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效博
【摘 要】发展养老服务业既深受传统文化、家庭观念、生活方式、择业取向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又受到现行计生政策、保障体系、财政体制、慈善事业的深刻影响,必须积极化解矛盾,科学判断形势,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区养老功能、扩大社会养老规模、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创新经营服务模式、提供最优公共服务等方面,促进养老服务业跨越发展,真正把服务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困境;趋势;路径
中国式养老在人口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的倒逼下,进入政府强力推进的转型发展时期,家庭养老难以为继,社会养老刚刚起步,但发展滞后的养老服务业,难以为养老转型提供有力支持,势必滞缓养老问题的解决。因此,发展养老服务业就成为推进养老快速转型的关键所在。养老服务业虽具产业特性,但其显著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不仅遵循市场规律,还受到若干传统与现实因素制约,只有进行深层探究,才能创新突破、提速发展。
一、制约因素:文化传统的追溯分析
选择何种养老方式,其选择权和决定权在老年人,并非人为设计。因而,必须把发展养老服务业放到社会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分析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等对养老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以利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老人意愿的养老模式。
(一)社会传统的制约。中国是一个悠久的农耕文明古国,几千年以来,农村、农民一直是社会的主体,至今仍未根本改变。中国的农村长期是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村落社会,“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出入相友、守望相助”[1]的人文情怀,不仅存在于农村,在城市也无处不在,特别是老年人尤为突出。中国式的养老服务,在目标人群上要注重乡情,以养老增强老人的情感归属,以情感归属增强养老的生活情趣;在地点选择上支持老年人回乡养老,既带动城乡资源的有序流动,又可以减轻老年人的经济压力,为老年人创造舒适恬淡的生活环境;在养老政策上尽快实现城乡统筹一体,便于老年人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
二、现实困境:现行体制的深刻影响
养老问题之所以成为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与现行体制不无关系。制定养老政策,解决养老问题,必须克服存在的体制性弊端,以全方位的改革,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一)计生政策形成的养老困境。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快速增长,但也提前进入了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给社会养老带了始料不及的诸多问题。
三、趋势判断:策略谋划的基本依据
发展养老服务业要从实际出发,准确判断未来发展趋势,使各项工作符合总体要求,逐步向“老有所养”的目标迈进。
(一)养老服务业必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服务业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2012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6%,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份额。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我国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选择,而养老服务业服务人口多,吸纳就业多,关联产业多,消费市场大,是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的关键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二)养老服务业必然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老年人多样性的社会特征和生活特点,决定了养老服务必须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一是养老主体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不仅是政府的事,而是全社会的责任,要调动企事业单位乃至每个公民的积极性,关心支持老龄事业,投资兴建养老设施,走社会化发展之路。二是养老方式的多元化。
(三)养老服务业必然与信息化紧密结合。信息化养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起的系统服务与互动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养老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最快捷地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是对传统养老方式的创新和改造,能够有效弥补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及居家养老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四)养老服务业必然加快改变社会生活方式。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相继配套出台了若干政策措施,以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需求为政策导向,从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拓展。
四、创新举措:提速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养老保障基础
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就必须抓好基础性工作,为未来养老提供坚实保障。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广泛发展,农民身份逐步向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转变,可以在农村探索推行个人、集体(合作组织)、政府按比例缴纳保险金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适度放开趸交限制,政府予以适当补助,取消委托代理环节,允许居民以个人名义自主缴纳职工养老保险,逐步以职工养老保险取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三)扩大机构养老规模,创新经营服务模式
要坚持外延扩张和内涵提升并重,使养老机构建设、经营、监管同步发展、协调一致。一是满足不同老年人群体的需要,规划建设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
(四)规划建设养老社区,提升养老服务层次
随着老龄人口的逐年增长以及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社会养老必然由分散走向集聚,由生活保障向享受生活转变,建设养老社区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要在交通便捷、环境优良的城市郊区或生态片区规划建设养老社区,稍离尘嚣,亲近自然,与城市生态系统融为一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五)培育各类社会组织,推进养老服务转型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养老产业更多的是出于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更关注于社会养老产业的社会效益,使其逐步具备成为构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中坚力量的可能[10]。一是重新定位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的职责,采取理事会治理模式转型为社會组织,不再作为政府下设的服务机构,同时实现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份回归。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把养老社区、综合养老机构等纳入城乡规划,选择生态好、位置佳、交通便利的区块进行规划建设,配套完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将养老机构公园化的生态系统纳入市政管理范畴,降低运行成本,营造价廉质优的养老环境。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用人合作机制,建立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结合的护理人员培养机制,建立城乡老年人之间、条件优差老年人之间的互助养老服务机制,与解决诸多现实问题相结合,切实解决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数量少、素质低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卓耸.浅析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前进,2011(12):52.
[2]敖妙.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2(11):80.
[3]李唐宁.居民养老金四年未涨专家建议健全调整机制[N].经济参考报,2013- 7- 19(18).
[4]娄金霞;鲁杨.国外养老服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导刊,201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