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
摘要:随着人们对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框架-剪力墙体结构施工中常有的一些质量通病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基于框架-剪力墙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的一些质量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体结构;模板;加密箍筋
一、模板工程质量问题
(一)深梁模板缺陷
梁下口爆模,上口偏歪;梁中部下挠。
原因分析:(1)下口围檩未夹紧或木模板夹木未钉牢,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侧模下口向外歪移。(2)梁过深,侧模刚度差,中间又未设对拉螺栓或对拉螺栓间距偏大。(3)支撑按一般经验配料,梁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未经核算,致使超过支撑能力,造成梁底模板及支撑承载力及刚度不够而下挠。(4)斜撑角度过大(大于60度),支撑不牢造成局部偏歪。
防治措施:(1)根据深梁的高度及宽度核算混凝土振捣时的重量及侧压力(包括施工荷载),木模采用加厚模板(宜为50㎜厚),每400~500㎜加一拼条(宜立拼)。根据梁的高度适当加设横档。一般离梁底300~400㎜处加Φ16㎜对拉螺栓,沿梁长方向相隔不大于1000㎜,在梁模内螺栓可穿上硬塑料管撑头,以保证梁的宽度,并便于螺栓回收,重复使用。(2)木模板夹木应与支撑顶部的横杠木钉牢。(3)梁底模板应按规范规定起拱。(4)深梁模板上口必须拉通长线复核,两侧斜撑应同样牢固。
(二)柱模板缺陷
爆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
原因分析:(1)柱箍间距太大或不牢,钢筋骨架缩小,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侧压力拔出。(2)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不找方,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3)柱模未保护好,支模前已歪扭,未整修好就使用。板缝不严密。(4)模板上有混凝土残渣,未很好清理或拆模时间过早。
防治措施:(1)成排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2)柱子支模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柱子底部应做小方盘模板,保证底部位置正确。(3)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柱模外面每隔500~800㎜应加设牢固的柱箍,必要时增加对拉螺栓,防止爆模。(4)柱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二、梁柱节点处柱子加密箍筋质量问题
在梁柱节点处柱子加密箍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是梁柱节点处少放甚至不放柱箍筋。相关规范对梁柱节点处柱子加密箍筋的闭合、末端弯钩长度和角度等构造施工有具体要求,以保证箍筋对梁柱节点混凝土核心区起到有效约束作用。但在施工中,由于节点处梁柱钢筋纵横交叉、分布密集,特别是当中间柱子有四根或更多根梁相连时,通常采用整体沉梁入模,这导致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处少放甚至不放柱箍筋,留下严重质量隐患。
为解决这一问题,施工中往往存在以下现象:一是违背抗震对箍筋一体式闭合的要求。有的施工队意识到整体沉梁入模后梁柱节点处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或者四根拉筋相拼合。二是违规操作,不按施工操作要求施工。有的施工队直接在梁底面模板上安装及绑扎钢筋,即先安装梁底面模板,然后在其上绑扎梁筋,最后安装梁侧面模板,人为造成施工安全问题。这是因为只安装梁底面模板而不安装梁侧面模板时,由于梁底标高和板底标高不同,导致与梁相邻的模板无法安装,从而造成整个模板支撑系统不稳定,很容易发生模板倒塌事故。同时,装模和绑扎钢筋多次交叉作业,施工人员在这种开放式、不稳定的模板系统上堆放和搬运钢筋很不安全。三是采用分层套箍法,但该法施工难度相当大,且必须将节点处侧模板拆除才能保证箍筋间距及绑扎牢固。
为改进梁柱节点处柱子加密箍筋的施工,可在节点处四角增加若干6mm或8mm的附加纵向短筋(长度与节点高度相同)。先将柱节点处箍筋按设计图纸间距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俗称猪笼);再将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钢筋并绑扎,或将整体骨架焊在节点处截面高度最大的梁上;最后整体沉梁入模。为防止附加纵向短筋位置因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应将其偏离箍筋角部约5cm。采用该法可很好地保证节点处柱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较好。但需要说明的是,焊接时焊点要适可而止,绝不能焊伤箍筋和梁柱钢筋。
三、剪力墙出现麻面、蜂窝
现浇框支剪力墙结构中,部分浇筑完毕剪力墙墙面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麻面或蜂窝,一旦剪力墙出现麻面或蜂窝,对剪力墙的性能将会有一定的降低并且影响剪力墙的观感。
产生的原因:(1)在墙、梁、柱钢筋绑扎完毕后,搭设模板,在模板上钻孔,锯末清理困难或清理不及时,有锯末残留。底筋绑扎完毕,现场遗留底筋;外架用架板或钢管堆积在板面上;面筋在调至板面较早,影响浇筑。(2)支模前模板为清洗干净,存留混凝土粘留现象,脱模时将浇筑墙面部分砼粘黏带走形成麻面,或脱模剂涂刷不足,脱模时粘黏砼形成麻面。(3)砼配合比过大,不符合标准浇筑条件,浇筑后形成蜂窝。(4)JGJ/T10-201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6.3.4中规定“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宜为300~500mm,当水平结构的厚度大于500mm时,可按1:6~1:10的坡度分层浇筑,且上层混凝土应超前覆盖下层混凝土500mm以上。”实际施工中浇筑时为了加快施工速度一般不是分批次按标准施工,这样混凝土中的气泡不能及时排出,给墙面造成蜂窩或麻面。(5)浇筑时未振捣密实,使得表面存在气不能及时排出,在墙面形成麻点。(6)混凝土质量存在问题,含气量过高或水化热过大。
四、填充墙墙体裂缝问题
缝一般出现在填充墙体上半部,下半部由于砌体自重与应力部分抵消,不会产生裂缝。填充墙墙体出现裂缝的原因从砌筑方面讲主要有以下几点:砌筑前砌块未按要求浇水润湿,砖缝控制不匀或超规范要求(8~12mm);碎砖未按要求废弃不用,而集中使用在填充墙墙体上;粘土空心砖填充墙墙体顶部未按要求做法进行施工(顶部预留200mm斜砌砖待七天后施工),填充墙墙体施工高度未按规范要求分段施工,而是一次性施工至顶。砌筑时的砂浆流动性较大,墙体在自重的作用下,不断沉实引起收缩;砌筑砂浆凝结硬化时产生的收缩,收缩时间较长,砌筑完毕28天左右才将基本完成;砌体材料存在湿胀、干缩的现象,这就会造成粉刷后的墙面出现不规则裂缝。
通过对填充墙墙体裂缝原因的分析,针对原因我们在工程施工中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砌筑用砂浆严格按照设计配比配制,并充分搅拌均匀;施工前,砌块提前浇水充分润湿,以避免过度吸收砂浆水分导致砂浆强度不足;拉结筋按要求进行预埋留置,数量、长度及弯钩满足设计要求;砖缝控制均匀并符合规范要求(8~12mm);碎砖按要求废弃不用;填充墙墙体顶部按设计要求做法进行施工(顶部预留200mm斜砌砖待七天后施工),填充墙墙体施工高度按规范要求分段施工,不一次性施工完成。砌筑时严格控制砂浆的流动性;填充墙墙体砌筑完毕28天后再次找补梁、柱边裂缝;装饰抹灰时注重抹灰基层的浇水润湿,抹灰完成后注重抹灰层的浇水养护,可减少由于墙体自身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防治措施:(1)支模之前对模板进行彻底清洗,支模后保证对模板的充分润湿。(2)严格按照国家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4-2002(2011年版)对所提供的混凝土塌落度、和易性进行质量验收,保证砼塌落度、和易性等符合质量验收规范所规定的要求。(3)浇筑时,分批次注浆,边注浆边振捣密实,严格按照JGJ/T10-201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中的规定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郑志高.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梁柱节点的施工方法[J].中华民居,2011年1期.
[2]谢明庆,山栋晓.略谈高层住宅框剪结构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