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933年之后德国的科学变化

2014-10-21 20:06刘旭红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39期
关键词:德国

刘旭红

摘 要:德国科学紧跟着政治事件的步伐。那么,科学变化又是如何在国家政权大规模演变后,变得显而易见?政治事件导致解雇或聘用科学家、科学制度结构、研究项目的不同,这些都是本文要论述的问题。

关键词:德国;科学变化;政治事件

德国,一个主导着20世纪国际政坛变化的国家,令全人类震撼并惧怕。一战后,德国国内纳粹分子的掌权,导致二战的爆发。在这次巨大的政治事件面前,德国的科学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国内科学精英的国际转移、研究机构的重组和新研究项目的出现,以及科学意识形态的变化这三方面。

一、科学精英的国际转移

1933年政治巨变后,由于政治原因而解雇科学家,并引起了科学家的国际转移。1933年之后,由于种族原因或政治原因,德国大学、凯撒·威廉学院或别的研究机构共解雇了2500名学者和科学家。需要强调的是,狭义上的政治解雇和政策上宣扬的驱除非雅利安人、犹太人的解雇是不同的。而这两者的结合给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帝国内所有大学的教授和教员只剩下15%。但这个时期是科学精英在国际上转移率最高的。其中,2∕3被解雇的科学家离开了德国。

然而,纳粹政府驱逐犹太人和政治上的左翼学者、科学家的行为,并没有给所有的大学、研究机构或学科领域带来同等程度的危害。1934年秋,在纳粹授权法颁布一年多后,政府命令解雇非雅利安分子或政治上不可靠的社会学家、公务员,其中,被解雇的大学教师由帝国教育部和科学部重新编制。在被解雇的614名学者和科学家中,来自柏林、法兰克福、布雷斯劳大学的人数占40%,而罗斯托克和图宾根大学只有两个,埃朗根大学只有一个学者被解雇。这样,这些数据就可以被看作是犹太人在各高校分布极不平衡的证据,以及社会学家和科学家在德国大学的不平均分配。

从学科研究来看,也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例如:物理、生物、心理和医学学科。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在这些学科中,被解雇的科学家和移民人数是极大不同的。生物学占得比例最低,只有10%,物理和数学同心理学一样,所占比例接近15%,但那些大型的,并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学院受到了较大冲击。而医学领域的受迫害程度依具体部门而定,性研究所被完全摧毁,负责人口政策的学院和行政部门却几乎未受破坏。众所周知,从这些结果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纳粹政府对犹太科学家和知识分子的迫害,导致了对理性或现代性的排斥。

1933年之后,出于人道主义而向移民提供职位的现象变得日益显著。从20世纪30年代的援救移民计划的记载中发现,尤其是洛克菲勒基金会不断考虑对学者或科学家的资助是否是一个好的投资。

二、研究机构的重组和新研究项目的出现

1933年之后,由于纳粹政权的集权化,导致那些未被解雇的科学家为了确保继续进行研究项目,并得到政府的支持,从而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创建与特殊权威机构的联盟。在此,将这些研究计划总结为三种。第一种是大学或半公立学院的基础研究转变,经常由工业或军事组织共同投资。第二种称之为基础研究的技术化,意味着在基础研究中逐渐引进技术。当然,这个过程早在1933年之前已经开始,但1933年之后,在有利于纳粹计划的领域研究中速度加快。最后一种,趋向于实施符合新政权的目标或与之兼容的研究计划。

军事上,前两种典型的发展事例当属哥廷根和柏林的空气动力学研究、佩内明德的火箭研究和军事心理研究。这三类需要生产军事应用软件的基础研究,主要在专门的学院里开展,而不是在大学里。在与纳粹政府的核心计划相联系的第二种类型中,最显著的事例是,基础研究主要涉及人类基因学和优生学,还有所谓的对东方总体规划的地理和民族学研究。

三、科学意识形态的变化

尽管主动权经常源自科学家自身,但又存在许多政治范畴的事例。鲁道夫·赫斯曾宣称,民族社会主义不过是应用生物学,这可能就是德国历史上最令人深刻的事例。

纳粹德国时期出现了体现上述策略的事例,即来自各种学科的科学家努力展示他们特殊的研究方法,使之与纳粹政府的意识形态兼容。赫伯特·梅尔滕斯将这些科学家准确地称之为“自我调整”,从而能够使人们清楚的看到,通常主动权来源于科学家本身,而不是国家或纳粹党。还有像“德意志物理”研究項目或汉斯·巩特尔等人的种族心理研究项目的事例,正如二战期间,德国科学家努力用具有爱国情感的术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然而,在上述事例中,最有趣的是,没有一个项目成功地实现了垄断或占据主导地位。

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观点,趋向于在科学与政权间建立一种利用关系。约瑟夫·戈培尔在1938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到大众汽车时说,民族社会主义决不会反对技术研究。其中,高超的技术与意识形态合并的一个著名事例是他对佩内明德火箭的描述。

其中,社会和人类学决不能被排除在外,仅仅由于这些学科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就解散他们,是不正确的行为。因为它们具有实用性的功能,通过教育学的研究来服务于政治教育。此外,还有著名的权威技术,这些学科的领导会利用他们的专家,相当于工具性的逻辑学有助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四、结语

20世纪初,德国的战败使之不仅在物质上遭到了巨大损失,更使德国的国际声誉备受打击。随后,纳粹分子利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崛起,最终掌权。这一政治事件引起了德国科学界的变化,从科学精英的国际转移到研究项目的转变,以及科学意识形态的变化。可见,政治事件对科学的影响之大。

参考文献:

[1] 何亚平主编:《科学社会学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

[2] 齐光先:《在法西斯极权制度下德国的科学》,科学史话,2006年第3期。

[3] 刘丽娟:《纳粹德国的知识分子与大屠杀——以医学界为视角》,中国人民大学书报,2012年第9期。

[4] 周鑫:《种族卫生学与纳粹时期的德国医学界》,武汉大学博士专业学位论文,2012年5月。

猜你喜欢
德国
德国车辆来波兰加油
德千吨存美黄金成“人质”?
德国选择党扬言脱欧
“梦梦”“娇庆”德国行
德国央行称德国退休年龄应推迟到69岁
新中国科技60年(3)
无情的应试教育
开始敲门
可怕的过山车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