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摘要:本文探讨工业类展览馆展陈设计的创作方法——把集体回忆转译为空间体验。以城市发展历程为跨度点、以旧厂房的改造为载体、以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类物品为记忆体。通过设计的语言将其相互融合,并成为城市工业发展的见证者。勾起过往人群的回忆,激起内心的共鸣。
本文以柳州工业博物馆工业历史馆展陈设计为例,探讨把集体回忆转化为空间体验的过程与方法。
关键词:集体回忆;空间重组;记忆体;传承与发展
一、引言
把一个城市的集体回忆固化,让大家怀念,观摩,再次勾起大家的回忆是博物馆的义务。笔者运用了体验经济学原理将展览分化为感受、欣赏、参与、教育四种方式。并相互组合给予观众不同的视觉及心理体验。“感受”突出空间的塑造、场景还原,原建筑和材料的巧妙再利用。“教育”以动态影像与静态展板结合。“参与”突出以人与人,人与多媒体的互动体验。“欣赏”结合装置艺术,传统艺术创作。
二、历史脉络转译成空间序列
大部分历史博物馆的展示内容都以历史发展的时间轴为脉络。柳州工业博物馆工业历史馆也不例外。按历史发展顺序共分为四大部分。设计者重新规划建筑内部空间,把四部分形成四个空间贯穿在建筑内部。
顺着历史发展,四部分的内容从悄然崛起,新兴发展,欣欣向荣到改革创新,经历了四个阶段,四个空间通过尺度闭合与开放,通过材质,灯光,形态的调控,营造出先抑后扬的空间序列。
三、感受功能
1.空间的整体营造
空间的整体营造主要有两种方式:相对开放与相对封闭两种。展示空间内的展品对光线、湿度、温度比较敏感。因此,大部分的展厅为封闭式的,在封闭的空间内人造空间结构,人造灯光等氛围。但若原建筑具有历史感,保留价值,具有合理充足的光线,可以再利用。
人造的封闭空间,如第三部分:欣欣向荣的工业强市,第二单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为解决第二展区总体逆时针展线问题,空间中设置一座吊桥,一方面创造和丰富空间环境、另一方面凸显了柳州“桥梁文化”的地域特色,两侧以蒙太奇的方式向观众展现柳州城市经济体制一个个改革的成果。
2.场景还原
场景还原是常用手法。以具象真实的手法,再现历史场景,直接的勾起观众的回忆,直观的展示历史场景的氛围。对于大众来说这是很受欢迎的手法。场景还原也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全具象的手法,通过高分子塑像,背景油画,灯光等方式营造场景;另一种是较抽象的手法,结合多媒体灯光,生效,触摸屏,甚至加入互动的多元结合体。如“土法制糖业”、“木器制造业”、“华兴木植公司”、“柳州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等艺术场景。
3.材料的运用
材料就像建筑的表情,不同的材料表现喜怒哀乐。材料是可触碰的表皮,结合灯光和空间,可以勾起人们的回忆,引发人们的遐想。材料的运用有两种。一种是收集旧材料,进行重组。另一种是仿古的建筑材料。
如十年“文革”时期为题的展示空间设计,设计师打破了一贯平淡而又空泛的设计形式,不同方向而又互相交错的大型展墙营造出了一个动荡而躁动的历史氛围,暗示对柳州工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和影响。第二单元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
展区入口设计师采用钢架包裹原建筑柱体,增强空间体块的感染力,保留原建筑部分原貌,尤其是时间遗留在建筑上的历史记忆,向参观者展现出建筑本身的新旧更替。
四、教育——动态影像与静态展板结合
公众参观,其实蕴含着获得知识,得到教化的需求。然而人们对于纯文字,甚至是图片,纯粹的阅读的专注时间不能太久。尤其当游客是未成年人时。因此,设计师将动态影像与静态的展板结合。再融入到特定的空间来展示。
例如第一部分的“跋涉崛起的广西工业重镇”中,“第一单元”的柳州传统手工业的发展。设计师采用剪影投像的方式表现商贸码头生动繁忙的场面,通过声效艺术、以及在玻璃幕墙上贴附的特殊薄膜材料将图片、人物剪影、情景道具和模型组合在一起,再现昔日繁忙的贸易场面。
又例如第三单元,“深化改革治理整顿,工业经济改革改造改制”。这个主题展区的设计取材于各种不同的工作隐喻,体制改革之下的工厂、证卷交易所和时钟,零星分布的主展区,在此展区中巨大的展板分布其中。
五、参与——人与人,人与多媒体互动
鼓励人与人之间,人与多媒体之间的互动,让人从被动的观赏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在第四单元的“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与三年扭亏脱困”的空间里。设计师采取层层叠起的艺术形式,巨型展板与文物柜的组合表达了柳州发展思路与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寓意柳州在新政策下不斷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超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六、欣赏——装置艺术、艺术品
艺术品是传统的展示手法,包括浮雕、圆雕、油画等。笔者认为,装置艺术其实很适合用于历史博物馆。因为装置艺术更强调综合材料的运用,强调和环境的融合,强调动态的展示,强调与人的互动。这些特点都符合现代观众的需求。
结论
柳州工业博物馆在开馆当天,接待了大量游客。游客当中有当地人,也有游客。有一家老小也有年轻人。当地人有共同的经历,被采访时表现得比较激动,尤其当谈起他们的光辉岁月时。游客们都表示在参观完展览馆后对柳州有了更多的了解。
从观众的反应反思设计,柳州工业博物馆以城市发展历程为跨度点、以旧厂房的改造为载体、以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类物品为记忆体。通过设计的语言将其相互融合,并成为城市工业发展的见证者。勾起过往人群的回忆,激起内心的共鸣。运用了空间的整体营造,场景还原,当地材料的运用,动态影像与静态展板结合,人与人人与多媒体互动,装置艺术等手法,最终把集体回忆转译为空间体验。创造了游客的感受体验,受教育体验,参与体验与欣赏体验。
参考文献:
[1]《体验经济》;[美]B.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II),詹姆斯 H. 吉尔摩(James H. Gilmore)著 毕崇毅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3.1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