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剧可以演多久

2014-10-21 17:19柴爱新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39期
关键词:门票剧场古城

柴爱新

“快闪开,溅到身上了!”几个观众惊叫着躲到一边。这是在山西平遥《又见平遥》的演出现场,本刊记者看到的“死浴”中的一幕。

演出的前半部,随着演员的表演,观众几乎可以360度绕着演员随意走动,边看边拍,有的观众还加入了互动,上了几个演员抬的轿子。

《又见平遥》是著名导演王潮歌在国内首创的情境体验剧,也是她继和张艺谋合作的一系列“印象”剧之后,在中国北方独自创作的第一部室内情境体验剧。

剧场分为ABCD四个区,观众边走边看,而且站在不同的地方,走不同的路线,看到的表演和感受各不相同。所以,至今网上看不到完整的演出视频。

2014年9月17日,《瞭望东方周刊》到平遥采访。当天大雨降温,但当晚剧场仍然来了350多位观众,场内摩肩接踵。平遥县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在盼告诉本刊记者,下午的一场人更多一些,加在一起当天的观众共有800多人。

《又见平遥》从2013年2月上演以来,截至发稿时已演出了1089场,观演者55万余人次,门票收入7440余万元。

一个机遇

王在盼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又见平遥》项目是平遥抓住的一个大好机遇。因为起初王潮歌考察的是山西的另外一个地方。

2011年2月24日,全国妇联的一位领导陪王潮歌到山西临汾考察,看能否做一个项目,但王潮歌似乎没找到感觉。晚上,她们到平遥古城,当地政府接待。当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正值平遥“中国年”活动,王潮歌来了灵感,表示“能在这里做个剧”。平遥政府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2011年10月,平遥跟王潮歌签了项目合约。两个月后,王潮歌又签下了五台山。平遥和五台山是山西旅游业客流最大的两个点,这两台剧,也是山西省重点打造的两个文化项目。

“两家就像赛跑,谁跑在前面就占了先机。”王在盼说。平遥项目开工以后,“领导几乎天天在这儿,县委书记、副县长有时就直接住在工地。”

2011年底,《又见平遥》项目确定,准备开工,王在盼被从平遥县公安局借调过来,担任现场指挥,统筹工程,后来才成为总经理。

“因为北方天气寒冷,不适合做室外的山水实景演出,就做了室内剧。”王潮歌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剧场建在平遥古城外的西南角,从剧场步行到古城只需要几分钟。剧场占地约12000平方米,场内按照一比一的比例仿造了古城中的一些建筑,颇为讲究。

剧场之外,还有四栋楼配合演出,分别是行政楼、贵宾楼、公寓楼和员工餐厅。王在盼介绍,这仅是一期工程,将来还要推出二期工程,准备发展成“印象文化园区”。现在,《又见平遥》共有演员140多人,工作人员约160人。

剧场是专门为这台剧而建,而且王潮歌对剧场要求很高。王在盼告诉本刊记者,为了做到最好,“有时做出来了,不符合要求,拆掉,重新做,然后又发现还是原来的好,推倒,再按照原来的做一遍。”即使如此,仅用60天就完成了一般要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古建工程 。

2014年9月19日,《又见五台山》首演。此时,《又见平遥》已运营了一年多,“我们比五台山早了将近两年,如果同时起来,影响力就要打折扣了。”王在盼不无得意。

战略标杆

“《又见平遥》是平遥乃至山西省文化与旅游结合的一个标杆!”平遥县旅游局主任科员李剑接受本刊采访时说。

在演出项目介绍中,《又见平遥》被提到了山西省经济转型的战略高度:“是山西省在‘十二五’期间由能源大省向文化大省转型跨越的重要旅游发展项目之一。”

据了解,山西省各级政府对这个项目高度重视,时任山西省委书记曾多次会见“印象”创作团队,晋中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项目协调组,投资近三亿元支持项目建设。

“未来平遥的旅游业不能太依赖古城门票。山西最大的旅游资源应该是文化,而不仅仅是景点。景点只是一个载体,载的是文化,要挖掘山西的文化厚度。”王在盼对本刊记者说。

平遥民间对来这里的旅游者总结了一句顺口溜,“白天看庙,晚上睡觉。”以前因为没有其他的旅游衍生品,平遥往往留不住旅客,白天看完古城,晚上就离开了。

2014年8月,平遥县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专门开了一个“‘观平遥,揽山西’——山西文化旅游创意论坛”,邀请全国的专家和经营者前来考察。

“平遥现在还处于旅游业的成长期,门票收入仍然很重要,但从长久发展来看,还是要发展衍生文化产品。太依赖门票就很难发展群体投资,比如除了景点,吃哪里住哪里,还要看看风土人情。”王在盼说。

平遥本是农业大县,没有其他资源。自1997年12月,平遥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十几年间,旅游业已经逐步发展为支柱产业。为了促进旅游,2008年策划了“平遥中国年”活动,每年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六,极大地增加了古城淡季的客流量。

在此之前,平遥还推出了“平遥国际摄影展”,每年9月,展出时间一周,今年已经办到了第十四届。

“山西还有很多旅游资源,从地图上看,如果把大同到运城的这条线当作柄,其他的旅游点就像是葡萄,能串联起来。太原以南,平遥适合发展成旅游集散地,一个小时车程的半径内,能到洪洞县大槐树、绵山风景区、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杏花村汾酒博物馆、刘胡兰纪念地、祁县票号、榆次……”王在盼告诉本刊记者,把平遥打造成山西南部旅游集散地的计划已在讨论中,而《又见平遥》这台剧就是一个支点。

目前平遥县已经有二万多个床位供游客住宿。而“旅游集散中心”的配套设施已经启动建设。

在今年7月1日刚刚开通的大同—西安高铁线上,平遥古城有一站,这个线路也延伸到了北京,从北京乘高铁,四个小时就可直达平遥古城。

“山西省的旅游业现在全国排名处于中下游,上升空间很大。”王在盼说。

一台剧的载重量

一台剧可以承载那么大的重担吗?

王在盼一再强调,《又见平遥》“不仅是旅游品牌,而且是文化品牌”。

剧情主线是一个票号血脉传承的故事。王潮歌试图通过这台剧来挖掘晋商的诚信、大义,以及中国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

《又见平遥》营销中心负责推广的刘凯毅告诉记者,开演以来,即使在旅游淡季,剧场上座率也在30%以上,旺季,上午加一场,仍然会场场坐满。

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即使在最淡季,平遥古城买门票的游客一天也有1500多人(加上不买门票的游客大约有3000人),按最保守的估计,这些游客中有十分之一看剧,就有150到300人。也就是说,剧场每天至少有150人保底。

此外,《又见平遥》还采取了一系列营销措施,“开学季,新入学的学生低价票来看。教师节,三天内可以凭教师证免费观看。如果去年哪个月份人不多,今年就提前开始推广营销。比如,去年冬天下大雪,没有多少人,我们就在晋中搞活动,他们可以享受平遥人的待遇,拿着身份证,50块钱就能过来看。这样就没有淡季了。”王在盼介绍说。

“人们不可能因为一台戏专门跑来平遥,还是把来平遥的游客抓住最重要。一般景区的转化率(游客中来观剧者的比例)在5%~10%,我们如果这样就死掉了,通过营销,我们的转化率超过20%。”副总经理康青峰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如果平遥每年有游客1000万人,不用营销,坐着等就行了。但实际上平遥全年游客流量只有三四百万,比起杭州、丽江等旅游城市少很多,所以还是有压力。”

据平遥古城管委会统计,2013年到平遥古城旅游的游客有550万人次,其中买门票的游客有150万人。

“如果以后没人愿意看这个剧了,怎么办?”本刊记者问。

“只要游客集中的地方,印象系列的剧就有存在的价值,因为中国人太多了。《又见平遥》落在了汉民族文化的点上,根据时代的发展会慢慢把汉文化的其他元素加进去,永远不会过时。”王在盼信心十足。

王在盼说,王潮歌每年来四次,剧要修改。“而且我们俩有约定,确保我什么时候都能联系到她。”

一部剧会一直有人看下去吗?“那当然,一定的。”王潮歌答道。

猜你喜欢
门票剧场古城
我的专属门票
古城西南两座桥
魔方小区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北京“门票达人”办展览
开心剧场
开心剧场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