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探究

2014-10-21 20:02陈泊文熊恒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教学

陈泊文 熊恒

摘要: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即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如何使得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习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进行探究极为重要。研究认为:体育教师应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并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创新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顺利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校体育;驾驭课堂能力;体育教学

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即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授专业知识、管理学生情绪、营造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成果的能力,是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和集中体现。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并使得大学生获得运动技能,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然而,因为体育教学环境的非固定性、运动技术的多样性等特性,在以学生的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优秀的体育教师,能够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配置,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出色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当前高校体育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存在的不足

1.1课堂组织松散,教学密度不足

当前的高校体育课,课堂开展形式陈旧,教学组织松散,学生难以在精力集中的情况下进行身体锻炼和技术学习,体育教师疏于课堂组织管理,体育课程形式化,简单化。通过对四川师范大学体育课进行课堂教学密度测试发现,学生在体育课上的锻炼水平普遍低于高校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课的锻炼氛围不活跃,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这和体育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是分不开的。

1.2师生互动不足

体育的教学形式区别于文化科目的教学,主要以身体的锻炼活动为主,因此先天就具备课堂的活跃性和创新性,加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体育教学提倡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开发自己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满足学生身体锻炼需要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然而,通过对体育课堂的研究发现,在体育课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多,而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相对较少,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存在隔阂,无法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1.3体育教学环节设计存在漏洞

体育教学环节的设计对于体育课程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通过调查研究,高校在体育教学的环节设计上存在普遍问题。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体育课教学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的目标、运动技能的目标、身体健康的目标、心理健康的目标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然而,当前高校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普遍无法兼备以上五大教学目标,甚至部分体育教师在课前不准备教案,根据经验进行体育教学,难以保证体育教学的规范性。

2.提高高校体育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建议对策

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必须深刻分析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形成的渠道,以及探讨影响其课堂组织能力高低的因素,包括体育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状况、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的建设与管理状况、高校体育运动器材与教学的配套等,对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进行探讨,找到合理的建议与对策。

2.1提高体育教师体育专项技术水平

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重要特征即:体育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示范能力,在以身体运动为特征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示范是课堂组织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示范能力,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进行模仿学习,教师配合口头讲解,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学习内容,以此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专业技能知识得到充实,教学活动的开展才能控制得当,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和技能学习。

2.2完善高校对体育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养

高校应该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进行规范和培养。

2.2.1据调查,高校体育教师具有高学历或者专业运动队背景的特点

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较能满足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要求,而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往往是体育课堂组织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高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队伍的管理,严格执行课堂考勤等制度,杜绝“放羊式”教学、提前下课等现象,将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情况、考勤情况,包括期末的教学成果,与教师的绩效挂钩,同时将其作为评聘体育教师的参考,以此激励体育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体育课堂的组织与管理。

2.2.2适应新课改

高校应该根据新课改等要求,根据体育课程特点的发展,与时俱进地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课堂组织的能力。体育教师通过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观摩交流他人教学过程和经验,了解和总结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为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打下基础。

2.3体育教师要明确教学主体,学会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废除说教式的教学风格,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设置情境、语言引导、即时评价等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在动力,

结论

体育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对教学质量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并且对学生运动技术的提高与运动习惯的养成具有重大作用。面对新时期个性越来越明显的教学对象,体育教师应该主动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并且学习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为了适应不断改革的课程标准,体育教师应该打破常规,对于跨学期的专业进行学习,特别是对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学习,以此支撑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使得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何爱华.关于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40-42.

[2]劉斌.师范性缺失——大学体育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5):94-99.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体育教学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