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不同视角:中国教育方式是否应该调整、怎样调整,这是一个大工程,没有顶层的设计、改造的决心,即是有妙策千条,也难免遭遇维护者的一票否决。
@杨向宏:人们常说到教育,却很少提教养,但教养比教育更重要:教育不足,可后天弥补,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没有教养,社会将不成体统。教养实际上是早期的家庭教育,与孩子一生成长伴随,决定着孩子一生的行程。有什么样的教养,就得到什么结果。
@晓窗淡月:高考对一个平凡的人意味着什么?其一,一次相对公平的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机会。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拼不上爹靠不了钱至少还有一个拼勤奋拼态度的机会(注意:重点不是拼智商)。第二,它帮我的人生做了一次筛选,把一群与我智商相当志向相近的人凑在一起,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彭晓芸:没什么比兴趣这种内生动力更可持续的了。教育的目标,当是帮助成长中的人找到自己的兴趣,认识自己的长短板,而不是为某个短期目标把兴趣给残忍地扼杀掉,然后制造出一堆眼睛不会发亮的机器人。
@有半毛钱的2532036733:应该是在保护安全的前提下,由着孩子玩,培养好的性格和品行,绝不要一味学知识,尤其不要学过量的知识,孩子的好奇心可以保证他一辈子的自学能力,过早被破坏了,终生受损。家长应该有宁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勇气。
@柳基岳:语文教材要反映当下热点,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反映当下的流行趋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说“快女”“屌丝”“白富美”“高富帅”“女汉子”等这些热词都能入选汉语词典的话,那么周杰伦的励志歌曲及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风歌曲入选教科书也是无可厚非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