博士拍摄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
电磁脉冲
来自西澳大利亚大学和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对老鼠连续施加微弱的电磁脉冲(即重复经颅磁刺激,简称rTMS)可让其大脑中异常的神经连接变得正常。这种大脑重组与大脑中特定化学物质的变化息息相关,发生于几个不同的大脑区域,几乎覆盖整个神经网络。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结构性重组并没有出现在异常老鼠的正常大脑区域,这表明该疗法可能副作用很小。此项研究的核心成员马可维茨基说:“该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大脑中特定细胞及特定分子的认识,将有助于人类相关疾病的治疗。”
新发现
月核周围存在炙热液态层?
中国地质大学行星科学研究所的原田雄司博士领导的一支国际研究小组发现月球内部深处存在一个超软层,这个层产生的力量由地球引力导致。月球可能并非一颗毫无生气的大石球。
太空中的任何两颗相邻的天体间都会产生引力拖拽效应。这种效应在地球和月球身上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海洋因月球引力出现的潮汐。地球的质量是月球的81倍,月球在环绕地球旋转时也会经受类似的力量。科学家此前就认为这种力可能导致月核部分呈液态,就像地核一样,但一直没有找到证据。原田雄司等人通过各类月球探测器获取的月球扭曲数据,计算得出了这个结果。
大宇宙
“罗塞塔”号传来彗星图片
历史上首个绕彗星轨道运行的人造航天器、欧空局的旗舰项目——“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与“菲莱”着陆器,经过10年远征,跋涉约64亿千米,终于于北京时间8月6日抵达目标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经地面确认,推进器成功点火后按计划熄灭,标志着探测器开始进入彗星轨道,也意味着这一彗星探测计划进入关键阶段。同一天,“罗塞塔”号传来彗星的图片。11月,“罗塞塔”号将再次书写人类首次着陆一颗彗星的历史。到时,“罗塞塔”号须找出一个合适的地点投放“菲莱”,让它的三足固定系统着陆彗星表面,在彗星因接近太阳而变得愈加活跃时现场采集数据。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便是对彗星的成分进行取样分析。之前,美国的“星尘”号、“深度撞击”号计划都对彗星进行了飞掠式探测,并采集了彗星物质,“星尘”号甚至带着彗星物质返回了地球,但在这么近的距离研究彗星还是第一次。
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的彗星是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构成的。由于自身的温度极低,并且处在温度极低的宇宙空间,因此在太阳系诞生46亿年来,彗星几乎始终保持着形成初期的状态,对它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人类揭开太阳系形成之谜。
“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与其他彗星一样,它们的运动轨迹和姿态在太阳系各类星体中最为怪异。伟大的业余彗星观察者大卫·列维曾说过:“彗星就像猫一样,它们有尾巴,喜欢随心所欲地做它们想做的事情。”然而,彗星同样还是时空胶囊,它们形成于45亿年前寒冷的外太阳系,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冰冻状态,大多数时候非常安静,偶尔和太阳“嬉戏”。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它们掌握着太阳系形成的宝贵资料,并可能在地球早期历史上扮演过传送水和有机质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