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
培养学生自学,引导学生独立地,主动地学习,是古代许多著名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也是当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向。可以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阅读是预习能力的发展,是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将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训练,结合实际提供可以操作、能够运用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
一、有意识、分步骤地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第一,学生的学习往往具有盲目和依赖性,不会主动预习课文。在此情况下,教师就要把学生从“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指导学生预习。预习前,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并将有关的材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讨论、释疑。
第二,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每周可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共同确定一周内要上的内容,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一部分难点,或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笔记,在课堂上让某组或某些同学主讲,其它各组的同学提问,以此让学生彼此之间形成互动。教师讲学生之所想,答学生之所难,做到了有的放矢,课堂的听课效果将大大提高。
第三,有了学生前面的预习基础,教师再让学生“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贯穿着三个阶段的是自测,即设立学生题库。学生根据所预习的内容,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试卷或一些练习题,进行互测互检,教师将这些试题汇编就是他们的单元复习资料。
二、教会学生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第一,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容易分散学生的精力,影响阅读速度,也容易使得学生着重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在此情况下,可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第二,由段落阅读逐步过渡到简易读物、新闻、小说,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促进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充分利用课本教材,将精读与泛读统一运用。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包括Text和Supplementary Reading两个部分。Text作为精读教材,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语法、词汇等,是获得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偏重于“质”的方面。Supplementary Reading均是课文的补充和延伸,是课文背景介绍或相关知识的铺垫,学生从中可了解到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利用这一部分材料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综合等阅读能力。如利用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回答问题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把握文脉、获取信息、分析推理、深层理解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充,巩固“精”中所学的英语知识。挑选各种文体的简易英语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渐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拓展阅读的时空,丰富学生参与的内涵,发展学生的参与能力。就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必须将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阅读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单词和词组就越熟悉,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进而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阅读习惯,主要是为了促进自学能力形成。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在管理上,建立学习小组,强调每位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可辅之以检查、督促、评比,也要求他们互帮互学,小组竞争。
第二,在教学上,以人为本、以情为线,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第三,操作上,做好调查和个案研究。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对学生预习能力与阅读能力作调查。一是对前期水平和后期水平作对比,二是了解学生对待预习和阅读的前后不同态度作比较,以便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
其次,抓好两头带动中间。通过对好差两头个案追踪调查,对更多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用更好的方法带动全班学习。
三、师爱是教学成功的保障
情感教育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后,会从内心受到鼓舞、激励,受到信赖,感到欣慰,并愉快地接受教诲,更加努力地学习、进取。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消除差生概念。无论学生的成绩或行为有多差,他都有优秀的一面,教师应抓住其“闪光点”,因势利导,促其进步,也努力使学生其它方面得到提高。同时,寬容信任也鼓励着每一位学生。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对待有错的学生,既要指出其错误,又要宽容信任他们,让他们改正错误。
学生通过“学法”到“仿法”最后能“创法”。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教师只要这样教学,学生就会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