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摘要: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从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简要地概述了生态城市的涵义,并提出生态城市设计的理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针对生态城市设计中相关要点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为类似的生态城市设计提供较好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山水城市;生态城市;城市设计;城市形态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速度的加快,不断推动城市功能、社会、环境、生态、交通等方面的变化和调整。城市设计已成为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和空间环境,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品质的重要手段。
城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城市功能的完善,交通条件的改善,环境质量的提升、社会生活的发展、经济水平的增长、历史人文的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生态城市、绿色城市、低碳城市等观念应运而生。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主要就生态城市设计要点进行论述。
2 生态城市的涵义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计划中提出的概念,它的内涵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生态城市的定义超越了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层次,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融合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体现广义的生态观。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自然、城市、人三者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形式。
本质上,生态城市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也是生态城市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生态城市在不同角度呈现出不同的面目,反映了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
从城市学角度看,生态城市中的社會——经济——自然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它具备良好的生产、生活和还原缓冲功能,具备自我调节和抑制功能,保证城市的持续稳定。
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生态城市是城乡融合、互为一体结构模式。
3 生态城市设计的理念
生态城市设计的宗旨主要是为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城市风格特色。在城市设计上,充分体现作品中富含有生态元素,从城市景观和城市住区设计着手,最大化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生态基础。
3.1 城市景观和住区设计
生态化的城市设计离不开城市景观设计以及住区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特定设计的景观,例如流水等来突出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元素。通过城市景观设计来突出生态城市的手法一般是合理采取低层生态建筑,做到城市空间的生态化。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为基础的社会生态系统。为此居住区设计要坚持生态设计布局合理原则。综合考虑城市的地质特征及长远发展等条件,合理把握生态设计定位和发展规模;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提高居住区绿化植物的覆盖率,增加居住区绿地面积,推广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
3.2 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的形成源于“逐水而居”的自然生存准则。因而,绝大多数生态城市特别是南方生态城市设计应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所以首先采取有效的保护原生态设计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共享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来进行生态城市设计,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设计中的具体实践。从多个工程实践经验验证,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4 生态城市设计实例分析
4.1 城市概况
某水城项目属于生态度假区项目的一个部分,本项目设计目标是成为吸引高端商务人流的商务旅游目的地,为城市提供MICE模式的综合发展空间,形成文笔旅游生态度假版块,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引擎。
4.2 生态设计构思
(1)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关注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生活质量,绿地系统与周边自然景观充分融合,创造世界最顶级居住区的环境品质。
(2)注重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着重优化居住区的公建服务设施、交通系统组织设计,注重人车分流,减少交通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的优势,合理融入居住区规划布局,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3)项目用地北望高山,西靠寺院,东面与古城联系便捷,现状周边植被良好,自然山体环绕,整个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设计时将充分利用这些独具高原特色的自然风貌。
4.3生态设计实施
4.3.1 总体规划的生态设计
规划方案可以用 “二肺一心一轴”形容,设计运用的大量的水面,形成位于东西两侧的2个“蓝肺”,用地中部的度假屋组团形成密度最低的“绿心”,并且景观视线上做到了与高山的联系,完成了与高原山水环境的最大融合。区内由一条主要道路将所有功能组团串联,由西到东布置了若干个低层住宅组团、度假公寓以及度假屋组团以及酒店设施。其中低层住宅采用3种组织形式,一种为6-8户的连排形式,一种采用8~12户围和的古城院落式,另外还有4层的户型,通过错位排列组合成丰富有趣的院落空间。南面用地有优美的海洋景观资源,分别布置了高级低层度假屋以及度假公寓区,分时度假公寓区、湖岸五星级会议度假酒店,在不破坏现有堤岸和保证退缩间距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湖景资源。其中高级低层度假公寓区正朝高山方向,其余度假屋在满足消防以及交通要求的基础上,采用水岛的形式,四面环水,主要朝向也朝向高山。湖景客房主要为南北向平行设计,与公共部分围合成一个主庭院,其中有布置有露天泳池,亭台楼阁。
中部为岛岸度假住宅区,采用独栋的超低密度设计,组团四周环水,打造舒适、私密的居住环境,保证了每栋住宅的均好性。用地北侧布置2层的商业区,建筑空间在满足间距要求的情况下,充分采用古城商业街的肌理,并且在商业街内形成一条内街,布置以小溪、小广场和舞台,并且在通向高山的方向形成小尺度的商业广场。
4.3.2 绿地系统的生态设计
本方案绿地系统规划遵循维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内以用地中部逾20公顷的人工湖为小区绿地景观,结合用地南侧和用地北侧的高山形成景观轴线。各建筑组团内以建筑布置形态形成大小各异,错落有致的组团绿地。市政道路及小区路两侧均布置3~5米的绿化带。园林设计可结合各区的建筑设计风格和产品类型进行细化的设计,通过树种选取及各类园林素材的搭配运用,打造各具风情的居住组团环境。
园区的绿地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的公共绿地,占总用地13.17%。第二层面的前置绿地,建筑退界后留出的绿地,一般在3米至8米之间(12~20米道路留3米、25米道路留5米、32米道路留8米)。第三层面的地块相邻绿地,规划相邻地块建筑退界后留出的绿地,一律不得小于8米。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基于自然湿地边界特点,不但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同时更能作为城市环境碳排放的吸收器,从而有效调节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真正得到了城市设计的自然生态化效果。
4.3.3 交通系统的生态设计
绿色交通的运用:步行、有轨电车、专用车道将成为这座生态新城区居民的出行方式,市内还布置有大量水网等,可方便电瓶船行驶。规划区内设置七处码头,通过便捷的航道连接,形成区内独具特色的水上交通体系。附近海岸设两处码头,可乘坐游船出海。同时建有不受机动车干扰的独立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城市中的基础设施都力求使用本地生产的设备,从而减少了进口设备的运输过程,有利于减小碳排放量。
5结语
总之,城市的生态性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城市与建筑、绿地、交通融为一体,也就是把城外清新、自然的生态导入现代城市。城市在城市设计方面可以着重于建筑、绿地、交通几个方面,从而力求做到山水与城市和谐相融,营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东,陈新.对生态城市设计的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09(4).
[2] 张群,梁銳,何林泰等.山水型生态城市设计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