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014-10-21 12:49叶常青王厚兵
科技视界 2014年34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重要性培养

叶常青 王厚兵

【摘 要】本文简述了就业能力的定义、范畴,从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现状和雇主对就业能力的要求论述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就业能力;培养;重要性

0 前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1月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披露,在毕业两个月后,接受调查的应届毕业生失业率为17.6%,不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缘何年年增大,岁末年初的就业市场情况如何?严峻的就业形势背后,是高校毕业生总量的持续增加。数据显示,201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80万人,2013年达到699万人,2014年则增加至727万人,然而这只是列入统计的在校毕业生数量,“如果加上网校和非正式教育的毕业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加起来有900多万,今年依旧会出现比较大的就业压力。”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治本之策,是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结构,让‘供、‘需更为匹配。只有这样,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有望得到根本解决。

1 就业能力的定义、范畴及培养现状

1.1 就业能力的定义

国际劳工大会(ILC)将就业力定义为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李·哈维(Lee Harvey)则进一步将就业力定义为:一种展现某种特质的倾向,而这种特质被雇主认为在提升其组织未来的效能方面是必须的。一般而言,就业力包含了很多方面的能力,如个人的形象、态度、习惯与行为;沟通、问题解决与决策的技巧,管理与组织的过程等等。国内研究者郑晓明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就业能力不仅仅是指学生毕业后的初次就业能力,还包括再次就业能力,在岗位上适应、胜任现有工作的各种能力,为了工作的需要而转换新岗位的职业能力。总的来说,就业能力就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某项职业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了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应聘能力等等,是通过学习和素质开发而形成的,是一种可以塑造和培养的能力。

1.2 就业能力的范畴

辛迪·梵和理查德·鲍尔斯(Sidney Fine & Richard Bolles)将就业技能分成三种类型:①专业知识技能;②自我管理技能;③可迁移技能(或称通用技能)。专业知识技能是指通过在校教育或者培训才能获得的专业领域的特别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个人所学习的科目、所懂得的知识。自我管理技能是指个人所具备的品质或特点,良好的自我管理技能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它也被称为“适应性技能”。可迁移技能就是指一个人会做的事。可迁移技能的特征是它们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工作之外得到发展,却可以迁移应用于不同的工作之中。可迁移技能也是个人最能持续运用和最能够依靠的技能。

1.3 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现状

1.3.1 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

高职学生的学习更多地是靠自主性、自觉性,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答疑、解惑的作用。在考试方式上,对各科考试成绩并没有很严格的要求,这在客观上使得部分学生容易轻视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培养,对待专业学习多是持应付了事的态度。同时,应正确处理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关系。随着我国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制度的逐步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为高职学生就业增加砝码,对高职学生就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职业资格不能取代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因此,高职学生应调整心态,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对待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升专业能力。

1.3.2 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实习工作

社会实践是帮助高职学生实现从学习角色到工作角色转换,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节。高校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应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应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实验课、实地考察等,强化高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高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增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高职学生实习环节上,进一步创新高职学生实践形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比如以校企合作、高职学生见习基地形式,使高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广泛接触社会,提高操作能力,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学习兴趣及角色预期,找到专业学习、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

对于大多学生来说,高职三年是求学和就业过渡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学校园像是一个熔炉或者培训机构。各高校对社会实践都很重视,暑期“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对就业有很大帮助,实践中高职学生慢慢学会与各种人打交道,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校园内的实践机会也很多,积极参与和组织这些活动可以锻炼高职学生的各种能力。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组织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高职学生志愿者活动、演讲与朗诵活动等,来建构和培养自身的能力素养、心理素质。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高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能得到充分培养和锻炼,很多用人单位也很注重应聘者是否具有活动能力和团队精神,所以,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高职学生团队精神的良好途径。全面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就业提供了前提条件。实践表明:通常情况下,有过学生干部工作经历的学生比一般同学更加自信,处理问题更加高效,待人接物更加得体。

1.3.3 职业生涯干预

对于高职生来说,做好职业生涯干预就是要做好自我探索和了解职场。自我探索包括“性格探索”、“兴趣探索”、“技能探索”和“价值观探索”,其宗旨就是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帮助高职生充分认清自我,了解自我的性格、兴趣、技能和价值观,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做初步的职业定向。而了解职场则是指工作世界的探索,即阐述对职场、职业、机构等外部世界进行探索和了解的途径与方法。高职生的职业生涯干预就是在综合自我探索和了解职场信息的基础上,教给高职生如何进行职业“决策”,确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和职业意向,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应对可能遇到的阻碍,面对阻碍如何付诸行动,最终达到人职匹配。

1.4 雇主对就业能力的要求

在雇主看来,一名合格的员工必须具备与企业相匹配的行为展现、知识与技能、认知、人相特质、价值观、态度和动机,七者缺一不可。面对不同的岗位,雇主对雇员就业能力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对于技术型的岗位,雇主要求雇员必须要有计划性、独立性、同时目标意识明确等;对于管理型的岗位,雇主要求雇员必须有权利动机、成就动机和果断性等;对于营销型的岗位,雇主要求雇员必须要有亲和动机、关系建立、主动性等;对于行政型的岗位,雇主要求雇员必须要有亲和动机、做事严谨规范、有责任心等。

因此,高职生应该面对雇主的需求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去向,确定个人的初步求職意向,明确职业的就业能力要求,对现阶段的就业能力进行自我评估,确定后续就业能力成长计划。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责任编辑:张涛]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重要性培养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