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亚闻
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继“读、写、算”之后当代社会公民的第四项基本素养,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公民信息素养的培养。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启蒙时期,因此加强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意义重大。
信息素养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信息素养的内涵也更加丰富。本文认为,信息素养是个体对于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与传播等活动过程的态度与能力。信息素养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目前的工作任务需要何种信息、在哪儿获取信息、以及如何获取、加工、传播信息等。从这个定義来看,信息素养的内涵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信息素养是以信息意识为基础的。所谓信息意识,是个体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当个体有了信息意识之后,在遇到问题时才会主动地利用信息工具、收集信息知识,并具备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说信息意识是个体信息素养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信息素养是以信息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运用的基础,它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本常识和操作技能,是蕴含信息的采集、加工、传播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综合体。信息知识是进行信息素养培养与信息能力提升的知识基础。
最后,信息素养是以信息道德为发展方向的。信息的处理与操作有其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信息道德就是对个体进行信息处理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的集合,是贯穿于个体信息素养培养过程始终的内容。信息道德是对信息素养发展方向的界定和指引,在个体信息素养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课程培养目标不明 主要表现为将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简单等同于计算机课程,对于课程中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应当说,信息技术课程中涉及很多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注重对于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但是二者在教学目标上却有明显的差异。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教学目标的,而计算机课程是以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目标的。而反观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到教师观念和教学形式,都更为关注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掌握,而忽视了对于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对信息素养的培养缺乏学科综合意识 在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中,过分依赖于信息技术课的作用,认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只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完成,而与其他课程无关,是对信息素养进行学科综合培养的意识的缺乏。信息素养是利用信息知识和技能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依赖于信息知识和技能,还依赖于各学科信息收集、分析与处理能力。由于部分小学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不够,信息意识不全,对于信息的跨学科收集认识不足,因此导致对信息素养学科综合的培养没有充分的认识,甚至对信息素养本身缺乏清晰认识。
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策略
一是要重视信息知识的充实。信息知识的充实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知识的讲授过程生动有趣,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引导学生认识“鼠标”的作用时,首先以象形的“鼠”来引入教学内容,随后讲解鼠标的作用与基本操作,使学生们建立起鼠标的形象观念,然后以简单的小游戏,如鼠标双击“气球”“扫雷”等来增加学生对鼠标的熟悉感,克服使用的畏惧。
二是要学会信息能力的建构。信息能力是运用信息的技术,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益,教学不可能穷尽所有的信息技术,因此通过任务教法和示范教学激发自我探索的意识,才是信息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比如画图软件的学习,在讲解了其常用功能后,可以为小学生布置绘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任务,谁画的好,就可以被选为教师的教具,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的兴趣。
三是要抓好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同属于精神层面的培养内容,是信息素养的内在方面。对于这类素养的培养,应当采取典型示例和游戏教学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小学生产生影响。信息道德建设是目前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正是因为对小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落后,导致了大量网瘾少年的产生,造成了网络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因此,加强小学生的信息道德培养,从基础教育的最初阶段就重视信息道德培养,使小学生树立起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是运用学科综合与综合实践加强信息素养的课外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主题的形式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活动的过程,将有效提升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综合,是将与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或者对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有实际意义的课程进行交叉,运用彼此的内容和方法来加强信息素养培养的效果。比如,通过使用电脑键盘来培养学生的汉语拼音水平;运用多媒体辅助其他学科的教学;利用美术知识来帮助使用画图软件等。这些跨学科的综合教学与实践活动对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将具有叠加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