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 刘小占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飞速,人口数量在不断的增加,随之而来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相对减少了,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短缺、污染和灾害,水资源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并对如何加强水资源合理保护管理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
引言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占据主导地位,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制约因素,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要涉及水资源。因此,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当前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
1、管理体制滞后
水利工程管理资金缺乏,由于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水费收缴起来相当困难,水的价格又偏低,导致水管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困难;水管单位机构臃肿。人员总量过剩与结构性人才缺乏并存,技术力量薄弱,无法满足规范管理的需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存在管理机制不活、经费短缺、管理粗放等弊端;存在“重建轻管”现象。水管单位注重投资新建项目,忽视对已建工程运行、维修的投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更无保障,失管失修的现象比较严重。
2、水价改革不到位,难以使水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
大力提倡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如今,我国水的价格偏低,水费在家庭收入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无法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注意,根本就无法谈到节水的问题,据专家研究发现,每个家庭的水费支出不足于引起人们在生活中对节水的重视。企事业单位也是如此,水价只是占到生产成本和经费开支的很小一部分,难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这样就直接影响了节水技术的实施和节水设施的安装,无法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的积极性。
3、缺乏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和水资源保护制度
长期以来,人们对节水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只知道一味的索取而不知道从根本上解决节水问题,认为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永远用不完的,没有必要节约。还由于人的思想观念落后,对惜水、爱水、节水意识十分淡薄,各企业和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水资源利用率低。
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应遵循的原则
1、要坚持人水和谐相处的原则
人是自然的保护者和享受者,不是自然的征服者、驾驭者,所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采用竭泽而渔的行为,只向自然索取,而应在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水生态的需要,在考虑经济用水、社会用水的同时,更要考虑生态用水、环境用水,处理好人和水的关系。
2、要坚持以水定發展的原则
要以水资源的供给定产业结构,定经济布局,定城市布局,定城市功能,定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规模,一切都不能超过水承载能力。
3、要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
除害兴利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农村、流域与区域、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等各方面的关系。做到有序开发、供需平衡、结构优化,更好地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4、要坚持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从水资源的系统性、整体性出发,对水资源首先要实行流域管理。但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形成了各地的水资源的特点,因此,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又必须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三、合理保护与利用水资源的对策
1、提高全民节水观念
在节水问题上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让人们充分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强化人们的节水观念,做到自觉爱惜水、保护水。第一制定和利用水指标,增强人们在用水中的危机感,切实加强人们的责任感。努力做到人人关心水资源问题;第二强化计划取水、节约用水。实施计划取水和节约用水,通过对取水户下达年度计划取水,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水资源。第三制定合理的水价,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水价偏低是人们不节水的一个重要原因。
2、发展节水农业
水资源的浪费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农业在灌溉过程中不能节约用水,从而也大面积造成水的浪费,根据现在农业发展要求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是节约农业用水、缓解全省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要以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为中心,围绕“开源节流”进行创新,根据各地的资源条件,合理配置水资源,实行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真正提高节水农业水平。
3、健全防洪防旱体系,增强抗御洪涝旱灾害的能力
加强江河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努力提高抵御洪、涝、旱等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的损失:建立防洪工程;建立预警预报系统;制定防汛政策;提高防汛意识。通过这些,确保重点城市、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提高防汛抗洪决策的正确度和指挥的科学性。
4、加强水污染的防治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剧,经济不断上涨,水资源污染已经非常严重,现如今,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通过合理开发,适当发展工业,防止工业污染。在建设和发展的同时,要同步或超前防污治污。防治水污染的总原则是污染总量控制和水功能区划分。设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做好各项节水设施建设,推进污水集中处理,努力实现污水资源化。延续传统农业生产,根治农村和农业污染。要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以防止农村水环境进一步的恶化。
5、建立健全水资源统一管理运作机制
在社会发展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水资源,涉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应用过程中,水资源短缺出现供求矛盾,这就要求节水与高效用水,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也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唯一出路。把有限的水资源通过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综合性地进行流域管理,可提供一个可行的框架来规划各个区块,避免分疆而治,造成污水的无序化排放和水生态资源的无序化开发,形成村镇之间乃至省市之间的矛盾。统一的规划还有利于推动水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处理,统筹制定实施可持续水环境、功能建筑群与环境的利用及保护。
6、发挥森林在改善水资源环境中的作用
在改善水源,合理利用水资源问题上,人们逐渐意识到,治山造林涵养水源是改善水资源的最好途径之一,森林能防止土壤流失,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经历了无数次洪灾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就治水而治水,忽视治山,忽视森林的作用,水是治理不好的。单靠水利工程设施虽可达到暂时蓄水的目的,但阻挡不住泥沙的淤积。因此,走兴林治水之路是实现水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结束语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关系民生的大问题,水资源的状况将直接影响着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在水资源管理中,要时刻认识到水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严格遵守自然规律,不破坏生态发展平衡,认真总结长期以来在水资源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合理利用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成功经验,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让水资源真正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为人类长久生存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晓影.广东省建设节水型城市绿地探讨[J].中国绿色,2014(09):237-239.
[2]李斌林.城市水价改革探析[J].中国物价,2012(11):88.
[3]高惠英.当前水务管理经验分析[J].中国水利,2013(2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