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书春
一、水稻移栽
1.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一生对N、P.K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大体是:每生产100千克稻谷各吸N、P205、K20的数量分别是1.8~2.5千克,0.9~1.3千克,2.1~3.3千克,其比例大体是2:1:3。
水稻吸收氮最多的时期是分蘖一穗分化,约占总吸收量的65~70%;穗分化—抽穗占20%;对磷的吸收量最多时期是分蘖—穗分化。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抽穗开花,约占60%;其次是分蘖—穗分化约占30%。
2.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应遵循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氮、磷、钾配合施用及底肥全层施用的原则。
常用的施肥技术有以下三种:
2.1 攻前保后施肥法。重施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80%以上,并早施重施分蘖肥,酌情施用穗肥。一般生育期短或早熟品种用这种施肥方法。
2.2 前促中控,中控后补施肥法。前捉是以基肥为主,一般占总量的60~70%,并早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到有效分蘖后不迫肥,并在有效分蘖终止后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拨节后酌情省施穗肥。后补是抽穗始期酌情补施少量粒肥,适用于温度较高,生长季节长的中晚熟地区。
2.3 前保中促施肥法。灌水泡田后,水耙前施用。先堵好水口,将化肥均匀撒入田面,然后用手扶拖拉机或其他耙地工具,将化肥耙入耕层6~8厘米或更深些,使化肥与土壤充分混合。耙后尽量少排水,必须排水的话,也要经过5~6天后再排,以免造成肥分流失。旋耕施入是在有旋耕条件的地方,先把化肥撒在地表,随后用旋耕机混拌在12~14厘米的耕层里。
3.适时早插,缩短插秧期
在最适合水稻幼苗生长发育的时期插秧,并尽量早插。缩短插秧的时间。结合当地气象资料,来确定一个地区的最佳插秧时期。一般我省第一、第二积温区可在5月15~25日插秧比较适宜,第三、第四积温区在5月20~30日插秧比较适宜。
4.合理密植
密植上要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插宜稀晚宜密的原则。
密植的范围,普通栽培行距20~30厘米,穴距10~20厘米,每穴插3~5株苗;稀育稀植栽培,行距为30厘米,穴距为13~20厘米,每穴2~3株;超稀植栽培,行距30厘米、穴距为27~30厘米,每穴插2~3株苗。
5.保證插秧质量
当天起的秧苗要当天插完,不要在本田中寄秧:移栽前,本田地不能落水晒盖,要保持泥浆松软;力争每穴插的苗数一致,插的深浅—致,行向直、穴距匀。为了保证插秧的质量,要拉紧插秧绳,绳上固定的穴距的标记要等距,按标记插秧,每两人组,使用两条插秧绳为了便于中耕管理,池埂两边的苗行要准,均匀一致。
插秧结束后,因需要补苗,所以要把剩余的秧苗分成小把寄存在水田的一角。待补苗结束后,一定要将余下的苗扔掉,否则这些苗将成为病虫害发生的根源。
二、田间管理
1.分蘖期生长发育及管理
I.1 分蘖是水稻的重要特征。分蘖在主茎节上自下而上依次发生,分蘖的出现总是和母茎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为无效分蘖。在水稻群体中,有10%的稻株出生分蘖时称为分蘖始期,分蘖增加最快的时期为分蘖盛期,分蘖增加最快的时期为分蘖盛期,分蘖数达到最多的时期为分蘖末期。分蘖成穗数与分蘖出生相同的时期为有效分蘖终止期。
1.2 分蘖期田间管理
此期田间管理主要是科学施肥浅水灌溉,及时防治病、虫、草害。促进有效分蘖,防止无效分蘖。
2.长穗期生长发育及管理
2.1 长穗期的生长发育
水稻生长到分蘖末期,开始茎杆节间伸长和幼穗分化,水稻拨节后地上部分的几个节间伸长,当茎植基部第一节间伸长达1.5~2厘米,外形由扁变圆时,称为拨节。地上部分伸长节间一般4~7个。水稻完成一定的营养生长期之后,开始转入幼穗形成的生殖生长期。茎的生长锥转人穗的分化。
2.2 长穗期管理
长穗期一是要施好拨节肥孕穗肥,一般在抽穗前20~10天,每公顷施纯氟30~35千克,再配施氧化钾30~50千克。二是要灌好孕穗保胎水。三是及时防治病虫及除草。
3.结实期生长发育及管理
从抽穗到成熟的整个过程称抽穗结实期。经历出穗、开花、灌浆、结实等时期是决定结实率、粒重以及最终产量的关键时期。结实期管理上关键是养根保叶,为叶片继续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和养分顺利输送创造条件。在粒多基础上达到粒饱,减少空秕粒在霜前正常成熟。一般要酌施粒肥,管好水,注意防治后期病害。
4.及时收获
确定收获时期,主要根据谷粒充实程度及谷粒含水量,以高产优质为基本目标,同时考虑生产目的与天气状况、收割方法、成熟时期。在水稻充分成熟前提下,种用必须在秋霜之前收获;商品粮可在完熟前期收获;机械联合收获在完熟后期进行。
(作者单位:161300黑龙江省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