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明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混凝土表面产生缺陷的原因、主要的处理方法、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麻面;蜂窝;孔洞;烂根;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是十分常见的,在其浇筑成型过程中很难做到不出现质量缺陷如:麻面、蜂窝、孔洞、烂根等现象,不但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有时会影响整体结构的性能。故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主要的设计指标,现场工程的实际料源供应情况,制定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质量缺陷的产生。对于出现的质量缺陷要认真处理,既要保证内在质量,又要做到外观优美。下面就混凝土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缺陷分析其原因、确定其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1、麻面
麻面指混凝土表面出现的大小不均的坑、麻点、气泡等形成的粗糙表面。
1、1形成原因
1、1、1模板周转次数过多,表面出现了凹凸不平的坑,模板表面在支模前没有清理干净,还粘有以前的水泥砂浆,模板表面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涂刷时间过长没有浇筑,脱模剂形成干硬,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褶皱。
1、1、2模板拼装不严,接缝部位没有使用海绵条、塑料胶条等,浇筑过程中产生漏浆,使得接缝部位出现麻面。
1、1、3混凝土振捣时间过短,使得混凝土内部气泡没有顺利排出,在模板表面形成气泡。
1、1、4混凝土浇筑成型时间过短就进行拆模,使得混凝土表面砂浆粘在模板上,造成麻面。
1、2预防措施
1、2、1在浇筑之前模板一定要清理干净彻底,脱模剂一定要涂刷均匀并在涂刷完之后及时浇筑。
1、2、2模板拼装一定要严密,模板缝要加海绵条、塑料胶条等,防止漏浆。
1、2、3混凝土振捣一定要密实,使气泡能够充分排出,严防漏振。
1、2、4待混凝土强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再拆模。
1、3处理方法
用白水泥、普通水泥、107胶、KE胶或丙乳、水进行试配,分成几组进行试验,看成型后的颜色与原混凝土表面是否一致。确定好各种材料的用量后,处理前用水将麻面部位冲洗干净,用抹子将麻面抹平,修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养护。
2、蜂窝
蜂窝是指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砂浆少,石子外漏现象,形成类似蜂窝状的大量空隙。
2、1形成原因
2、1、1建筑物结构断面尺寸过小,配筋率较大,配合比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坍落度过小,下料被卡住。
2、1、2振捣过程中产生漏振或振捣时间过短。
2、1、3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或入仓高度过高时没有使用串筒造成骨料分离石子集中。
2、1、4模板缝封闭不严,造成大量漏浆。
2、2预防措施
2、2、1认真研究设计文件,充分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论证工作,合理确定骨料的粒径。
2、2、2模板拼装一定要严密,缝隙要进行严格处理。
2、2、3混凝土浇筑时要严格进行分层下料,严格按振捣操作规程进行振捣,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分层振捣,上层振捣时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5CM,下料高度超过2M时,要使用串筒下料。
2、2、4对于钢筋较密或存在预埋件时,可以加强振捣,必要时进行人工捣固。
2、3处理方法
2、3、1使用普通水泥、白水泥、砂子、水进行适配,分成几个配比,主要缺定白水泥的用量,以使处理后的混凝土表面颜色与未处理表面颜色一致。对于较小的蜂窝,用铁钎将混凝土表面残留少量砂浆凿掉,用水冲洗干净,再用配好的砂浆抹平压实,修补完成后加强养护。对于较大的蜂窝,先用铁钎等设备将蜂窝处混凝土凿除,用水冲洗干净,先用高一级别细石混凝土填塞并振捣或人工捣固密实,再用配好的砂浆抹平压实,修补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
3、孔洞
混凝土浇筑完成拆模后发现结构有较大的窟窿,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出现漏筋现象。
3、1形成原因
3、1、1结构断面尺寸过小,钢筋布置较密,配合比中使用的石子粒径偏大或混凝土坍落度过小,造成混凝土下料过程中被卡住。
3、1、2混凝土坍落度过大,下料过程造成离析,石子集中,又未进行充分振捣,形成孔洞。
3、、1、3混凝土下料没有形成很好的分层,上下层振捣器插入没有重叠或漏振,形成孔洞。
3、2预防措施
3、2、1对于施工图纸和混凝土配合比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合理确定骨料的粒径,对于钢筋较密的部位,可以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
3、2、2要选用有经验的混凝土振捣工,并严格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振捣规程振捣,采用行列式顺序移动,避免漏振。
3、2、3严格控制好下料高度,对于下料高度大于2M的建筑物,要采用串筒或其他方式下料,确保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
3、3处理方法
3、3、1处理前将孔洞内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高压水进行冲洗干净,用比原配比高一标号细石混凝土分层、强力振捣密实,表面用掺白水泥的水泥砂浆抹平压光。
3、3、2对于较深孔洞,在处理前按一定位置要求埋设灌浆管和排气管,再按上述处理方法处理,当混凝土强调达到一定比例后,用水泥浆进行灌注,使混凝土更密实,最后进行封管。
4、烂根
在浇筑水闸、倒洪吸、启闭室构造柱、板墙等建筑物时常出现底部水泥浆流失,石子外漏的现象。
4、1形成原因
4、1、1底部模板与建基面接触不严,产生空隙。
4、1、2混凝土坍落度过大,下料过程产生离析,石子集中。
4、1、3混凝土配合比中砂子使用量过少。
4、2预防措施
4、2、1模板底部与建基面的缝隙要封堵严密,可以用砂浆或小木条等进行填塞。
4、2、2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各种材料用量称量准确,误差在规范要求范围之内。
4、2、3混凝土浇筑之前,对于基岩和老混凝土面应先铺一层2-3CM厚的水泥砂浆,砂浆的水灰比应比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0.03-0.05,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每次计划浇筑面积与强度相适宜,并铺设均匀,防止混凝土不能及时浇筑而造成砂浆凝固。
4、3处理方法
出现烂根情况后,应将烂根部位彻底清理干净,用水冲洗后,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光,及时进行养护。
小结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对混凝土实体工程质量及外观质量要求也越来要高,特别是参加了南水北调主干线工程建设的人员更是深有体会,对于表面缺陷处理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处理方法各不相同,本文介绍的几种方法在施工实践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检测、评估与缺陷修补工程应用【K】。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K】。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