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
摘要: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信息技术教学就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形成较全面的信息技术素养,树立自主创新的学习理念,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要符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尽快改进和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设施,提高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状;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各类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有着极好的发展机遇。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實际操作技能。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信息技术教学就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形成较全面的信息技术素养,树立自主创新的学习理念,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何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尽快地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就我县而言,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一定技能和素质的初级应用型人才,当前,但我校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计算机维护与保养教学滞后
由于科技进步不断加速,现代的市场往往千变万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而现有的计算机类教材尽管也在努力的不断更新内容,但出于教材从编写到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教材的滞后性还是难以避免。而且作为统编教材,不可能顾及到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等各方面的需求,这也是由于学校缺乏资金造成的,那么这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把我们职业技术学校办好起来。
(二)校内实习实训欠正规化、制度化
对于计算机硬件或计算机组装维修这样的非常强调实际操作的教学课程,学校必须配备相应的实习实训场地和设备,并由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而目前很多学校都缺乏硬件实习场地和设备。需要时,往往临时抽调机房机器作为练习设备。实习没有实现正规化经常化,这样学生在上岗前缺乏应有的锻炼,上岗后就很难快速适应。
(三)教学培养目标脱离市场需求
中职学校培养计算机硬件组装维修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从事计算机及其周边产品的组装与维护工作,从事计算机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大多数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发现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高度的敬业精神、自学意愿、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学生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有限,很多的职业素质需要步入社会后重新学习和掌握。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说在校学三年,不如在实习岗位上工作三个月学到的多。这说明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重点培养学生在市场中生存的技能,而这是教学大纲上没有明确提出的,也是很多教师忽略的,但却关系到学生能否很好适应市场需求,能否有一个比较好的起点,当然这也跟学校的教学硬件资源不足和学校跟企业合作不足有一定的关系。中职教育应该越来越贴近工作实践,更强调上岗所需的实际动手能力。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学生,以期实现教学与企业需要更好的结合。
二、信息技术教学改进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刚进入职高的学生,有一部分对计算机不感兴趣。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时的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所以当一个人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伴随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式、比较法、比喻法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最后通过自主实践来达到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过程中在讲到资源管理器操作时,我以“家”为例,文件夹就像家中的房间,我们根据需要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下还可以建立子文件夹,就像房间中的柜子,可以存放不同的文件;讲到文件对象的选择时,可用Shift和Ctrl键结合鼠标选取连续和不连续文件,也可用鼠标拖动法画出一虚框将所选文件围住进行选取;再讲到Word时,我要求学生选择文字块时,也用选取文件的方法来试,学生很快发现了相似点和不同点,再对Word图形进行选取时,也发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在以后学习中容易进行类比,起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突破新知识的迁移作用;教学设计中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当然,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步骤之一。例如:在讲板报的设计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设计精美的小报、收集到的广告,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设计的冲动,激发学生去主动搜集一些素材,通过自主完成作品,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加强信息化教学管理
1、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教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主要和最核心的部分,对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的改变,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这有利于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但是学校的情况不同,对人才的引进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2、加大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研究,逐渐改进和完善教学实训实习环境资源的管理。学校为满足中职教育的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断完善各种教学实训室,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合理配置和科学规划,加强各类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但是,由于学校的教学经费受限,所以各校的软硬件条件也参差不齐。
3、要切实加大教学管理的软硬件投入,改善现有设施,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管理发展的需要。为信息化教学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采用教学呈现、模拟演示、交互式视频、探索与发现、项目制作等模式进行教学。
总之,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不仅是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对现行教育观念、教学环境、教学体系、教学信息呈现方式、教学组织与管理形式、教学方法等的深刻变革。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要符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是全校性的综合工作,需要全校各部门共同协作。尽快改进和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设施,提高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