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粉艳
新课程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然而,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特别是历史作为中考科目,使历史课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但同时也向历史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搞好历史教学?要搞好历史教学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真正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教育观念。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的传声筒。“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坚信每个学生是可以积极成长的,面对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同时,还要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足,因为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允许同学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也可以做出独具特色的点评,并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习的行为的转变,不再像过去那样为了分数而生吞活剥,死记硬背。过去课堂上是听课,抄笔记,做作业,如今的课堂除了听故事,多看书多思考外,还要组织小组讨论,编演历史剧等,在回答老师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向老师提问题和质疑,整个课堂几乎成为学生的天下。课外,鼓励学生搜集历史资料,开展社区调查,参观名胜古迹,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体验学习历史的乐趣,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相互沟通、交流、合作的过程。
二、教师要重视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强调“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要想培养学生“渔”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具有扎实的教学基础,还要富有敏锐的教育观察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火花,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来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讨论会、演讲会、写历史小论文、扮演历史剧人物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历史,独立地做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重视学生的集体活动以体现合作精神。如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后,可以组织学生编演历史剧,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合理的历史想象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学习康有为、严复、梁启超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课文知识点的讲授,就事论事,这就使得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学习兴趣,更感觉不到学历史的价值。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新课程要重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感觉到结合时代、现实生活,用历史知识分析、理解和运用,效果较佳,而且学生也喜欢。日常生活中的电视、电影、录像网络、报刊、小说、杂志等媒体的作用,使学生接受了大量课外信息,其中有很多学生感到有兴趣的信息。例如,在讲七年级下册《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这一课时,就可以适当利用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杨康”这两个人名提问:靖、康与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有关?这样以来,既使历史知识更加贴近生活,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意识到文学作品与历史的区别与联系,在愉悦中掌握了历史知识。
三、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的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師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及时、充分地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要得到学生对历史课的喜爱,就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 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我在讲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时,我让学生谈自己将来最想上的大学时,大部分学生都提到“北大”“清华”,我顺势引导,提出“北大”的建校历史。这样的提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但是面对提问,还有个特别调皮的学生大声喊“家里蹲大学”,对于这种消极回答,我没有大声呵斥,更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将计就计,引导他们认识到上大学并不是唯一出路,当农民同样需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包括懂得一些历史知识。这样处理课堂“异声”,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也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粮食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应重视情感教育,营造融洽、民主党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义务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为了考大学,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每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四、新课堂教学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人才,显然仅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例如:1.网络资源,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操作平台,使交流更及时、开放。2.乡土资源,乡土主要是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民风习俗、传统文化、历史传统、名胜古迹等,这些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学历史就是掌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能力培养、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寻求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路径,为社会培养更具有朝气与活力的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