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转
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促使學生积极地探索与创新,对学生学会学习和适应社会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独特的思维火花时时撞击迸发,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本人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方法:
一、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根据问题提供的所有信息,从多个方面以分析探索的方式去思考,以求得大量新颖思维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一般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特点。我在教学中利用这些特点,注重了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流畅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能从一个方向上流畅地产生了多种同类型方案。它以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记忆为基础。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不少串新连旧的综合练习,以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得到培养。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在解决问题时,从不同方向上产生出不同类型的方案。它以灵活性作为基础。我在教学中采取用一题多解、一题多思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让学生在“多解”“多思”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解决问题的新颖、独特性。它以流畅性、变通性为基础。为此,我力争使教学富于探索性,精心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发扬教学民主,引导学生分析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及对策,帮助学生一同分析、探索学习中产生的困难或疑惑,鼓励发表与同学、老师不同的观点,鼓励质疑问难,尤其是对教材、教师的讲解有不同看法的。评价时,对学生思维结果中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合理成分或新颖的东西都要加以肯定,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然后全面的进行分析和讲解。
二、注重联想,想象力的培养
联想是根据事物间的各种关系,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内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想象是一种以创造图像为目的的心理过程,是智力活动最活跃的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联想和想象力有利于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方面,我着重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1.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观察。
中学语文教材中,可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内容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精心引导,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观察训练。要求学生观察时做到认真细致、全面深刻、有序有向、有静有动,还要做到多看、多听、多想、多记,使自己的头脑尽量储存多种多样的表象,更于展开联想和想象。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对天真幼稚的问题也要耐心解释,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为解决问题设疑、质疑。通过质疑问难,发展学生潜在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三、善于利用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应用原型启发去解决问题,是导致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原型启发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我采用了如下两点做法:
利用同类原型进行启发。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它为学生提供了训练语言的情境,是练能力养习惯的实例。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就必须抓住有关实例进行启发、引导、激发。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描写出了一个想象中的理想小屋,这是培养想象力的很好的课例。我们在教学时应有这方面意识,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进行想象创造的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想象的欲望,并逐步培养其能力。
利用逆向原型进行启发,如讲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不按先后顺序先讲马克思的贡献后讲作者和人民对他的态度,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能反映作者和人民对马克思感情态度的词语,学生回答“尊敬、爱戴和悼念”,那么就从逆向提出问题为什么马克思会得到作者和人民的“尊敬、爱戴和悼念”?学生就积极的在文中找答案了,引出马克思的贡献这部分内容就变得水到渠成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质疑,培养兴趣,又能帮助学生跳出惯性思维的束缚,学会逆向思维,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新颖和创造性都是有益的。
创造思维的发展不仅和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人的个性特征有关。人的聪明才智只有辅之以良好思维个性品质才能发挥它的效能。个性品质作为一种内在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创造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才能的发挥。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来说,他们每个人的未来是多元的,发展是多极的,我们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他们绑在同一马车上向同一方向前进,而应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参考文献:
1、赵温浪. 语文阅读教学要找准切入点[J]. 贵州教育 , 2006,(13)
2、中华人民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育[M].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