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思考

2014-10-21 20:07梁胜邦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2期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梁胜邦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驗,就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及其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方法

1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以生态学、环境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合理地确定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布置生态区城市建设体系,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既与城市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一定的区别。城市规划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城市产业及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合理设计等,也可以说主要是城市物质空间与建筑景观的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强调规划区域内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的保护、管育、修复和重建,主要涉及区域环境污染、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城市绿化等方面。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则强调运用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在对规划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城市社会、经济建设、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目标的总体规划。

2 生态学原则在城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是一个复合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大、不完善、不稳定的特点,缺乏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较为完善和谐的自控机制,为此,应用生态学的原则和方法去调控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物质转化与能量利用的生态效率,开发城市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环境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

2.1 整体性原则。在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时,应注重宏观的整体效益,谋求经济、社会、环境3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

2.1.1 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一是在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完善和执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二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承受的既定利用方式的综合上限,包含人口容量、土地容量、绿化容量及交通容量等;三是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考虑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合理区划及功能配置。

2.1.2 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强调区域性,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中,从大的背景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

2.2 循环再生与节能。生态系统中强调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两者紧密联系,共同进行。一方面是新物质不断合成,另一方面又被分解为可利用的形式,周而复始的循环,构成生态系统存在、发展、演替的基础。

3 科学合理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 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理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 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设计城市产业。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 GDP 中的比重。

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① 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 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②节能低耗无污染。即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③ 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④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公共绿地。

4 城市生态规划设计途径

4.1 城市的总体规划:从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系统着眼,综合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现实情况, 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内容: (1)带动城市的经济增长; (2)控制人口和优化利用人力资源;(3)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延长资源的可供给年限,不断开辟新的能源和其它资源;(4)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5)科学引导城市发展,满足就业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建立公平的分配原则; (6)推动技术进步和对环境污染等的有效控制。

4.2 城市区域和地区规划:开放性是生态系统的特点,城市的发展与规划也离不开所在的区域。通过引入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确保区域发展的生态负荷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合理安排区域内的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生态位的理论与方法,协调城市与周围的乡村地区之问的互补关系,实现城乡空间的相互融合;找准定位,发挥特长,科学引导城市发展,协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关系,减少竞争,互相配合,努力实现互促互进,共存共荣。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作为自然基础;维持城市的生态环境并使之适合人类居住,则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在当前世界范围内开展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实践中,需要科学合理的做好生态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将生态设计理念充分地融汇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全过程,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2,(04).

[2] 罗保明.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3,(05).

[3] 谭佼.浅析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1,(09).

猜你喜欢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用心处事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