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旅游,西方人旅行?

2014-10-21 17:19李赛拉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39期
关键词:长假景点全民

李赛拉

虽然身在欧陆,但过去七天,每天刷微信朋友圈和微博,都能饱览亚非拉美世界风光和家庭合影,感觉自己也“被休假”了。

一边休假,一边在社交媒体上不断更新与家人休假的照片,引发朋友圈热烈评论,这是一种非常中国式的休假方式。在西方,工作和个人生活有着比较清晰的界限,一旦休假,一个人常常就“消失”了——在他们看来,和家人朋友共度的时光,是工作之外需要安静享受的个人隐私。

中国人越来越注重休假,越来越爱休假,这是一大进步,也让我进一步观察到了中西休假方式的不同。

首先,西方的“全民长假”基本是以宗教和传统节日为主,比如圣诞新年、感恩节、复活节。而在中国,起初为拉动内需而设立的国家规定的长假,如五一、十一,本身也是一种“中国特色”。

其次,总体印象上来说,全民长假在中国是一件相当“热闹”的事:全家老小一起出门、交通枢纽人头攒动,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社交媒体上“吐槽”刷屏……

在西方,即便是圣诞节的“全民大迁徙”,也要安静许多。我记得2013年圣诞节我出门旅行时,因为遇到暴雪,机场出现人员滞留,但大多数人都安静地坐着看书,或者在咖啡厅喝东西,基本井然有序。

还有一件事必须要指出,过节景区门票涨价这个在中国一度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在西方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且不说西方大部分博物馆和很多景点本身就是免费的,即使是收费的地方,价格一般都不高,最普通收入者也不会觉得贵,而且基本是常年恒定的。

中国景点门口小贩扎堆,兜售纪念品和食品饮料这样的事,在西方当然也是很难见到的。而且,很多景点由于没有中国人印象里那种高大上的“大门”,常常让中国游客相当“失望”。

如果还要对中国和西方目前最流行的休假方式做个总结,我觉得就是,一个是旅游,一个是旅行。

对相当多一部分中国人来讲,以团队方式,看国内外热门景点为主要含义的“旅游”,仍然是假日出行的主要内容,有人形象总结为“上车睡觉,下车拍照”。

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旅行”——跟爱人孩子一起,用自己的脚逛城市,走乡村,兜集市,骑单车,看博物馆,泡小酒馆……核心是让自己放松和开心,无需他人点赞。

这样的休假方式,我已经在越来越多中国家庭和年轻人那里看到,这一点让我由衷高兴。

猜你喜欢
长假景点全民
Where Empires Meet
假期后,景点在干什么你想象不到
3月历史大事记
长假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
年度拼假攻略
分身记
把医疗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