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泉 陈红 张伟 文艳玲 秦秋红 罗茜
【摘 要】本文根据中等职业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从课程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定位、内容和要求、教学实施等方面对中职《家畜饲养管理基本技能(养猪技术)》课程改革进行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家畜饲养管理基本技能(养猪技术);课程改革;实践
《家畜饲养管理基本技能(养猪技术)》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职业技术课。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养猪生产一线所需要的种猪选育、繁殖、饲养管理、猪场现场管理等知识,让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现代养猪生产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较高的综合能力,将来能谋生、会致富、为畜牧业发展服务。
1 《家畜饲养管理基本技能(养猪技术)》课程改革思路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对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岗位能力为重点,从探索、实施课堂与实训一体化,项目导向为突破口、将教、学、做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课程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生产与管理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养猪方面的生产与管理能力,即养猪生产的筹划能力、各生产环节的饲养管理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猪的品种识别能力、饲料选择和使用能力、猪舍建造设计能力、猪的发情鉴定、采精、配种、妊娠诊断、接产助产、断奶等重要职业能力,而这些职业能力的培养都是从事专业职业所必需具备的核心能力。
2 《家畜饲养管理基本技能(养猪技术)》课程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中职生的职业定位,《家畜饲养管理基本技能(养猪技术)》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维度:
2.1 知识目标
(1)了解常见猪品种的经济类型、产地、毛色和生产性能;了解猪的生物学特性和主要性状遗传规律;
(2)根据当地情况了解饲料配合和掌握猪饲料的选择和调制加工方法;
(3)掌握猪生产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4)掌握后备猪的培育种猪的选育,公猪的饲养管理及采精技术、人工输精技术;
(5)掌握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及发情诊断、配种技术、妊娠诊断技术;
(6)掌握仔猪的饲养管理及分娩接产、仔猪的哺乳、仔猪的断奶方法;
(7)掌握肉猪的饲养管理及肥育前的准备、肉猪肥育与环境控制;
(8)了解养猪生产工艺和猪场建筑类型、养猪设备和猪场环境保护,熟悉养猪场的选址及场地建设主要问题;
(9)了解无公害养猪与地方优质猪的饲养以及标准化养猪;
(10)能自主学习养猪新知识、新技术。
2.2 能力目标
(1)能根据外貌识别猪的主要品种,能有选择性地购进体形外貌符合品种特征的种猪;
(2)学会猪的人工授精、发情鉴定、早期妊娠诊断、接产和开食,能熟练地进行猪人工授精全过程操作;
(3)能识别猪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能分类保管、使用猪饲料,能按配方配制日粮,能分析评定饲料配方;
(4)能科学地进行猪的饲养管理,能熟练地掌握各阶段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5)能合理地进行猪场的规划与使用猪场设备;
(6)能对猪场的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和简单效益分析;
(7)能解决生产中的一般性技术问题,具备养猪生产能力。具备艰苦创业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2.3 素质目标
(1)热爱畜牧兽医事业,有奉献精神,有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具有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5)能较深刻地理解猪场的企业文化及较快的适应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厉行节约。
3 《家畜饲养管理基本技能(养猪技术)》课程内容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内容可以分为11个学习情境模块、26个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及要求、课时安排见表1。
4 《家畜饲养管理基本技能(养猪技术)》课程教学实施
4.1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在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综合性和实践性,与其它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实际工作关系也极为密切的相关,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适应养猪企业的实际需求。主要介绍的是猪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解决猪生产中主要问题的基本技能。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各阶段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而猪群存栏数及栏位数计算是课程的难点。解决办法是通过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直观到 理性、层层深入、逐步展开:通过实验、实训,把课堂搬到实习猪场,使学生在“学 中做”、“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2.1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图片、视频、标本和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直观性。在平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综合判断能力等, 困此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参与法、类比法、讨论法。
4.2.2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上以直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用电子课件制作大量内容丰富的教案 及其相关图片:并把课堂搬到实习猪场,使学生在“学 中做”、“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现場工作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3 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阶段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舍的模式,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操作技能、课后作业等手段。平时的评分内容包括职业道德、 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际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能力等方面。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或者利用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每个模块的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实际动手能力,理论知识的运用与掌握情况,完成作业的准确度、完整度、规范度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学习态度、总结报告等。
4.4 教学设计编写建议
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编写教学实施方案,教案的编写 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以利于教学的组织和围绕学生知识的学习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
4.5 教材编写建议
编写教材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的编写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 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以理论知识够用适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要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
选用的教材一定要符合中职学生教学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安排教材内容, 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 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同时要具有前瞻性。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 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材中的实训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
4.6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自主 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努力搭建网络化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也可 以进行虚拟实训,通过网络进行在线答疑和辅导,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的条件,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3)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 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 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4.7 师资条件和实训条件
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动物营养、动物繁殖、养猪等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能力、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的能力等,以利于教学和课程的改革。另外,本门课程的实训条件要求有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实训室,融教学与实训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张永泰,主编.实用养猪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2]李和国,彭少忠,主编.猪生产[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张登辉,主编.畜禽生产[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4]刘国艳,主编.动物营养与饲料[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5]李立山,张周.养猪与猪病防治[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6]吴建华,主编.猪的生产与经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王伟国,主编.规模猪场的设计与管理[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