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某超高层结构体系分析

2014-10-21 20:05陈航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6期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陈航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涌现,以满足人口居住及社会需求。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超高层建筑设计技术与理念不断更新,需要建筑设计人员依据科学的结构工程原理,利用先进的结构设计技术,合理设计、判断建筑结构体系,满足超高层建筑需求。本文主要对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进行概述,并结合工程案例具体分析超高层结构体系设计。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構体系;混凝土框架

随着高层建筑技术日益完善,超高层结构理论、技术不断创新,为超高层建筑设计、建设提供保障。近几年,大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用地紧张,而超高层建筑有效缓解了这一局面,并为人们提供良好、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且凭借美观外形、高度高而成为地区标志建筑,推动城市发展[1]。在超高层建筑建设中,由于体量、高度的增加使建筑自重增加,施工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设计者全面考虑施工条件、结构安全性、结构布局等因素,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确保建筑安全。

一、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设计标准

按照建筑材料的不同,超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结构,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目前常采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同时,根据不同结构体系,可分为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2]。在具体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具体高度、功能要求、投资数额、建筑功能要求等因素,按照安全、经济、可靠、合理等原则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确保建筑整体结构具有足够的刚性、承载力、抗震性能。

分析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可知,在建筑高度增加的情况下,结构水平位移与高度的四次方呈正比例上升关系,且结构承受弯矩也随之增加。因此,结构具体设计中,地震力、水平风力设计的核心因素。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标准包括:1)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由于超高层建筑比较低建筑更柔,其在地震作用下更容易变形,且变形更大。为了确保结构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在设计时,增强结构延性,避免倒塌。2)轴向变形至关重要,超高层建筑具有较大的竖向荷载数值,较大的轴向变形在柱中产生,影响连续梁弯矩,减少连续梁中间支座的负弯矩值。3)水平荷载是决定因素,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水平荷载对其产生倾覆力矩,并在竖构件中产生轴力,因此,水平荷载的增加、分布不均将直接影响机构的稳定性[3]。4)侧移是控制指标,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是结构侧移,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侧移变形增加,所以,在设计中,应经侧移控制在一定限度范围内。

二、广州某超高层建筑工程概述

该项目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是集商业、办公、五星级酒店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大楼。地块面积23419m2,项目总建筑面积42万m2,由三个塔楼和一个裙楼组成。地下4层,高度为21.38m,其中负一层和负二层有局部夹层,面积110010 m2;地上部分裙楼5层高24.0m,面积28556 m2,西塔17层高65.0m,面积51408 m2,南塔55层高280.0m,面积面积102764 m2、北塔46层高200.0m,面积102764 m2。同时,该施工地土层为人工填土层、冲积层,残积层,结构体系设定为:西塔—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地下室及裙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南北塔—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此外,本工程要求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裙楼及其上二层塔楼的抗震设防类型为乙类,其余塔楼楼层为丙类。

三、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选用分析

(一)、裙楼地下室—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

无梁楼盖结构指的是不设主梁与次梁,直接通过楼板传导平面荷载至柱上的结构体系。在具体设计中,为满足车库建筑净高、设备管道布设等因素,需严格控制楼盖结构净空,考虑普通梁板框架结构满足建筑条件情况下,其经济效益和结构性能已不能满足具体工程需要,故裙楼地下室选用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通过实际计算对比,整体楼盖厚度控制于400mm内,对比框架结构的800mm梁高情况多出400mm的净空。柱与柱间通过板内设置暗梁的方式,保证结构体系的整体性及稳定性,平衡柱端弯矩。同时,于板柱连接位置设置柱帽,增强楼板抗冲切性能, 示意图如1所示。

图1 无梁楼盖示意图

(二)、西塔(公寓)— 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支剪力墙结构即下层为框架、上层为剪力墙的结构体系,在该结构中,因建筑要求部分剪力墙不能落地,需要直接落在下层框架梁上,然后荷载有从框架梁转移到框架柱上[4]。例如,在本工程中,标准层墙体无法落地,故西塔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并在合适位置设置转换层。由于建筑的抗震能力直接受转换层位置的影响,因此,其位置宜低不宜高,若过高将影响接结构内力传递,造成墙体裂缝。在西塔17层结构设计中,在8层处设置转换层,并采用梁式转换结构,并在建设中强化转换层下部框柱、剪力墙刚度,避免在转换梁上一层墙体上设置门洞[5]。同时,由于转换层即是下层结构的封顶,又是上层结构的基础,这样,转换层的存在使上下传力构建无法连续传递,转化层主结构承载竖向传力,需要对主梁配置加强筋构造,以此提高主梁承受力。

(三)、南北塔楼(办公室、酒店)—框架核心筒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即由外围的稀柱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所组成的结构。在本工程中,因塔楼功能需要,楼内净空及室内空间要求较大,而建筑高度限制了结构梁高。故本工程中,南北塔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外围柱距为10m~12m左右,采用钢管柱,其截面尺寸远比同等情况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小。同时,主梁采用空心钢管宽扁梁,配合核心筒墙帽构件共同工作,将梁高压缩至450mm,既保证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又能满足建筑使用净空需要。在具体设计中,由于地下室使用空间需要,塔楼外框柱并不能落于基础内,经过分析及实际计算对比,最后定于首层对两根钢管砼柱进行转换。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将会逐渐向超高层结构发展,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选择、设计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全面考虑建筑功能需求、抗震要求、楼层整体结构等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并科学施工,提高工程质量,确保超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袁辉.某超高层结构设计与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3):149,154.

[2]李亚明,张晖,郝安民等.超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体系之探讨[J].结构工程师,2013,29(6):49-53.

[3]孟焕陵,黄维纲.新型混合结构体系在超高层建筑的应用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1):69-76.

[4]任萌.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分析[J].中华民居,2014,(15):147.

[5]曹珑芳.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J].低温建筑技术,2011,33(12):52-54.

猜你喜欢
超高层建筑
基于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技术分析
消防电气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超高层建筑测量技术研究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研究
中国超高层建筑发展及经济效应分析
高层超高层建筑中的电梯设计
高、超高层建筑室内给水排水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解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加工与安装技术
浅谈超高层建筑内的烟囱效应与电梯安全
剪力墙墙体竖向微小裂缝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