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少年 不羁的青春

2014-10-21 19:44杨泰山
素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儿童心理

杨泰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走出家门,奔赴外省,以赚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于此相关的,是那些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问题。尾随而至的,是那些青春期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隐患。

笔者任教于一所乡中学,在校学生虽不足400。但由于生源辐射周边的大小村庄,学生以住宿和走读两种形式就读。在住宿生中有15%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走读生中有11.5%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的群体中,有一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看管,有一部分则被亲戚托管。

由于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的不足,留守儿童在情感的需求上比同龄人更强烈,在心理的成长期比同龄人更容易受到波折。有自制力、心态积极的中学生,会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自我调整,在学习中努力进取,在生活上自力更生。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和性格的原因,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脱离了家长的约束,放松了自我的学习,沾染不良的恶习,进而误入歧途。

在笔者的日常观察和深入调查中,有两位留守儿童的成长变化和心理现状引人深思。现列举实例,作以浅显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具体案例:

案例一:

王扬,15岁,八年级2班,家住大靖镇沙河塘村。父母在新疆打工,家中有爷爷、奶奶,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妹妹。

王扬是班主任李老师最头疼的学生,更是语文教研组的常客。最初在办公室见到他,是因为参与打架的事情。被老师教训的王扬,侧着头,扬着眉,一脸事不关己的表情。衣服的拉链敞开着,露出里面的骷髅头坠子。在写下打架原由及经过时,王扬用潦草的字迹简短的写下让老师们大跌眼镜的话语。仅仅是看那个不顺眼的小男生和班里的女生说了话,便大打出手。后来,家长请来了,是他年迈的爷爷。满头白发的老人不停的向老师解释,王扬原本是个乖巧的孩子,一定是受了別人的唆使。而王扬,时不时的翻几个白眼。典型的被老人宠坏的小孙子。在班主任的教育和政教处的开导中,王扬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向被打的同学道了歉。

但是,自此之后,王扬的犯错屡禁不止,继续升级。最严重的一次,和班里两个男生,在老师开行政会的时候,进入英语教研组的办公室,偷拿了某老师放在桌上包里的86元钱。这一次的王扬,在老师的逼问下居然面不改色,拒不认错。最后,在监控录像的如铁实证面前,终于低下头来。站在政教处的办公室里,王扬穿着宽大的牛仔裤,缀着很多的大口袋,垂下很长的带子。留着额前微卷的短发,典型的不良少年形象。

鉴于事态的严重,学校对王扬进行了记过处分。这个时候的王扬,已在迷失自我的歧途上越走越远。

案例二:

范小丽,13岁,七年级2班,校内住宿生,家住海子滩乡一棵树村。父母在银川卖菜,平时由舅舅负责看管。

初入校门的范小丽,文静、秀气,有些腼腆。但是期中考试过后,她便成了老师眼中的问题少女。先是诸如不按时回宿舍、请假次数频繁等琐屑事件。接着科任老师发现了上课精力不集中、爱写小纸条等坏习惯。班主任王老师获知范小丽竟然和高年级同学有早恋举动,涉及一场不大不小的吃醋风波,和别班女生为此而闹得不可开交。在查收的手机里,竟然是一些老公老婆之类的恩爱言语,让老师们唏嘘不已。

班主任联系了家长,却以生意忙走不开为由托了舅舅前来,经过沟通,舅舅反映的情况更是令人担忧,在家里只注重打扮,从来不会主动学习。周五回家总是很晚,而周日回校又很早,不好说,说了也不听。

七年级的范小丽,剪着齐眉的刘海,总是穿着鲜黄嫩绿的衣服。走在校园里,嚼着口香糖,一脸的茫然。

案例分析:

经过笔者的调查,王扬和范小丽,有着相同的身份——留守儿童。王扬的父母在其五年级的时候去了新疆,每年只在过年时回家与亲人团聚。两个孩子的饮食起居和学习教育全由年迈的老人承担,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长大的王扬越来越任性和叛逆,老人的劝说只被当作是絮叨。总是以各种借口索要零花钱,用于上网、买零食。而范小丽的父母在其很小的时候便去了银川,每个寒暑假范小丽会去银川和父母相聚。在短暂的相聚里,父母会给范小丽很多的零花钱,以弥补平时的所欠。于是,养成了她花钱大手、注重享受的习惯。上学期间,由于住校,和监护人接触较少,在学习和生活上便得不到充足的照顾和及时的提醒。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会发生极大的转变。接受充足的教育、进行科学的疏导,就会平稳而安定的度过青春期,反之,会出现无法弥补的心理缺失,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以王扬和范小丽为例,在最需要进行家庭教育和亲情呵护的年龄阶段,由于父母的远离,在情感上形成空白、在心理上构成空缺。得不到贴心的照顾和及时的疏导,以致在成长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如王扬将心理上的渲泄寄托在虚幻的网络中,在游戏中学会冷漠自私,沾染暴力恶习。如范小丽将情感上的需求寻求在不切实际的早恋中,荒废了学业,浪费了大好时光。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更是强调以人为本。但是,在农村中学,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不能接受良好、完善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教育。由于学校班大人多,每个班级都是62人左右的大班额教学,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投入,便不能细致而全面。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便得不到充足的保障,出现心理问题也便再所难免。

对策建议:

针对留守儿童所处的特殊环境,结合学校、家庭教育的双重因素,笔者认为,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两方面入手,即家校联合、疏导教育。

首先,在入校时进行摸底,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进行定向性的分类管理。与家长取得联系,和监护人进行沟通,定期、定时的了解、掌握学习和生活动态。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因为走读和住宿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均有差异,需要进行对应的心理辅导。针对走读生离家较近的情况,可以和相邻的同学结对作伴,从友情的角度弥补亲情的缺失。作为班主任,在教学之余,通过交流沟通,更能够及时的了解动态、掌握情况。针对住宿生离家在外的实情,需要由楼管负责老师进行统一指导、单个辅导。

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应重点关注内向型、易忧郁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的学生,更应倾向于感情细腻的女生。因为性格的差异,在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世方面,此类学生更易产生自卑心理,情感相对而言更为脆弱,需要加以特别的关注。

其次,配备专、兼职的心理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调查和实时指导。

面对当前日益增多的留守儿童,学校应配备心理咨询和辅导教室,由专、兼职的教师负责。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行为习惯有差异、心理健康有问题的留守学生,进行跟踪式的调查和实时性的指导。调查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通过谈话交流,了解留守学生的心理需求,掌握学习生活的情绪态度。针对个体差异,对于有着消极情感、存在悲观心态的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用教师的真诚打动学生,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更用科学的理念教育学生。

对于不善言谈、羞于交流的内向型学生,可以鼓励其采取书信的方式,倾诉迷惘的心声、说出困惑的情思,由心理教师进行相应的疏导和适宜的引领。帮助留守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树立正确的目标,以健康的心理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如上所言,是针对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典型案例进行的现状分析,以及提出的对策建议。在具体的教学和日常的生活中,留守学生的状况因人而异,心理健康的教育尚存空白。

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孩子是全部的希望。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生是发展的根源。留守学生已经在亲情上无法得到圆满的体验,在教育上尤其需要特别的关注。学校应该重视,教师应该尽责,让每一位留守学生在中学阶段,不会因青春期而留下心理的阴影,不会因叛逆心而造成终生的遗憾。

防患于未然,进行青春期的心理辅导,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展开针对性的个体引导,给予真诚的心灵关怀。

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爱可以消融内心的寒冰,更能够驱散成长的阴影。只要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倾注足够的爱心,每一个远离父母的孩子,都能够快乐的成长,更能够体会幸福的所在。

作为教师,我愿意做这样的心灵守护者!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儿童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