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 谢彩云
【摘要】为了解和把握国内外Web2.0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本文选取了2003-2013年国内外Web2.0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对Web2.0研究领域文献的发表时间、著者、机构、期刊进行了计量分析。并采用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及突变词检测法分别对高频主题词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国内外对Web2.0目前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了国内外Web2.0研究领域存在的差异,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Web2.0;文献计量;热点分析;前沿分析
1.引言
自2004年起,互联网发展进入Web2.0阶段。Web2.0的应用极为广泛,博客(Blog)、即时通讯软件(IM)、社交网络服务(SNS)、简易聚合(RSS)、维基(wiki)和微博(microblog)等,是Web2.0的主要代表形态[1]。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Web2.0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目前在国内主要采用主观分析方法对我国Web2.0领域的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尚未有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所进行的定量分析。文献计量法是一种以各种文献外部特征为研究对象的量化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科学文献的研究,适用于各门学科[2]。该方法有助于我们从客观、定量的角度去了解国内外Web2.0研究的发展规律,使我们能够客观地了解Web2.0研究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2.Web2.0文献外部特征分析
2.1 数据获取
笔者于2013年12月15日,以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CNKI)作为数据源进行检索。发现国内外关于Web2.0的研究在2003年之前非常少,因此选择2003—2013年所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在排除综述、书评、社评材料、通讯及非相关文献后,共检索到国外相关文献4487篇,国内相关文献3097篇。
2.2 论文年度分布统计分析
某领域发表的期刊论文在时间上的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3]。通过对Web2.0领域论文发表年份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Web2.0领域的历史发展轨迹,揭示其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研究水平、发展状况以及总体趋势。2003—2012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年度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2003-2012年Web2.0研究论文产出数量
图2 国内外Web2.0相关研究合作情况年份分布
图1表明国内外关于Web2.0的研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发展趋势较为同步。2003—2005年,国内关于Web2.0的发文量增长平稳,国外远高于国内,这表明在此阶段国内对Web2.0的研究属于萌芽阶段。2006—2009年,国内外论文数量呈现缓慢持续上升的趋势。2010—2012年,国内外研究呈现迅速增长趋势。目前国内外关于Web2.0的研究还处于迅速增长阶段,尚未到达平稳的发展期,Web2.0仍是较热门的研究主题。
2.3 作者合作分析
对论文合著的分析,可以揭示学科研究的深入程度和学科之间的交叉情况[4]。常用合作率和合作度作为其分析指标,数值越高,则合作智能发挥越充分。合作率=一定时期内某领域合著论文总量/该时期内该领域论文总量*100%;合作度=一定时期内某领域作者总数/该时期内该领域论文总量*100%[5]。据此,通过计算国内外论文数量、合作论文数量及作者数量,得到2003-2013年国内外Web2.0相关研究的历年合作率、合作度。如图2所示。
(1)从合作度来看,国外Web2.0研究领域的历年合作度均高于2.5,而国内在该领域的历年合作度最高不超过2.0(2003年除外)。
(2)从合作率来看,国外Web2.0研究领域的历年合作率均高于50%,而国内在该领域的历年合作率最高不超过50%(2003年除外)。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后国内外合作率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折线图走势几乎平行。
(3)2003年国内外合作情况比较异常,分析其原因,发现2003年我国Web2.0相关研究(博客)仅5篇,其中4篇为合作论文,且有作者16人。而国外论文总数为130篇,合作论文数96篇,作者数538人,各项数据均远高于国内。但由于国内数据量基数小,所得合作度与合作率则偏高,造成了国内Web2.0研究在2003年看似“合作繁荣”的假象。
总之,Web2.0研究发展近十年来,无论是合作度还是合作率,国外历年指标值均高于国内。这表明国内学者相关研究的合作程度较低,应加强该领域的合作研究。
2.4 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是对某研究领域发展具有较大贡献和影响力的科研人员。挖掘出核心作者,可以通过追踪其研究来了解该领域的发展情况,也可以为寻找合作者提供参考。按普赖斯的理论,发表论文数为m篇以上的作者为杰出科学家即核心作者,其中m=0.749*(nmax)1/2, 其中m为论文数,nmax为所统计的年限中发表文章最多的那位作者的论文数[6]。对统计计算得出国内外Web2.0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最低论文产量,如表1所示。由于国内外Web2.0研究领域作者的单产最高差别不大,根據普赖斯公式确定核心作者的阈值均为3,即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均确定为Web2.0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由该阈值确定的国外Web2.0研究领域核心作者有236名,核心作者比例为2.33%;国内Web2.0研究领域核心作者有192名,核心作者比例为3.67%,高于国外。
2.5 期刊分析
根据检索结果统计,该领域英文文献发文量在15篇以上的共有40种期刊,累积发文量达1021篇,占总量的13.3%。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2005 IEEE PARTICLE ACCELERATOR CONFERENCE (PAC),VOLS 1-4》、《PROCEEDINGS》、《ABSTRACTS OF PAPERS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中文文献发文量在15篇以上的共有64种期刊,累积发文量达3048篇,占总量的69.8%。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新闻爱好者》、《图书情报工作》、《新闻知识》、《新闻记者》、《中国报业》。从排名前五位的期刊来看,新闻行业还是一贯地重视新兴事物的研究。通过进一步对比,发现国外排名前20的期刊发文所占比例小于国内,这表明国外对于Web2.0的研究所涉及领域较广,国内则较为集中。
2.6 机构分析
对文献所属科研机构单位分布情况的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各个科研机构关于Web2.0方面研究的科研实力。本文发现英文文献发表排名前五位的机构分别是WUHAN UNIV、BEIJING UNIV POSTS TELECOMMUN、NATL CHIAO TUNG UNIV、UNIV MARYLAND、UNIV TORONTO。中文文献发表排名前五位的机构分别是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从中英文文献所属的科研机构科研看出,武汉大学在Web2.0方面的科研实力较强,可以说是该领域的科研领军机构。
3.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指的是在某一时间段内被某一领域内多数研究人员多次探讨的问题。分析研究热点,可以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关键词在论文中所占篇幅非常小,却是文章主题的高度凝练,因此本文利用高频关键词对研究热点进行挖掘。本文将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可视化工具UCNET6对出现频率前100的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和点度中心度分析,以期发现Web2.0研究领域的热点分布结构及核心关键词。
3.1 热点分布结构分析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献中,则这些关键词之间存在共现关系,称为关键词共现。图3和图4分别表示国内外Web2.0研究领域中的高频词共现图。图中原点的大小表示该关键词的词频,关键词之间的连线表示他们共同出现在同一篇文中。
图3 国内高频关键词共现图
从图3中可发现在国内Web2.0的研究热点分布较为分散,主要可以划分为三大板块:
(1)左下角围绕Web2.0为中心向四周发射型的分布,其中针对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图书馆2.0”等,是Web2.0研究的热点领域。同时从发射分布可以看出这部分的研究横向较多但彼此之间关联较少。
(2)右上方围绕微博所形成的树叉型分布,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商业利用上。同时从该部分树型结构的分布可知,其纵向研究较多而横向研究较少。
(3)左上方的零散型分布结构,该部分彼此之间联系较少,多是独立性研究,扩展性研究不足。
图4 国外高频关键词共现图
从图4中可以发现整体结构呈网状型,这表明国外对Web2.0的交叉研究更为广泛,各个领域联系紧密。图中关键词的分布表明,对Web2.0相关应用的作用具有较多研究,如“motivation”、“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等的节点出现频率较高,且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这表明他们是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综上,我们发现国内外的研究差异较大。国外Web2.0相关研究在横向、纵向上都发展全面,且交叉性较大。而国内较为分散,领域较为单一,研究深度、广度都还有待加强。
3.2 核心关键词分析
社会网络的点度中心度是衡量节点在团体中是否是中心人物的常用指标。对本文而言,关键词的点度中心性指某一个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之间形成共现关系的数量。数量越多,则该关键词越处于网络的中心,属核心关键词。UCINET6的分析结果表明,国内Web2.0相关研究中,与高校相关的应用研究是目前最主要研究方向,如“图书馆2.0”、“RSS”、“学术博客”;新媒体也是研究的一个热点,如“Twitter”、“微博传播”、“社会化媒体”;关于Web2.0的相关社会问题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方向,如 “言论自由”、“话语权”,但这些关键词点度中心较低,这表明国内对这些领域的研究相对还较少。国外,关键词“measurement”、“Algor-ithms”、“Design ”、“Thin films”的点度中心度明显较高,因此,技术、创新应用研究是国外主要关注的领域。而“Social”、“Social Influence”的高点度中心度表明社会影响研究也是国外的一个研究热点。关键词“Semantic Wiki”、“micro-blog”、“social networks sites”等也反映出国外对Web2.0的具体应用的关注。综上,国内外研究具有相似性,但是国外所关注的具体应用则更为广泛。
4.研究前沿分析
研究前沿不仅指在某一较短时间内被高密度或者是频繁引用的研究问题,也指正在兴起或突然涌现的理论趋势和新主题,并且该研究问题很有可能在此时间段内或者是未来的某段时间内被研究人员深入研究挖掘[7]。陈超美博士在设计 CiteSpaceII 中认为,新兴的处于上升阶段的突变术语更能揭示领域的新趋势和新动态,并利用突变检测算法来检测一个学科内研究兴趣的突然增长[8]。突变词是指短时间内使用频率骤增的关键词[9]。根据从文献关键词及主题词检测出的所有变词的分布状况以及变动趋势,能够概括Web2.0领域发展前沿,揭示领域的发展历史。
本文采用CiteSpaceII工具对2003-2013年的国内突变词进行探测,对国内外文数据进行分析,分别探测出30个突变词。我们发现国内外Web2.0领域的研究有以下特征:
(1)国内外Web2.0领域的研究是从2003/2004年开始的,并且由于各阶段不断有新的突变词涌现,我们可以认为Web2.0领域仍处在一个发展阶段。最近几年突变词的减少,表明该领域发展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用户研究是其比较前沿的研究内容。
(2)国内外Web2.0应用多方面发展。Web2.0领域的研究不仅涉及各类应用工具,也涉及到相关技术和用户等等。国内外侧重点稍有不同,比如:突变词“政务微博”在国内出现,而国外没有,这表明国内在政府和Web2.0工具方面的研究更多。
5.总结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国内外Web2.0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情况。通过对国内外Web2.0研究领域发展情况的比较分析,本文发现了国内外在Web2.0研究领域所存在的差异,这将有助于各机构、专业学者准确把握国内外Web2.0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虽然我国目前对Web2.0领域的研究与国外还存在差距,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国内学者在向国外学习借鉴研究和应用实践的经验同时,更应该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突破研究单一化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唐乐.Web2.0时代面向社會公众的组织外部传播[D].复旦大学,2011.
[2]郑文晖.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6,25(5):31-33.
[3]严贝妮.1989-2002年我国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研究论文计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4(5):109-112.
[4]袁小翠.2005年~2011年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档案管理,2011(6):60-62.
[5]邱均平,苏金燕.我国竞争情报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8(12):1761-1765.
[6]邱均平,王明芝.1999~2008年国内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2010,29(2):1-5.
[7]杨莹.国内外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知识计量[D].大连理工大学,2009.
[8]魏瑞斌.社会网络分析在关键词网络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9(9):46-49.
[9]Chen C C.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ming Points 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Proceedings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4,101(1):5303-5310.
作者简介:
赵英,女,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谢彩云,女,毕业于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情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