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
[摘要]素质拓展培训已经成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平台,发挥苏区体育精神能促进素质拓展培训水平的提高。本
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等,对赣州市素质拓展培训现状进行分析,并将苏区体育项目
与现有素质拓展培训科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虽然目前赣州市素质拓展培训开展得较为广泛,但培训的效果却差强
人意。应秉承苏区体育精神,借鉴苏区体育的做法,将苏区体育纳入素质拓展培训中,这样可以增强素质拓展培训科
目的多样性、趣味性,提升素质拓展培训的教育功能。[关键词]人力资源;素质拓展;苏区体育;赣州[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7一0072—04
如今,素质拓展训练、户外运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体育方式,而是受训团体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团队协作、提高技能水平等综合整体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户外体验项目中的情景设置,可使参加者在训练过程中学会控制、交流、合作,达到磨练意志、完善人格、团结协作的目的。经过多年发展,素质拓展培训已经成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高员工素质的必然选择。然而,许多参加过素质拓培训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尽管对素质拓展训练持支持态度,但再参加素质拓展训练的意愿却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程序化的过程、单一的项目、千篇一律的训练,使得素质拓展步入死角。苏区体育涵盖各类民俗、军事、游戏、体育等项目,苏区体育精神包含多重含义,有根据体育文化划分的,包含体育文艺与体育文学的苏区体育文化精神;有根据体育方针划分的,强调团结协作的团体精神、集体精神、团队精神、团结精神的苏区体育精神;也有根据体育项目划分的,结合军事体育、民俗体育,强调提升个人能力,奋勇争先的苏区体育精神。不管如何划分,苏区体育精神倡导的主题与素质拓展培训的目的是相适应的,能对素质拓展培训的效果与质量起到促进与提升的作用。苏区体育精神根据素质拓展培训的需求,具有思想道德教育、团结协作培养、个性潜能提升等功能。在素质拓展训练中添加苏区体育模块,对增加素质拓展训练功能、拓宽户外训练渠道、提高培训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一、素质拓展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被视为各单位发展、进步的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不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管理者对员工完成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不尽相同,对集体完成的工作目标以及工作内容的分工也不一致,建立一支高效的工作团队,是管理者领导才能和沟通能力的体现。素质拓展培训则是提高员工素质的平台,通过素质拓展培训让员工明白如何在工作中建立相互的信任、树立共同克服困难的信心。
戴维·库伯认为:“有效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的技能、知识和信念都要接受挑战。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营造一个现实的问题情境。”素质拓展培训正是通过情景设置使参与培训的人员在训练中学会控制、交流、合作,达到磨练意志、完善人格、团结协作的培训目的。
(一)素质拓展培训能提升受训者个人的综合素质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价值观、性格和工作动机等是不能准确衡量的,而素质拓展训练对受训者对待事物态度的引导、意志品质的磨练、思维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拓展培训,能让受训者在完成任务中增强自信、克服心理惰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工作态度和工作动机。
(二)素质拓展培训能打造、协调和构建新的工作机制
工作的开展会遇到许多问题和矛盾,只有正确处理好工作中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协调和处理好服务与管理部门的关系,才能在共同工作目标的约束下,构建高效、合理的工作机制。
(三)素质拓展培训能建设高效、协作的工作团队
高绩效的工作团队是增强部门竞争力的基础。个人工作能力的突出,并不说明整个部门工作能力就很高。只有团结协作,才能给部门工作带来最好的结果。团结协作需要成员之间的协调、奉献,甚至牺牲个人利益。素质拓展培训,可以对团队成员相互间沟通能力、协作应变能力进行培养,树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团队精神,打造高绩效团队。
二、苏区体育精神在素质拓展培训中的应用
将苏区体育精神应用到素质拓展培训中,具有思想道德教育、团结协作培养、个性潜能提升三个功能。
(一)苏区体育精神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当前,体育的范畴在不断扩大与延伸。体育不仅具有健身功能,还具有教育功能。在倡导艰苦奋斗的苏区时期,勤俭办体育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苏区体育精神与文化紧密结合。为了宣传和鼓舞士气,大合唱、演唱运动大会的会歌等也成了运动竞赛项目。另外,苏区内各报刊对体育活动的报道与宣传非常频繁,也出版了多种体育普及读物与教材。素质拓展教育虽然也与歌曲、讀物相结合,但对艰苦奋斗的苏区体育精神的宣传还不够,只有通过体育文艺与体育文学的宣传,才能更好地发挥素质拓展培训的教育功能。
(二)苏区体育精神的团结协作培养功能
苏区体育工作方针提出“养成工农群众的集团精神”,就是把苏区体育精神融入社会。而通过素质拓展培训这个平台贯彻苏区体育精神,就是利用体育活动这种方式,把员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达到培养团队团结协作精神的目的。
(三)苏区体育精神的个性潜能提升功能
人力资源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个体的能力与作用。人的潜能无限,但在工作中的发挥每个人却不一样。通过素质拓展培训科目设置的变化,增加军事体育、民俗体育项目,培养奋勇争先的苏区体育精神,激发个人潜能,提升个人能力,能更有效地提高素质拓展培训的质量。
三、赣州市素质拓展培训现状分析
本文以参加汇智企业管理顾问公司、五龙客家风情园、赣南师范学院户外素质拓展基地培训人员为研究样本。通过调查分析得知,赣州市参与素质拓展培训的满意度一般。其中赣州市章贡区、黄金开发区素质拓展培训开展得较好,其余县市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单位看,赣州市企、事业单位素质拓展培训开展得较多、较好,企业、中小学开展得较少。
从表1得知,目前赣州市素质拓展培训开展得较好,培训次数逐年提升,企业参与程度较高。通过访谈得知,政府机关参与培训多是与党校学习、培训相结合,黄金开发区参与较多主要是因为其参加企业培训较多。
从表2可以看出,各团体参与培训的意愿较高,对培训的科目满意度一般,对参与培训的消费支出略感较高,对培训的最终效果感到稍差。总体来说,对素质拓展培训过程中的各项因素满意度一般。培训基地与组织者因素方面,对培训导师指导水平感觉较低,对整个培训过程的组织满意度一般,对素质拓展培训的场地和器材满意度较低。并且,标准差较高,说明各培训基地的差异较大。
(一)素质拓展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素质拓展培训在赣州市虽然开展时间较短,但发展较快。较快的发展又凸显出培训场地、器材、导师的不足。从表3中场地、器材的调查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分歧较大,场地(平均数=2.2104±1.3224)得分不高,标准差也比较大,说明培训基地的场地差异性较大。有的培训基地还不是固定场地,有的则是场地太小,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培训器材(平均数=2.0405±1.8568)的得分比场地得分更低,很多培训基地并不愿意在器材上增加投入,这也间接导致培训科目单一,降低培训团体的再次培训意愿。培训基地培训的指导水平得分最低(平均数=2.0265±1.0715),究其原因主要是指导不够专业,很多培训导师都是学生兼职。通过访谈得知,培训基地没有专业人才,较低的运转经费,也只能为降低成本而聘请学生。参与培训的团体则对培训导师的业余感到无奈,很多场景甚至让参加培训的人员感到被愚弄,导致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再听从导师的指挥,从而使培训过程无法继续。
场地、器材和指导水平较低,也间接影响素质拓展培训科目、效果的得分。在培训科目(平均数:3.1852±1.2477)方面满意度一般,但标准差较高,说明被调查者分歧较大。还原数据可以发现,进行个人体验方面的、带有挑战乐趣的科目对整体得分贡献较大,这说明培训科目的调整可以促进参加培训团体的满意度提升。参与培训的消费支出(平均数=2.1004±1.1124)满意度较低。通过访谈得知,参与培训1天的费用大约在135~180元之间,餐费、车旅费、保险费等杂费另算,较高的支出与较低的拓展体验自然导致满意度下降。鉴于前面的种种原因,培训的效果(平均数=2.7617±0.8487)得分自然较低。但访谈中培训团体的组织者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要远远高于平均得分,对培训过程能提升参与培训人员团结协作等能力持认同态度,两者之间的差距应当是对培训效果的不同认识造成的。组织者认同的效果就是使参加者在训练过程中学会控制、交流、合作,达到团结协作的目的。而参与者不但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达到各项目的,还要求有较好的体验过程、轻松的培训环境。如何将得分非常高的培训意愿(平均数=4.1423±0.7058)与得分较低的培训效果相结合并综合分析,引入更多体验性、挑战性、对抗性的科目,对促进素质拓展培训质量的提高、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苏区体育在素质拓展培训中的价值分析
目前赣州市素质拓展培训的目的有三种:一是注重培训的过程,以培养团队协作、加强个人交流为目的,着重培训的科目选择。这种培训方式多以企业为主。二是注重培训的娱乐性,以强调团队的协同性为目的,着重思想教育。这种培训方式多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学生为主。三是注重个人体验,以提高个人技能水平、锻炼体魄为目的,着重小团队配合。这种培训方式多以大学生为主,项目也是区别前两种,多以攀岩、定向、山地自行车为主。各培训基地的项目基本有:空中断桥、信任背摔、穿越电网、海难逃生、攀岩体验、定向越野和山地自行车障碍等,开展的项目少,重复率高,不管素质拓展的培训目的是哪一种都不能满足需要,这也就不难理解有培训的需求,但再次培训意愿较低的原因。苏区体育泛指苏维埃政权时期的体育运动,包括掷手榴弹、穿越障碍、打野仗、竹箭射击、爬山、爬杆子、打水仗等体育运动…,这些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有一定的对抗性、娱乐性,容易被接受。这些项目同样对团队协作、思想教育、个人体验等培训目的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在某些方面更胜于原来的项目。通过访谈得知:培訓组织者对苏区体育的思想教育功能感到非常满意,尤其是政府或事业单位。企业对苏区体育的团结协作功能也感到满意,并感到苏区体育项目的娱乐性要大于原先素质拓展设置的科目,将两者互补能使训练效果达到最好,这也体现了苏区体育在素质拓展培训中的重要价值。培训基地负责人和培训导师也对苏区体育项目加入素质拓展培训科目持欢迎态度。首先是降低成本,苏区体育的大部分项目对器材、场地的要求不高,器材的重复利用率高。其次是科目的设置与选择有了更大的空间,更能贴近客户的培训目的。最后是培训科目的趣味性增强,有了对抗性和娱乐性。再次,培训的意愿得到了增强,有利于业务的拓展。在培训团体的统计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个被忽视的消费群体——学校,这本属于一个较大的群体,却基本没有培训的记录。赣州市中小学中只有民办的厚德外国语学校有过一次,人数不过区区200人左右,对于总人口接近1000万的赣州市来说确实太少。而上海每年参加培训的高一学生可以达到10万人左右,数据上的巨大差异也可反映出赣州市素质拓展培训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对赣州市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的访谈得知:教师对参与素质拓展培训持支持态度,但学校管理层尽管支持,却对培训经费表示无能为力。学生对缴纳培训经费基本持否定态度,但在了解培训科目后大部分学生对缴纳培训经费态度有所改观。另外,教师和管理层还希望加入防火灭火、急救包扎、逃生训练(火灾、地震、意外)、野外生存等科目。对把苏区体育项目加入素质拓展培训科目,则教师与学生都持欢迎态度,尤其是教师和学校管理层,对苏区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思想教育功能非常赞赏,认为对纠正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非常有帮助。苏区体育运动与军事训练紧密相连,军事化的特点还能与大、中、小学的军训结合起来,改变军训的模式,达到军训与素质拓展的共同目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素质拓展培训目前在赣州市开展得较好,培训次数逐年提升,尤其是企业,参与程度较高,政府机关参与培训多是与党校学习、培训相结合。
2.各团体参与素质拓展培训的意愿较高,但对培训的科目满意度一般,再次参与培训的意愿不强。
3.培训单位对参与培训消费支出略感较高,培训的最终效果感到稍差,场地、器材和培训科目设置、导师指导水平较低影响了素质拓展培训的开展。
(二)建议
1.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大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宣传力度。在素质拓展培训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红色教育资源。苏区体育精神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些精神内涵,集中体现在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中,体现在苏区干部的好作风中。将苏区体育纳入培训科目,通过这些具有特色的苏区思想教育培训,对达到思想道德教育、团结协作的培训目的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
2.与中、小学军训相结合,根据学校的需求,改变军训的模式和培训的科目,加入苏区体育模块,达到军训与素质拓展培训的共同目的。学生与家长对培训非常支持,但对培训的内容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家长和教师还希望加入防火灭火、急救包扎、逃生训练、野外生存等科目。而苏区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红色思想教育资源,对改变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非常有帮助。培训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培训的过程不再枯燥,为素质拓展培训注入创新思维,达到业务拓展的目的。
3.针对企业、大学生、协会等青年活动团体有目的地开设年轻人喜爱的培训科目,增强素质拓展培训的趣味性,提高对抗性和娱乐性。多安排单兵战术、穿越障碍、打野仗、通过险境、翻越与攀爬、定向越野等与苏区体育相近的项目,能大幅提高素质拓展培训的教育功能,增强再次培训的意愿,有利于提高素质拓展培训的效果。
[责任编辑:李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