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2014-10-21 19:53莫秋菊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课文情感语文

莫秋菊

著名教育学家苏赫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语文教学如果缺少了情感,那将变成机械、沉闷,缺少生机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的刺激,会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情感分为积极情感及消极情感。积极情感,如同老师关心学生,爱学生,学生爱老师,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开心快乐、自豪勇敢……赞可夫认为“教育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育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能源与发动机”。在美国,人们普遍认为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所以说情商是当今人才培养中的一个积极重要的问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情感在语文教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掌握知识,获得实际技巧的能力,而它的源泉在于能为学生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学生在自然界,人类奥秘面前的惊奇感,并使学生把掌握的知识加以运用。

第二,情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去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让学生获得一定得语文基础知识。二是使学生变得聪明能干。在我们老师嘴里常叨念学生:越学越笨,简简单单的内容讲来讲去都不懂……面对这样的结果,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反思反思,就会发现,我们不能单方面的完全怪学生,我们老师自身也是有一定的责任的。也许我们老师上课没激情,枯燥无味,教师满堂灌,学生就如听众一般,没有发言的机会,没有展示自我的平台,更没有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模式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如果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合作交流的空间、展示自我的平台等一一教给学生 ,效果非同一般,此时,学生怀着轻松愉快地心情去学习,他们就会想学、愿学、乐学。同时又体验到自己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会更高,学习效果更惊人。

第三,情感是沟通课文、教者、学者的桥梁。

课堂教学是老师将人类积累的认识、思想、观点等精神产品转让给学生的传递过程,完成这一过程的中介是人的情感。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古今中外的文章,由于学生与作者写的时代不同,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学生的生活体验的缺乏及知识的贫乏,即使是优秀作品,学起来也没有兴趣。老师只有抓住作家的思想感情去激发学生的主观情感,才能使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以情感为桥梁,去沟通作者、教者、学者,成一条和谐的、畅通的感情通道。

二、情感如何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有效进行

第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个心灵都寄托在他们所描写的形象之中,如《丰碑》《钱学森》《诚实的孩子》等课文蕴涵着道德感,《五彩池》《草原》《桂林山水》等课文体现着自然风光美感,《新型玻璃》《太阳》等课文蕴藏着理智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令他们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见其人,从而通过形象思维来感知、感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当作者刻画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情感就随之而产生了,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教学活动,与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作者笔下人物的美好品质,在脑海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这样教师就可以免去许多繁琐的讲解。

第二,創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录音、幻灯、挂图等灵活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第三,运用语言,培养语感,体验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语感能力之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悟性是一种潜在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运用语言,培养语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情感。

一是让教师在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引起情感共鸣。

在教学中,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如果教师能按不同文章的风格,采用不同的朗读风格,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音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意韵。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与作品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在意境中体验到真正的情感。

二是让学生在感受形象中朗读,体会情感。

情感的激活需要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情感。作者的情感寄寓于所描绘的形象中,只有引导学生去认识形象,感悟形象,在感悟形象中动情,在动情中抓住课文重点句子进行朗读,学生的情感才能与作者相通,学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情感。

三是让学生在朗读中展开联想,升华情感。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表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悟能力上,他们在看、听、读之中,就能凭借直觉和联想去体会,使抽象的文字化为真切的具体的画面,从而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总之,情感让语文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文,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还能为建立愉悦、和谐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开辟出一条富有生机的道路。可见“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而高尚的情感教学能为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所以情感这一动力在学生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猜你喜欢
课文情感语文
情感
台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