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悠扬,横亘千年的“丝绸”记忆

2014-10-21 04:56:38李贵平
莫愁·时代人物 2014年10期
关键词:高昌麦积山阳关

李贵平

西安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唐·岑参《碛中作》

我的两次“丝路寻访之旅”主要是由东到西,前后历时半个月。第一站,当然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古都西安。

6月的西安,天气异常燥热。在玉祥门的大庆路,我看到一组气势不凡的丝绸之路群雕,它刻画的是跋涉于丝绸之路上的一队骆驼商旅,其中有唐人,也有高鼻深目的波斯人……浅褐色的花岗岩石料古朴典雅,虽仅仅刻画出了三个长安人、三个波斯人的形象,但意境浑然一体,将丝绸之路上长达一千多年各国商贸往来的历史和“平沙莽莽绝人烟”的苍凉意境表现出来。

麦积山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唐·杜甫《山寺》

离开西安后,我乘坐K119次列车来到甘肃天水市。起初,我不知道天水跟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而是奔着这个城市“六出祁山”、“失街亭”的三国战场遗址去的,后来我从当地档案馆了解到,天水原来是古丝绸之路东段的重镇,而天水东南五十公里处的麦积山石窟,更是古代商旅驻足祈福礼赞的宝地。

那天是个周末,去麦积山的人特别多,如蚁的人群密密麻麻“粘”在麦积山栈道上,我被人流推着沿阶梯而上,又沿阶梯而下,脚步丈量着不知是多少层的台阶。排队两小时,我才登爬到栈道所及的最高处,细细观看洞窟中的塑像,而其中许多壁画,生动描绘了古丝绸商队跋涉在大漠中的情景。

麦积山石窟以险峻的奇姿、凌空的栈道、巧夺天工的窟龛,被誉为“东方雕塑馆”。

祁连山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匈奴民谣

我第二次寻访古丝绸之路,是从甘肃张掖市经祁连山脉南下辗转去青海,再转道去宁夏。祁连山脉南依青藏高原,北俯河西走廊,一直是远涉流沙、往来东西的丝路商队的重要水源。

途经青海境内的门源镇时,一片片油菜花在祁连雪山的映衬下显得异常灿烂,油菜花的金黄色和青稞田的青绿色,交叉形成大块纯净的色彩。我临时起意下了车,田垄中,一名收青稞的回族汉子请我帮他和妻子、妹妹拍个照。拍摄时,他们一个个站得比电线杆还直,瞪大眼。半个月后,当他们收到我从成都寄去的照片后,在电话里激动得语无伦次。

史书讲到汉代、汉王朝与匈奴的战争时,都会提到祁连山。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带精锐骑兵,穿越祁连山,突袭匈奴,夺得河西,使汉王朝“设四郡,据两关”。

沙坡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唐·王維《使至塞上》

“塞上江南”宁夏,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其中一条线路是从固原进入宁夏,经中卫进入甘肃,最终到达西域。

位于中卫市郊的沙坡头,是唐代诗人王维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地方。漫步在浩翰无垠的腾格里沙漠,沙海茫茫,金涛起伏,浊流滚滚的九曲黄河,在这里形成一个宽两千米、高两百米、倾斜六十度的大沙坡。

落日下的沙坡头,到处是漂流在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上面载运着一拨拨游客。史载,古代的丝路商队来到这里后,需临时渡送到黄河对岸,商人们便卸下骆驼和马匹身上的重物,改由羊皮筏子装运。这种羊皮筏子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制成,最大的羊皮筏子由六百多只羊皮袋扎成。

敦煌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北周·庾信

自汉唐以来,敦煌一直是丝绸之路的一大咽喉和中西交通要道,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个朝代、历经千年的洞窟492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两千多座,题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当时民俗、耕织、狩猎、婚丧、节日欢乐等的壁画,令世人震撼。

那天我参观莫高窟时,工作人员禁止游人带相机,当时也只开放了十来个洞窟,我只好努力记下那些珍贵的壁画、彩塑。后来我在博物馆的洞窟复制品中,补拍了许多彩塑图。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根据井上靖小说改编拍摄了一部电影《敦煌》,它主要取景于腾格里沙漠,把发生在敦煌大漠、围绕一位回纥公主展开的爱恨情仇,演绎出史诗般的惊人深度。断垣残壁中,我一直回味着电影《敦煌》里西夏将士在漫天黄沙中挥刀护花的惨烈画面。

阳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

古阳关是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东来西往的商贾、使臣、僧侣都在这里查验身份,交换牒文,办理出入关手续。

阳关,位于距敦煌城七十公里的南湖乡。那天,我和四名驴友包了辆当地居民的面包车去阳关,热浪下行驶两小时,一眼望去,流沙地带耸立着一个高七八米的土墩,显得那么突兀也那么桀骜,它仿佛在说:“你们把我丢弃了又怎么样,我现在还不是一样活得好好的?”

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这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站在墩墩山顶,远近百里尽收眼底。流沙茫茫,一道道错落起伏的沙丘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开车的师傅说,这里曾发掘过不少汉唐陶片、铁砖、兵器、装饰品、陶片等古遗物。

西汉以来,阳关一直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多少将士曾在这里戍守征战,留下“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怆。

高昌城

“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障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汉武帝刘彻

吴承恩的巨著《西游记》,是由玄奘去印度取经的故事神化而来。当年的玄奘经过吐鲁番市,曾在该市东南四十公里的高昌故城歇息一月。高昌古国是丝绸路上一个重镇,如果没有高昌国国王麹文泰的鼎力相助,玄奘是很难顺利跋涉到印度取经的。

那天,我来到高昌古城时已是黄昏,天气依然燠热难当。眼前看到的古城,应该是七百多年前古城所遗留的废墟。古城墙是用夯土筑城,周长约五公里,近似于正方形。

夕阳下,旷野寂寥,朔风潇潇。我在那座古王朝故地流连了三个小时,头脑中那一点浅薄的古代史知识,在断壁残垣中神游万仞,努力拼接一幅玄奘西行取经的苍凉足印……

金庸小说《白马啸西风》写得有些神乎:高昌人建迷宫以为退路,唐朝兵将攻破都城时,宫中珍宝被高昌人锁进迷宫;千余年后,古宫早为沙漠所掩,却成为江湖群豪向往之地,为争夺高昌迷宫图以便入宫取宝,多少鲜血洒在回疆大漠。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陈陟 czmochou@163.com

猜你喜欢
高昌麦积山阳关
传递和中转美好的情愫
油画《麦积山》
丝绸之路(2023年1期)2023-06-29 04:31:22
中华诗词学会高昌林峰看望沈鹏先生
中华诗词(2021年12期)2021-04-07 21:14:00
遥望阳关
黄河之声(2021年2期)2021-03-29 01:20:14
晒经石、麦积山石窟
宝藏(2021年1期)2021-03-10 11:06:20
从敦煌到高昌——宝石壁画沉浸式大展
艺术品鉴(2019年6期)2019-09-02 01:36:46
麦积山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
中州建设(2017年9期)2017-07-12 16:42:33
西出阳关
侨园(2016年8期)2017-01-15 13:57:13
黄沙当中寻阳关
学生天地(2016年10期)2016-04-16 05: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